张浚简介: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累赠太师并谥号&“忠献&”
历史网 2024-11-27用户投稿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8月28日夜),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学者。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张浚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三年,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但他训练新兵,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也使江淮也赖以安宁。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防御,并谋求北伐。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谪居十余年。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再获起用,奉命督师北伐。虽初战告捷,但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
隆兴二年(1164年)八月,张浚病逝,享年六十八岁,累赠太师,谥号“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近人辑有《张魏公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为西汉留侯张良、唐玄宗时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代,四岁时成孤儿。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进士第,调山南府士曹参军。
靖康(1126年-1127年)初年任太常寺主簿。
联讨叛军
建炎三年(1129年)春,金人侵犯南方,高宗到钱塘,留下朱胜非在吴门抗御,让张浚一同节制军马。后来朱胜非被召回,张浚单独留下来。当时溃兵数万,所至之处剽掠不已,张浚招集平定下来。
高宗在临安(今浙江杭州)被将领苗傅、刘正彦所废。张浚组织吕颐浩、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破苗傅、刘正彦,使高宗复位,被任知枢密院事。
经营川陕
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营川陕的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
安定江左
绍兴四年(1134年)被召至临安,后谪居福州。
绍兴五年(1135年)出任右相,都督岳飞镇压杨幺起义。
引咎辞相
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被贬谪至永州居住。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高宗以宋金和议大赦,张浚复官,因多次上书反对高宗﹑秦桧与金议和﹐被排挤出朝;二月出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大使。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同月授张浚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免去奉朝请官,次年封和国公。
绍兴十六年(1146年)七月上奏备战抗金,秦桧大怒,张浚被罢去检校少傅、节度使、国公官爵,只保留文阶官特进,以提举宫观。
绍兴二十年(1150年)又移往永州居住。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二月被重新起用,恢复观文殿大学士职衔及和国公爵位,任判洪州(今江西南昌)。此前不久,张浚因母死守丧,于是奉柩归葬西川,到达江陵时,又上奏请高宗备战抗金,引起新任宰相、秦桧党羽万俟卨、汤思退的不满,高宗也以“今复论兵,极为生事”。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十月再次被贬往永州居住。
起复督战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正月,金军南犯已迫在眉睫,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准备的同时,也放宽了对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同年十月在宋金战争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又起用张浚任判潭州,十一月又改为判建康府,当他十二月下旬到任时,“采石之战”已结束,金帝完颜亮已被部下杀死,两淮金军也开始退兵。但宋金战争仍在进行中,高宗却认为终归于和,所以并不重用张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才任命张浚专一措置两淮事务兼两淮及沿江军马,全面负责江淮防务;六月高宗退位,宋孝宗赵昚继位。
隆兴元年(1163年)封为魏国公,都督江淮军马渡淮北伐,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等地,后因部下将领不和,兵败符离(今安徽宿州)。
退闲病逝
隆兴二年(1164年)三月还奉诏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四月被召回朝,随后江淮都督府也被罢,在太上皇(即高宗)的干预下,汤思退更加紧进行降金乞和活动,张浚感到抗金无望,即求致仕,遂被罢相,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出判福州(今属福建)。张浚辞新命,恳求致仕,改授醴泉观使闲差;同年八月在余干病逝,葬于宁乡。孝宗闻讯后“震悼”,为之辍朝,追赠他为太保。
乾道五年(1169年)孝宗念及张浚的忠烈,加赠太师,赐谥号“忠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