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从尼姑庵回宫之后 武则天有实力干掉王皇后吗

历史网 2024-08-25用户投稿

  还不知道:从感业寺回宫的武则天,真的有实力能干掉王皇后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永徽六年,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武则天砍掉手足,泡进酒瓮中活活折磨而死。武则天还得意洋洋地说:“让这两个老女人‘骨醉’!”

  史书没有记载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年龄,推算她们二人应该与高宗李治年龄相仿。而武则天比李治大了整整四岁,永徽六年武则天31岁,她比二人更像“老妪”。

  作为皇后,历史上没有谁比王皇后死得更惨烈,武则天究竟为何如此狠毒,用这种骇人听闻的手段折磨二人呢?难道仅仅因为她们是自己的情敌?

  我把所有的资料堆积,大致可以替武则天找到四条理由:

  其一,为了争夺皇后之位。她本来就是一个权欲极强的女人,为了自己的未来,她必须扳倒王皇后。

  其二,王皇后巫蛊诅咒自己。武则天入宫后迅速得宠,这让王皇后感到很恐惧,于是她联合老妈柳氏,秘密行巫蛊诅咒,企图靠鬼神帮忙干掉武则天。

  其三,王皇后欲行鸩毒之事。巫蛊之事败露后,李治惩治了柳氏,也产生了废后的念头。可王皇后不思悔改,居然与萧淑妃一起“谋行鸩毒”。

  其四,为女儿安定公主复仇。安定公主是武则天的第一个女儿,可惜她出生一个月就夭折了。原来武则天为了嫁祸王皇后,亲手杀害了襁褓中的女儿,她觉得王皇后该为女儿的死负责。

  不过,以上四条理由有问题。

  王皇后行鸩毒记载于《资治通鉴》,而新旧唐书都没有记载,我们不清楚司马光从哪儿得来的史料。

  武则天掐死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这件事,最可靠的《旧唐书》和《唐会要》都不见记载,宋人编的《新唐书》资料来源很可疑。

  因此,比较可靠的理由只剩下第一条和第二条,单凭这两条理由,武则天有必要下此毒手吗?请注意,是她抢了王皇后的位置,而不是王皇后抢了她的位置,况且如果不是王皇后帮助,武则天恐怕要一辈子呆在寺庙伴青灯。

  所以,从常理上看武则天杀了二人就可以了,没必要如此狠毒,以至于给后人留下话柄。其实我们更应该想一个问题:武则天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尼姑,凭什么刚进宫就那么大本事,能同时扳倒王皇后和萧淑妃?要知道她们二人背后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加持呐!

  五代十国是中国李氏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的朝代都是豪门士族政治时代,之后成了庶族阶级的天下。因此,唐朝是一个讲究出身的朝代,家族实力决定了个人的前途。

  王皇后出身于太原王氏,这是一个从西汉开始,绵延近千年的名门望族,王皇后的父祖在西魏、北周和隋朝都是高官,她的从祖母同安公主是李渊的同胞妹妹,也是她的婚姻牵线人。另外,她的母族柳氏,也是河东望族。

  同样萧淑妃也一样,她出身于兰陵萧氏,是南梁皇族后裔。

  皇族婚姻都是政治婚姻,因此,女人入宫后能获得什么样的地位,个人素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背后的家族势力决定了她们的天花板有多高。

  武则天的父祖虽然也曾经当过官,但都是低阶官员,根本入不了豪门的法眼,尤其是其父武士彟,还曾经是个士族阶级看不起的商人。因此武则天其实是孤军奋战,跟王皇后比她毫无胜算,也不会主动去拿鸡蛋碰石头。

  是的,我认为扳倒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人根本不是武则天,而是另一个人——高宗李治,武则天是他的挡箭牌而已。

  你或许会问,皇帝想要废掉皇后还不容易,还需要挡箭牌吗?

  废王皇后,还真不是李治想做就能做到的。巫蛊事件暴露后,李治就想趁机废了王皇后,却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四位宰相的反对。

  唐朝宰相数量不固定,巫蛊事件发生时,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刚刚辞相,剩余六位宰相,除了以上四位,还有许敬宗和崔敦礼。三分之二的宰相反对,尤其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位大佬站在了王皇后一边,李治不得不作出妥协。

  好了,我们终于触及到了两个核心问题:长孙无忌等人为何要保王皇后?李治又为何非要废掉王皇后?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长孙无忌等人和王氏家族一样,都是豪门士族集团,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隋唐时期,西魏以来形成的门阀集团基本覆灭,但这些家族依然是帝国的政治核心,保住王皇后,就等于保住了这个集团的整体利益。

  第二个问题稍稍复杂,它既有李治个人情感的偏向性,也涉及李治不能说出口的一个政治图谋,即扳倒豪门集团,实现皇权独裁。

  王皇后此人有个弱点,出身豪门的她过于孤傲,头颅扬得高高的,对宫里的人不会施恩,甚至对皇帝也不懂得曲意逢迎。武则天恰恰相反,孤军奋战的她最善于抓住人心,作为李世民的才人,能在李世民眼皮底下俘获李治,这说明武则天远不是王皇后所能比的。

  但作为一个帝王,李治不会完全凭感情用事,政治才是他首要考虑的出发点,武则天的庶族出身,恰好符合他拉拢庶族集团打压豪门集团的政治图谋。

  这才是李治废王立武背后的真正动机!也就是说,武则天是他的政治盟友,王皇后背后的势力,是他必须打倒的敌人,包括亲舅舅长孙无忌。

  如果你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那么就请看王皇后被废前后的一系列事件: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相继被流放,李义府等庶族集团的上位,加之李家勋贵在房遗爱案件中的团灭,这些事件过后,朝中的大权完全落入李治一人之手。

  所以我一直认为,后人低估了那个外表文弱的皇帝,他其实心机极深。

  在两派势力角逐的时候,豪门集团内部的分裂也是李治、武则天联盟笑到最后的原因之一,那就是王皇后为代表的河东集团,与萧氏北迁集团的矛盾。

  王氏与萧氏虽然都是豪门集团,但萧氏其实是外来户,隋朝统一之后因为萧皇后的关系,才在关中扎下了根。

  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斗争,表面上看得宠的萧淑妃占了先机,她给李治生下了一子二女,而不受宠的王皇后膝下空空。但柳奭帮外甥女扳回了局面,在他的建议下,王皇后将庶长子李忠过继到自己名下,并且被立为太子。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种格局下萧淑妃赢了面子,王皇后赢了里子,其实是王皇后处于优势地位。

  只可惜王皇后不知足,她里子面子都想要,非要引进外援撕破萧淑妃的面子,引狼入室将武则天从感业寺召入宫中。

  王皇后太过自信,以武则天的出身,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威胁到她的地位的,所以她认为武则天可以给自己当枪使。但她根本没看清,李治还有一盘大棋等着她,有了李治的加持,她反成了别人的枪。

  因此,这场宫闱之争本质上是李治与长孙无忌的甥舅对决,是皇帝与豪门集团对最高权力的争夺战。

  最后一个问题:史书为何不直接这么写,而是将这段故事刻意描绘成三个女人的宫斗戏呢?

  首先,李治与豪门集团的斗争一直在暗处,三个女人的斗争在明处。暗处的东西不会记载于《实录》,只能由读者自己分析。

  其次,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史作者必须为尊者讳,不可能直接揭露皇帝的阴谋。

  再次,武则天就是最好的背锅侠。所有的正史中,对武则天都采取贬抑的立场,将王皇后被废的责任推给她正合适。

  事实上,我对武则天将王皇后和萧淑妃砍断手足,塞进酒瓮折磨死的记载是不大相信的。《旧唐书》里对二人的死,还有一个相互矛盾的说法:“永徽六年十月,废后及萧良娣皆为庶人,囚之别院。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

  一个人不可能死两次,哪个是真的不得而知,两种记载随你信哪一个。

  王皇后和萧淑妃死后,王家人被赐“蟒”姓,萧家人被赐“枭”姓。蟒、枭和后来蝮(武则天堂兄武氏家族)、虺(唐宗室李贞家族),合称四大毒性,充满侮辱性。

  如果单纯是情敌之争,何必要辱及别人家族?由此可见,这本就是一场针对这些家族的斗争,李治就是要终结他们的政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