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外交”元年看大国外交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2014年3月22日,习近平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

  导语3月22日,习近平抵达阿姆斯特丹,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并将出席在荷举行的核安全峰会。据悉,接下来11天,习近平将出席约90场活动,行程19615公里,遍及4个国家的8个重点访问城市。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3月14日当选新一届国家主席至2013年末,习近平共用时36天,出访14国,参加4次重要国际会议,足迹遍及4大洲。以“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为框架,中国外交正以此为起点,走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升级版”。胡鞍钢教授对中国外交战略思想做了深入剖析。

  2013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和中国大势变化,领导中国外交主动进取,积极作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的战略主动,规划了中国的外交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3年的中国外交,是对过去60多年新中国外交之路的成功延拓,是有重大意义的新发展、新跨越,是对以往外交战略思想与外交实践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外交以此为起点,走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习近平外交理念充分因应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显示了全球布局的大视野、大手笔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只要超越美国,中国也将成为超级大国(下表1为中美两国主要经济指标对比),但又是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新型超级大国”,即一个主张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奉行多边主义、包容主义,致力于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追求高人类发展水平、低贫富差距,具备一流“硬实力”、“软实力”的,成熟、负责任的超级大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际上就是中国作为“新型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

“发电量指标”表征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则反映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开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3月14日当选新一届国家主席至2013年末,习近平共用时36天,出访14国,参加4次重要国际会议,足迹遍及4大洲,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框架出发,运筹全局,外交实践积极主动,外交论述深刻精辟,已成为党的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活动的重要亮点,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全面崛起的新型超级大国所应有的泱泱之风:

  一是外交原则更加清晰,即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以我为主、为我服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坚持外交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和平发展绝不以放弃正当权益、牺牲核心利益为代价,明确做好外交工作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是外交立场更加明确,即坚持平等相待、独立自主,互敬互信、共促和谐。充分汲取传统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精髓,主张国际间公道正义,承诺不搞新老对抗,不走国强则霸的老路,“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

  三是外交与经济联系更趋紧密,即在外交舞台上提出经济共荣的中国主张、做出经济开放的中国承诺、分享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争取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

  四是将人文交流作为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以人文交流促进人心相通,夯实政治互信、经济合作的人文与社会基础。“民相亲在于心相知”。对外关系的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宣布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积极实施“非洲人才计划”。

  五是在安全领域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做全球与地区战略安全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实际推动者,以“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提倡中美双方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重视加强地区性多边组织合作应对安全问题,倡导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加强互信、深化合作。

  在习近平就任新一届国家主席一年的时间里,其外交理念充分因应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显示了全球布局的大视野、大手笔,以主动进取、积极作为、高潮迭起的外交行动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壮阔蓝图:

  对世界各大国(美国、俄罗斯及欧盟),积极发展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全方位、开放型的新型大国关系;对周边国家,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完善对周边国家外交战略体系;对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合理方向迈进;对国际多边组织,注重积极参与、有所侧重,在主动参与全球多边合作中很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从不同方面发挥自身对多边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促进多边协调、平衡大国间关系,主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继承与创新

  2013年的中国外交“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气象”,“更具全球视野、更富进取意识、更有开创精神”,既有与新中国外交思想的一脉相承,又有根据新形势新挑战而做出的革故鼎新:继承的是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根本使命、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基本方针和经济优先的对外交往与合作方向,创新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理念、领导人在外交舞台上的新姿态和对中华文明、中国“软实力”的进一步弘扬。

  就继承来看:一是中国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根本使命没有变。通过更具战略智慧的大国外交,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更充分地调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营造对中国发展更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使外交更好地为内政服务。二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基本方针策略没有变。中国在面对强权、霸权压迫威胁时坚持独立和自主,而对南方国家却长期给予极为全面和无私的援助。中国外交在官方公开话语中不界定盟友、不树对立面,不按照冷战时期的传统权力政治思维对各国贴标签,但不等于中国外交战略没有重点、没有倾向。习近平2013年履新后首次出访即选择俄罗斯作为第一站,2013年全年与俄总统普京先后五次会晤并亲切交谈,足以说明俄罗斯在中国外交格局中的地位。

  三是中国以经济优先的对外交往与合作方向没有变。经贸往来是国家间交往的重要基础。国家间经济联系密切了,想割断联系则不易;经济联系疏远了,想建立或维持联系也不易。2013年习近平出访期间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新概念,并表示希望争取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正是中国外交继续打好“经济牌”的表现。

  实际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服从类似经典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的模型: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取决于两者的质量及两者间的距离;质量越大,距离越小,则万有引力越大。类似地,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广阔、需求旺盛,可用于国际空间拓展的资源更加丰富,具备更加有利的将其他国家纳入自身政治经济体系的基础条件;在空间距离既定前提下,中国越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越是扩大双边现实利益交集,与其他国家的“虚拟距离”就越短,就越有利于增强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以中国东盟为例,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对话进程,当年双边贸易额仅为63亿美元;2002年11月双边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幅18.2%,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年均增幅21.3%,高出中国对外贸易总额3.1个百分点(见下表2)。从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四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成为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为将来双边成为地缘政治共同体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及占中国外贸总额比重均呈快速上涨趋势

  就创新而言:一是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外交基本立场,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外交理论体系。利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的机会,习近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原则,同时也明确了“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提出了“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习近平还将“中国梦”推向世界,将其与“世界梦”联系起来,掀起全球“梦旋风”,大大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习近平在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还明确了新形势下开展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突出“亲、诚、惠、容”的重要理念,凸显了周边外交在中国新外交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还多次强调以“正确的义利观”指导对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传承了新中国外交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义风范。

  二是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外交舞台上的姿态更加积极主动,出国访问和参加重大国际会议频率明显提高。2013年,习近平共出访14国/次,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共出访32个国家(见下表3),新领导层出访范围更大、站点更多、行程安排更密集。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访的32个国家

  2013年,习近平先后参加国际会议4次,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共参加国际会议10次(见下表4),显著高于以往。不仅如此,新一届领导人在促进与大国之间和重要地区性组织内部的合作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步骤、分层次地制定外交工作目标,开展外交工作,代表中国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贡献了“中国参与”,更针对世界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中国议题”,表现更加成熟稳健、自如自信。

  2013年,习近平先后参加国际会议4次,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共参加国际会议10次(见下表4),显著高于以往。不仅如此,新一届领导人在促进与大国之间和重要地区性组织内部的合作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步骤、分层次地制定外交工作目标,开展外交工作,代表中国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贡献了“中国参与”,更针对世界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中国议题”,表现更加成熟稳健、自如自信。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访期间与某一国领导人单独举行的会议未作为“国际会议”加以统计

  上述变化表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处理外交事务能力有了新的“升级”;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央,从跟随者、附议者走向引领者、倡议者,从规则服从者走向规则制定参与者。

  三是更加注重向世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积极塑造中国外交“软实力”。2013年习近平出访期间,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贵和尚中的和谐理念、德治天下的政治思想、仁者爱人的人本精神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寓于“合作共赢”理念、新型大国关系、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等表述之中,以宏博的中国智慧提出了破解当前全球发展困境和世界文明深层次冲突难题的“中国办法”,与世界分享了完善全球治理、寻求共同发展的“中国见解”、“中国经验”,在世界舞台上唱响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大美和声。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向世界展示中国风范、中国诚意、中国胸怀

  未来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从“世界第二”大踏步迈向“世界第一”、成为“新型超级大国”的重要时期。

  未来时期,是南方国家大发展、加速追赶并全面超越北方国家、迈向南北大趋同的重要时期,也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大变动、大调整的重要时期。

  对中国而言,这一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并存,确定与不确定并存。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通过高超的外交战略和成功的外交实践,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与世界共赢。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对世界各国和谐相处、繁荣发展共同愿望的“中国表述”包括五个方面:

  经济上,各国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向更加平等、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使世界走向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共同进步。

  政治上,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和睦相处,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朝向更加民主、更加公正、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共同承担、共同协商、共同治理世界事务。

  安全上,各国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尊重独立处理安全事务的自主能力,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武力干预或威胁,促进世界多种形式的多边安全、合作安全、集体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文化上,各国和而不同、交流互鉴,促进和保护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多元化、民族化,倡导世界各国文化开放包容、继承创新,根本打破长期以来北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媒体霸权,使世界各国文化发展更富生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生态上,各国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气候变化危机,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共建天人合一的“绿色世界”。

截止2013底年习近平出访足迹

  回顾2013年的中国外交可以看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已经跃然于世人眼前。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的繁荣、稳定与崛起将是世界最大的正能量。以2013年为起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向世界展示中国风范、中国诚意、中国胸怀,向世界传递中国道义、中国智慧、中国情谊,与世界分享中国机遇、中国合作、中国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