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翁同飨一年收支礼单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春节前买到一部《翁同飨日记》,厚厚六本,是中华书局新出的。也没有打算研究什么,只是闲翻。我随意地想到,看看清末那个最腐败的年代,官员们都怎样收受馈赠、节礼之类。翁同飨地位极高,身为帝师,当着尚书,每天见皇上。这些收受该是有的。而且翁氏日记也喜记这类细事。我随意翻到光绪十年,读后印象,好像这方面的事不多。当然,据专家们说,翁同飨的日记在他被贬回乡以后,曾有更改。但更改主要在于戊戌变法时的事,怕得罪于西太后,那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后的事。光绪十年还早呢,所以我想日记中关于这方面的事,还是可靠的。

在光绪十年,我看到他这位高级官员,收受馈赠并不多。也有,比如二月初三,“醇邸送白鱼、熊掌、松子罐儿、野鸡,皆珍物也。”醇邸就是醇亲王,皇上的亲爸爸,与翁关系一直较好。送来只是一桌酒席。同月二十二日,“祝荣仲华寿……送菜一席,酒一坛(三十斤)”。这是他赠别人的礼。还有,送马匹。别人送给他,他也送给别人。那时候好像马匹也不是什么贵重礼物。送酒一坛的事还有过。那位位高权重的左宗棠,堪称清末重臣,封疆大吏。翁去看望左,日记里称“左相”,极尊重。他有一次去看望左氏,“以陈绍一坛,白米百斤送左相”。我真不明白,送他百斤白米是什么意思,这好像是现在的访贫问苦。陈绍即老绍兴酒,大约也是三十斤一坛吧,价值几何?按现在的价钱,也不过三、五元一斤,三十斤,百元或二三百元而已。比起现在的XO,一瓶上万元,何从比起呢?那时候好像爱送礼爱送绍酒一类,“贺肃王娶儿妇,(羊一只,酒一大坛)”。也是酒一坛,(大约也是陈绍吧?)外加一只羊而已。这都是上流官僚们的交往,给王爷送礼,也不过如此。四月二十七日,他自己过寿那天,还是正常上班。有来贺寿的,都请吃一顿面,“祝敬皆未受,家庭亦删尽俗套,差快事也。”“祝敬”就是贺礼,大概有的是钱,有的是物吧。以翁的地位,只要愿意收礼敛财,会收到一些敛到一些的。但他没有。“俗套”也不搞。

好像那时候送礼品与人,是可以收,也可以退的。比如那次翁送左陈绍和白米,同时还有其他几位去送礼,翁就看到,有的收下了,有的退了。现在我们也不知是为了什么。那年十一月十二日记:“得盛杏生函,以燕菜、火腿见寄,受腿还燕。”盛杏生就是在上海搞实业的盛宣怀,燕菜就是燕窝。都是食品,燕窝要比火腿贵重得多。留下火腿,退回燕窝。但我不明白,“寄”来的东西怎么退回去?也许盛宣怀那时在京已有“办事处”了吧?还有,翁送别人:“诣恭邸祝寿……如意一柄,饽饽,水果共八盒。”这可也算是较普通的礼品。恭亲王是执掌朝廷大权几十年的亲王,关系又密,送这些东西,以现在官场礼习看来,不算多厚。贿赂更谈不上。同年冬天还有:“得醇邸函并送蔬笋”。这是亲王送翁的礼品,蔬菜、笋而已。那年年底,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四日记:“捡点送诸邸物”。过春节了,要给各位亲王家里送礼品,先捡点一番。送的是什么,没记。我猜想,也是一般食用之物。到二十六日,记:“伯王、庆王、克王皆送冰鲜等,酬答费神,明年当早备。”这是记各王府给他送的礼品,“冰鲜”,大约也是吃食之类吧。至于一般同僚,婚丧礼仪,我看到的是四橭、八橭白银。如此而已。前几天我翻《历史文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第七辑,偶然看到一则材料,就是那位盛宣怀送礼。那时盛氏已成气候,成了大人物。他也喜记账目。且说这一则,记光绪二十一年中秋节他送礼的礼单。第一部分有:“恭邸,一千橭;庆邸,五百橭”。这就是恭亲王和庆亲王了。下面有李中堂、汪大人、敬大人、张大人、荣大人五位,各二百橭。有注云:“除李中堂不收外,余均收。”原来,李鸿章没收。还有翁宫保即翁同飨,三百橭。档案上有注曰,“翁处不收”。编辑材料的人,有短文说明,翁同飨还“在谢帖上写了个‘璧’字,即完璧归赵”。我查了日记,没记这一点。我想,有名的“盛档”是更可靠的。清末稍清廉的大官僚如此,我们不是很可以以之为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