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高僧真禅法师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真禅法师是我国当代着名高僧、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弘法利生的一生,他的人格是我国当代僧人的楷模,他的法绩当载人现代佛教篇章。因此,当我们纪念他圆寂十周年的时候,就要缅怀他爱国爱教、关爱社会、热心慈善、爱好和平的高贵品德和不朽法绩,发扬他“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的崇高精神,推动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协调发展。现就他的生平法履和思想法绩作一简要阐述。

真禅法师(1916—1995),俗姓王,名鹤树,江苏省东台县安丰镇人。父亲务农,母亲刘氏,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真禅法师弟兄三人,他排行第三。二兄鹤才,早岁出家,法名心岩。他出身贫寒,6岁那年家乡又遭洪灾,雪上加霜,无以为生,遂于童稚之年就随二兄心岩至东台县安丰镇净土庵出家,依净修老和尚披剃,法名真禅,字妙悟,号昌悟。从此,他就成了一位天真活泼的沙弥。次年,就在寺内学习(四书),主修(禅门日诵)、《妙法莲华经)等。稍长,即在寺内烧火做饭,挑水拣菜,农忙时也下地从事农活,有时也随师父们去信众家做超荐法事。16岁那年,至南京宝华山隆昌律寺依德浩和尚受具足戒,成了一位比丘。之后,先后就读于东台三昧寺启慧佛学院、焦山定慧寺佛学院、镇江竹林寺佛学院、泰州光孝寺佛学院、上海佛学院、上海圆明讲堂楞严专宗学院、南京中国华严速成师范学院等院校,打下了坚实的佛学根基。他先后亲近过应慈、圆瑛、常惺、震华诸上人,遂有法师风范。1942年,应恩师震华法师之召,到玉佛寺协助办理上海佛学院,历任副寺、知客、信众部副主任、监院、寺务处主任等职。1945年至镇江竹林寺受记,为守之、震华、窥谛三法师的法徒、临济正宗第47世。从是年起,他又先后担任镇江竹林寺、苏州狮林寺等名刹住持及竹林佛学院院长,遂桃李遍及欧、美和大陆、港、澳、台等地区。1949年,至上海静安寺参加孑L雀明王法会,聆听持松法师讲《fL雀明王经》。1951年,到圆明讲堂随圆瑛法师系统修学《楞严经》、《阿弥陀经》和《大乘起信论》等典籍,密接圆瑛心印,并进上海玉佛寺。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与五位僧人留在寺内,以糊纸盒度日,并设法保护了寺庙建筑和文物。1979年,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并任玉佛寺住持。从此,他就筹集资金,整修殿堂,招集僧众,恢复佛教丛林制度,流通经书法物,开展宗教活动,为玉佛寺佛教的恢复、振兴、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3年,他被选为上海市政协常委,并创办上海佛学院,任院长。1988年,受聘为上海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并设立“真禅法师残疾儿童福利基金”。同年9月,又兼任上海静安寺住持。1992年11月,又兼任河南省开封市大相国寺住持。1993年10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海外联谊会理事会理事。1995年12月1日,因心脏病突发,圆寂于上海玉佛寺。世寿80,僧腊73。其主要着作有《玉佛丈室集》10集、《上海玉佛寺丛书》27种、《佛法·社会·人生》、《禅宗佛学思想论集》、《真禅禅藻集》、《玉佛禅寺》画册等,主编的着作有《上海玉佛禅寺建寺一百一十周年纪念特辑》、《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佛像开光·迎奉藏经·方丈升座纪念特辑》、《持松法师论着选集》、《持松法师纪念文集》、《应慈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纪念文集》等。此外,还有佛学研究论文多篇,发表于海内外相关刊物。

思想法绩

真禅法师着作宏富,思想精粹,解行并重,为上海玉佛寺的复兴和开创,为上海佛教的重建和振兴,为中国佛教的恢复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杰出贡献。以下就他的思想法绩作一论述。

一、爱国爱教思想

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传来的宗教,但经过魏晋南北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吸收了儒、道文化的营养,到隋唐时期就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故名曰中国佛教。五台山僧人说:“我们虽然出了家,但并没有出国。”中国佛教徒虽然也姓释,但他还是炎黄子孙,骨子里还是中国血统。佛教经典《心地观经》中的《报恩品》说:“世间之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国王恩就是国土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就是僧俗都有报效祖国的义务。况且“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所以,真禅法师说:“爱教必须爱国,爱国才能爱教”;“爱国爱教,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阐明了爱国爱教的辩证关系。他在《谈谈佛教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中又说:“一方面佛教本身就具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功能;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切实认真贯彻执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得这种‘相适应’成为现实。但是,要真正实现‘相适应’,关键还在于我们佛教徒本身。如果佛教徒人人都能加强自身建设,都能做到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那么佛教就一定会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是一种劝善止恶的宗教。《法句经》下卷《述佛品》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人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此所谓坐致太平者。”这里的重点是“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要去掉自己心上的贪、嗔、痴、慢、疑、邪见等六种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贪心,有了这一贪心,就会贪污盗窃,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这就是一切纷争乃至一切战争的根源。所以,只要去掉贪心,显出真心,去掉私心,显出公心,去掉假恶丑,树立真善美。一人能行真善美则一家能行真善美,一家能行真善美则一村能行真善美,一村能行真善美则一乡能行真善美,乡乡真善美,县县真善美,省省真善美,我们的国家就成了一个真善美的国家。因此,真禅法师说佛教本身就具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功能。所以,在党和政府正确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前提下,关键就成了佛教徒的自身建设。而佛教徒的自身建设,其关键也是佛祖教导的“自净其意”和他所制订的戒律。做到了这两点,就能做到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真禅法师抓住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关键,无论在教内、教外,还是在国内、国外,他都时刻不忘宣传爱国爱教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始终能够与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同心同德,参政议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从而获得了党和人民的爱戴、尊敬、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