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中指的是哪八姓南迁进入福建?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衣冠南渡】,指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周边部族内徙建立割据政权,酿成永嘉之乱,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北方汉人与闽人的一次大融合。“八姓”入闽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定居在福州地区,使晋安郡的人口激增一倍以上。乌石山道士井是当时的林姓居住处,黄巷是当时的黄姓居住处;现在还有他们的一些族谱。
在福建,有“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之说。“衣冠南渡,八姓入闽”。这是中原地区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北方汉人与闽人的一次大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一直处于政权分裂和地方割据状态。这时的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百姓们流离失所,但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于是,大批中原百姓南迁来闽。
自永嘉二年(308年)起,中原汉人开始大规模进入福建,入闽的主要八姓,指林、陈、黄、郑、詹、邱、何、胡。
衣冠南渡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北方汉人与闽人的一次大融合。“八姓”入闽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定居在福州地区,使晋安郡的人口激增一倍以上。乌石山道士井是当时的林姓居住处,黄巷是当时的黄姓居住处;现在还有他们的一些族谱。
这些移民带来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福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根据《三山志》记载:“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姓。”八姓指的是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
在今天的福建地区人口中,姓林、陈、黄、郑四大姓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虽然对于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早已淡忘,但祖辈传承下来的族谱和家族祠堂中的信息,时刻向人们昭示着八姓入闽那段坎坷的迁徙历史。而他们至今都还保留着一个特殊的生活习惯——聚族而居。聚族而居绝非是后世的发明创造,历史上,整个汉民族的宗族观念都很深。而这种宗族观念,从日常生活一直渗透到迁徙途中。《泉州府志》
根据《晋书》和民间谱牒资料记载,衣冠南渡之时,成百上千的宗族迁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为中原文明的完整存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比较清晰地去描绘一千七百多年前那次悲壮的逃亡了。
由于平时百姓习惯于依照宗族关系,围绕士族豪强形成村落、市镇,因此在遇到战乱、灾荒时,流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追随这些士族们进行迁徙。一方面,他们可以得到士族大户的救济、援助,乃至精神慰藉。另一方面,士族大户也可以因此而巩固、壮大实力。
就这样,从中原故土走出来的移民们,扶老携幼,彼此周济、相互温暖,一路南下。
然而,在众多逃难的衣冠士族和黎民百姓中,有很多人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迁徙的路途中。
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文明的种子,要想保护好自己种族的文明,就必须保护好每一个社会个体,无论高低贵贱。这个道理,根深蒂固地成为了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历史证明,这种基因使来自中原的点点文明灯火,不仅没有湮灭消散,而且又以坚韧的信仰为它们添加了新的能量!
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终于让那些经历九死一生的中原流民获得了暂时的安宁。然而,稍获喘息之后,他们便开始思念起了家乡。
在福建泉州,有一座颇具地域性名字的古桥——洛阳桥。从这里,人们似乎感觉到当时那些南渡的衣冠之人的心境,其实这其中更深的含义,就是对故乡中原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