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魏世家》看“摆架子”这个词的历史?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摆架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我们一般会把这个词用在稍有些成就的人身上,而这些人也时常认为比他人有优势,因此也经常“摆架子”。
“摆架子”是什么意思呢?广义上来讲是指自高自大,为显示身份而装腔作势,高高在上的冷漠态度,目中无人的藐视目光,爱理不理的“哼、呵”官腔,动辄训人的蛮横专断,因为讲不出新意而说些老话、套话等。
“摆架子”最早见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林之洋道:‘他果另眼相看,俺更要摆架子说大话了。’”但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摆架子”的几句对话,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魏世家》,原文是:“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於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躧然,柰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翻译过来就是说:有一次子击在路上遇见了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子击赶紧引车让开道路,并下车恭敬地拜见。田子方不还礼。子击问田子方说:“是富贵之人有资格摆架子呢,还是贫贱之人有资格摆架子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之人有资格摆架子。比如:一个诸侯要是摆架子,那他就会亡国;一个大夫要摆架子那他就会亡家。而贫贱之人就不同了,行为不相投合,意见不被采纳,就可以马上离开你到楚国去、到越国去,丢弃你就如同丢掉一只破鞋子。这两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子击听了颇觉若有所失。”
写到这,我想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个诸侯王不能“摆架子”,诸侯王“摆架子”势必会丧失人心、民心,那诸侯国必亡。不“摆架子”而以礼相待呢?那国人必定赞扬他是仁君,举国上下一片和睦。
古代国君如此,现在的人亦如此:
官员“摆架子”,则失民心,民心不能所向,结果可想而知。
企业管理者“摆架子”,则失人心,人心不能聚合,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学者“摆架子”,则失礼,学者无礼,结果便是误人子弟。
明星“摆架子”,则失去追捧者,一个没有追捧者的明星,何谈星?
小有成就之人“摆架子”,则失去朋友,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怎么可能有更高的成就呢?
……
以上几种人“摆架子”,那地位低下的贫贱者就会离他们而去。没有民心的国家何谈强盛;没有人心的企业何谈发展;没有礼的学者何谈教书育人;没有追捧者的明星何谈大红大紫;没有朋友的小有成就之人何谈成大事……
正如《史记·魏世家》中的“若脱躧然”:丢弃你就如同丢掉一只破鞋子。
没有谁一出生便是富贵者,即便你是某二代,假如你只会“摆架子”,那等待你的是:坑爹。
没有谁能轻易的成功,假如小有成就或者成功之后就开始“摆架子”,那等待你的是:失败。
那谁能“摆架子”呢?像《史记·魏世家》中所讲的贫贱者?非也!俗话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史记·魏世家》中上述那段话中的“贫贱者”指的是那个历史时期的一个特定群体,这个群体都是有能力、有抱负,但一时没能遇到伯乐的人,也就是那种恃才傲物的人。这些人一般都看不起哪个诸侯国君,大多也都把诸侯国君玩的团团转。他们的“摆架子”只是寻找能礼贤下士的国君而已,真正在旁人面前,他们也不“摆架子”。
除了上述几种人,那就剩下真正的地位低下的贫贱之人了。回到题目:谁能“摆架子”,上述几种人不能“摆架子”,那地位低下的贫贱之人就能“摆架子”?答案也是一样:不能。因为没有资格。
这个世界上,往前数几千年,往后数几千年、几万年,这所有的人都不能“摆架子”,每个人都需要低调。成功者不“摆架子”是为了更加的成功,做一个有涵养的人。而暂时没有成功的人就更不能“摆架子”了,因为你没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