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埙的种类及特点

历史网 2024-06-08用户投稿

陶埙(xūn)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陶埙在八音中是属土音,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篪”,还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在周代奴隶制社会已相当流行,秦汉以后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基本简介

中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乐器,距今9000年的贾湖骨笛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吹奏乐器。

虽然没有贾湖骨笛那么古老,但陶埙是中国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距今上限7000年。

全国多地都有出土,西安半坡遗址、山西万荣县荆村遗址、山东龙山文化遗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遗址,以及太原市郊义井村、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都曾出土过形状各异的陶埙。

乐器形成

古代《乐书》引用古人樵周的话说:“幽王之时,暴辛公善埙”。《世本》认为暴辛公作埙。王子年《拾遗记》上说:"庖牺氏易土为埙"。这种认为埙乐器为个人首创的观点,尽管在早期年代历代相传,但总缺乏一些有力的依据。

按科学的观点,埙应当是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乐器。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古有记载谓之“石流星”),由于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掷向猎物时,空气流穿过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器的灵感,早期的埙就是这样产生的。

劳动扩展了原始先人的武器,创建了原始社会的文明。

陶埙种类

在中国古代宫廷中,埙分为颂埙和雅埙。所谓雅埙,指体积大(“大如鹅卵,谓之雅埙”《三礼图》),在雅乐中应用;所谓颂埙,指体积小(“小者如鸡子,谓之颂埙”《三礼图》),常在雅乐之外的其他宫廷音乐中应用。埙体的外观式样历史流传下来的也很多:唐三彩陶埙,红陶刻花埙,怪兽埙,人面埙,绘龙埙……最原始的埙没有音孔只有吹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演奏的需求,埙的音孔渐渐增多了。

按音孔来分,从无音孔到有音孔,从一孔到二孔、三孔、五孔,古代已经有六孔埙,清代宫廷云龙埙即是六孔埙。现代普遍流行十孔埙。

独特气质

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非凡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古人将埙的声音形容为立秋之音,更使我们体会到一幅朦胧而另人神往的艺术画面:秋天是金黄色的,是冷静的,是另人深思的,时光流逝,又有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秋风扫落叶的现实,又使人平添几分愁绪。这就是埙的声音,这就是立秋之音。

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浊而喧喧然,寄托了古代文人雅士面对时光长河流逝如斯的失落感,但时光仍在无情地推进;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悲而幽幽然,融汇了古代墨客骚人们对封闭而沉重的中国历史无可奈何的批判精神,但历史仍然在按中国既定的轨迹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埙,不是一般用来把玩的乐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这就难怪它?“质厚之德,圣人贵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