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网 2024-08-28用户投稿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寇准善诗能文,有《寇忠愍诗集》传世。他为人刚直,为官时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真宗时,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惊,欲迁都成都。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促使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恢复宰相职务后,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1023年,病逝于雷州。宋仁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归葬下邽。

  主要成就

  政治

  寇準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寇準一生无论是做地方官,还是担任中央要职,在其卓越的政治才华背后,始终贯穿着鲜明的爱民思想。在其施政时,百姓的利益往往得到体现。征收赋税与征发徭役是令地方官颇为头疼的事。每到此时,他们就签发文书至各乡催逼,搞得民怨沸腾,耽误了农业生产,还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而时任巴东知县的寇準却“推至信””于民,只在县城门口大张告示,开列出各乡镇应交税额及负责入的名单,就达到了目的,又不扰民。这使他在地方官任上游刃有余,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

  寇準最突出的成就在于辽军围困时力劝宋真宗亲征,在澶州之战中击退辽军的进攻。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边书告急,京师震动,宋廷君臣惊慌失措,部分主政大臣主张迁都以避风险。不少人主张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寇準力排众议,坚持真宗皇帝亲征。寇準推举参知政事王钦若镇守天雄军(治今河北大名东北),雍王赵元份留守汴京,朝中文武随军出征。宋真宗亲自到澶州城,但不敢过河。寇準与高琼力促真宗渡河,命令卫士把皇帝车驾驶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澶州北城时,北宋军民士气大振。宋真宗象征性地巡视后即回到南城行宫。寇準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直至迫使辽国停战求和。

  寇準以其坚强独立的个性及其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当时制度中的一些缺陷,已有很多弊端露头,因而不可盲目排斥所有对国家政事进行更张的建议,并“第一个对这样的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提出反对意见”,对其进行大胆的抵制与改革,成为宋朝改革派的先驱。相比起其循默无为、崇尚按资排辈的同僚而言,寇準可谓是真正具有宰相识见的人。

  寇準在地方任职时政绩也非常显著。寇準在被贬雷州期间,传播中原文化,指导当地居民学习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领雷州人民兴修水利,开渠引水灌溉良田,促进经济发展;向群众解说天文地理知识,破除歪理邪说;同时还修建真武堂,收徒习文学艺,传播中原文化,对雷州文明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文学

  寇準在文学创作上有较大成就。他在幼年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很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寇準在入仕之前,有很多诗作,这些诗大多寄托了对建功立业的热情和向往。在巴东的三年,是寇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这些诗多有悲凉感伤的意味。他自己对这一时期的创作成果也颇为得意,将这些诗录成《巴东集》。在离任巴东到卒于雷州的四十年中,诗作数量与巴东诗作大致相当,而且大都集中在外任期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在京城时所作。在这四十年中,寇準几起几落,经历了官场中的跌宕起伏,饱尝了人生的大喜大悲。这些诗作承载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和对人生的感慨。

  寇準的诗,深受唐诗的影响,他的一些作品甚至堪与唐诗相媲美。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评价寇準诗“卓有晚唐之风致”。寇準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作为宋初晚唐体诗人中的一员,寇準作诗颇有贾、姚的苦吟风范。在总体的风格上,寇诗与其他晚唐体诗人的作品有很多共同之处。在体制方面,较偏好近体诗,古体诗的数量非常少;在近体诗中,五律和七绝占多数。在语言风格方面,寇诗与其他晚唐体诗人的作品一样,都具有比较浅易通俗的特点在字词的选择上并不追求生僻和新鲜,也很少用典,即使用典,也都选择一些比较常见、容易理解的。作为一个仕宦诗人,寇準的境遇和九僧及林逋、魏野等人大不相同,因此,在诗歌风格方面,寇準的诗作与僧人、隐士的作品相比,自然也有一些差别。与九僧相比,寇準的诗歌阔大遥远、清新自然,不似九僧诗那样细碎窘迫、淡寡无趣。此外,同样是对自然风物的描绘,寇準笔下的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被赋予了情感,充满了生机和情趣。寇準不是词家,但偶有所作,也颇可读。其词写得非常细腻忧伤,内容都是春日伤怀和离愁别绪。

  历史评价

  赵光义:朕得寇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赵恒:準刚忿如昔。

  吕端:準性刚自任。

  毕士安:①寇準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②準方正慷慨有大节,忘身徇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为边境患,若準者正所宜用也。

  王旦:準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準乃为己任,此其短也。

  李迪:丁谓罔上弄权,私结林特、钱惟演,且与曹利用、冯拯相为朋党,搅乱朝事。寇準刚直,竟被远谪。

  钱惟演:寇準朋党盛,王曙又其女婿,作东宫宾客,谁不畏惧!今朝廷人三分,二分皆附准矣。臣言出祸从,然不敢不言。

  张咏:①人千言而尽,準一眼而尽,真宰相。 ②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魏野: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范仲淹: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

  司马光: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王安石: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澶州》)

  张耒:自是乾坤扶圣主,可能功业尽莱公。(《听客话澶渊事》)

  田况:寇準在相位,以纯亮得天下之心。丁谓作相,专邪黩货,为天下所愤。民间歌之曰:“欲时之好,呼寇;欲世之宁,当去丁。”及相继贬斥,民间多图二人形貌对张于壁,屠酤之肆往往有焉。虽轻訬顽冥少年无赖者,亦皆口陈手指,颂寇而诟丁,若己之恩雠者,况耆旧有识者哉!

  陈瓘:当时若无寇準,天下分为南北矣。然寇莱公岂为孤注之计哉?观契丹之入寇也,掠威虏、安顺军,则魏能、石普败之;攻北平寨,则田敏击走之;攻定州,则王超等拒之;围岚岢军,则贾宗走之;寇瀛州,则李延渥败之;攻天雄,则孙全照却之;抵澶州,则李继隆御之。兵将若此,则亲征者所以激将士之用命。然所谓亲征者,在景德行之则可。而议者当靖康时,有请用真宗故事,则不可。盖亲征之行,必兵强可也,财富可也,将能擒敌可也。若此,则分画明,纪纲修,法度正。一有不然,则委人主以危事曰:“天子所在,兵无不胜。”此书生之虚论,可言而不可行也。寇準之功不在于主亲征之说,而在于当时画策欲百年无事之计。向使其言获用,不惟无庆历之悔,亦无靖康之祸矣。我宋之安,景德之役也;靖康之祸,亦景德之役误之也。景德王师一动而诛鞑览,契丹不能渡河也,遂使靖康坐守京城而觇敌之不渡河。景德不战而和,欲和者敌也,遂使靖康坐视敌之深入而独意和好之可久。景德既和,诏边郡无邀敌归,所以示大信也,遂使靖康敌人议割吾之三镇,而犹纵敌不追。其守不足以为谋,其和不足以为信,其纵不足以为德,準之言至是验矣。

  王十朋:①昔在景德初,胡虏犯中原。朝廷用莱公,决策幸澶渊。高琼虽武夫,能发忠义言。咏诗退虏骑,用丑枢相颜。銮舆至北城,断桥示不还。一箭毙挞览,夜半却腥膻。至仁不忍杀,和好垂百年。伟哉澶渊功,天子能用贤。 ②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準。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脱脱:準于太宗朝论建太子,谓神器不可谋及妇人、谋及中官、谋及近臣。此三言者,可为万世龟鉴。澶渊之幸,力沮众议,竟成隽功,古所谓大臣者,于斯见之。然挽衣留谏,面诋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定策禁中,不慎所与,致启怀政邪谋,坐窜南裔。勋业如是而不令厥终,所谓“臣不密则失身”,岂不信哉!

  魏瀚:廊庙安危力万钧,泰山乔岳等嶙峋。雷阳何以有此老?宋室未知有几人!济海舟航横野渡,谪居池地动星辰。南来为问崖州户,曾似丞尝庙貌新。

  孙承恩:立朝侃侃,直道靡顾。致身鼎铉,秉节清素。手扶日毂,不震不凌。社稷之功,莫能与京。

  戴嘉猷: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