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周易》里的启蒙教育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现在好像有许多孩子都不喜欢学习,一上课就犯困,一写作业就发愁,一提到学习就头疼,有的厌学甚至到了旷课、逃学的地步。家长对此很是揪心。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对我们的孩子却变成了苦差事?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倘若领导说:“罚你明天替我去爬山!”你会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很痛苦?但如果换一种说法:“明天让你去旅游爬山!”你的感觉又会如何,是不是很痛快?同样的事情,同样是痛,一个是痛+苦=痛苦,一个是痛+快=痛快。痛快还是痛苦,根源在于你为谁去做。孩子们感觉学习痛苦的根源就是——学习不是为自己做的。

小孟已经是个大学生了,可他却非常厌学,并有了网瘾,因学习成绩不好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在对他进行第三次咨询的时候,孩子打开了心扉。他失声痛哭,边哭边说:“从小到大我一直在为父母学习。我就是想玩一玩游戏,难道我为自己做一点事就错了吗?”他足足哭了一个小时,难过得令人心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我们在学习中违背了内在的自然规律。《序卦传》有这样一段话: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意思是,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所以叫蒙,蒙卦就是迷蒙的含义,事物在幼稚阶段才会如此。所以,古人把幼儿教育称作蒙学,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物稚不可不养也”,即当万物在幼稚的阶段时,必须要养育,给他所需要的物质食物和精神食粮,这样才可以生存下来。

那么,我们就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一看《周易》中的一卦——蒙卦。

《蒙》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说的是:并非我去求无知的孩童来学,而是无知的孩童向我求教。孩子在小时候总有很多问题,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教孩子。过去把学习叫“求学”,重在一个“求”字。“求”是“我要”的含义,“我要”的才是“重要”的,所以我才会重视学到的东西。就像孙悟空为了求师学艺,漂洋过海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可他一点儿不觉得苦,因为那是他想要的。

用于教育方面,蒙卦的六爻可以这样来解释:

1、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即要启发幼童,并对孩子有所约束,可以适度有所惩罚,一定要让他记住惩罚的作用,罚不可过当,过当则有害。

2、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即要包容一切孩子和包容孩子的一切。

3、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如果孩子总是“见异思迁”“朝三暮四”,那是很难教育好的。

4、困蒙,吝。若要束缚孩子的思想,使孩子的思维被困在某种局限中,没了自己的思考,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

5、童蒙,吉。就是把孩子当成孩子来对待,不要以我们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才是好的。

6、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我们教孩子学会刚硬,不是要教孩子学坏,而是要教他们分清是非,抵御不良的影响。

由此可见,我们教育孩子的关键,是引导孩子主动地学。在幼年的时候,当孩子有问题时,是他们在“求学”,我们要认真对待,并善于引导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则应该启发、规范、包容孩子,改变孩子见异思迁的毛病,不限制孩子的思维,不以成人的思想去要求孩子,并教会孩子坚强。这样,始终维持在孩子“要”的状态,就能避免出现厌学的问题。

古人在教育方面有着许多高超的智慧,多多借鉴《周易》,相信家长只要用心,一定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