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想平衡亲情与权力,却差点葬送了大唐
历史网 2024-10-19用户投稿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都说皇家无亲情,这话听起来有几分道理。纵观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宫廷政变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每到了权力交接之际,围绕储位之争的宫廷政变总会如期而至,其血腥和残忍程度让人不忍直视,其不顾亲情和人伦的冷酷让普通老百姓摇头叹息。
赵武灵王有沙丘之变,秦始皇也有沙丘之谋,汉武帝有巫蛊之祸,李世民有玄武门之变……无数的宫廷阴谋一再证明那个道理,那就是皇家无亲情。
为何帝王家会没有亲情呢?多半是因为大多数帝王没有处理好亲情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唐高宗李渊就遇到这样的麻烦,两个儿子为争夺储位斗得不可开交,李渊却企图在两者之间玩平衡。结果,他的平衡术玩砸了,两个儿子互不相让,最终在玄武门发生了火并,制造了李家王朝的家庭悲剧。
李家的的不幸却成了大唐的幸运,若没有玄武门之变,大唐一定会走向分裂。秦王将以洛阳为根据地,据陕东大片土地与李建成的中央王朝对抗。从此,大唐王朝将陷入战乱,天下将再遭生灵涂炭。
其实,李渊玩的平衡术并不高明,甚至是愚蠢的,他差点葬送了由他亲手缔造的大唐王朝。
任何一起政治事件都有深层次原因,玄武门之变也是,它绝不是一朝一夕忽然发生,其产生是一个矛盾逐渐积累、以至到了不得不暴发的过程。让我们看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一、天策上将
公元621年七月,李世民在消灭窦建德与王世充两大军阀后,身披黄金甲,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无数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凯旋。李元吉、徐世勣等二十五名大将簇拥其后,紧跟将军方阵后面的是“铁甲万匹、甲士三万”。
此时此刻,李世民是何等的伟大,又是何等的荣耀。同样沉寂在巨大幸福中的还有唐高祖李渊,面对儿子取得的丰功伟绩,他给予了李世民最高的奖赏:天策上将。
可能大家对这个职位没有概念,我解释一下,所谓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几乎和太子平起平坐,仅在李渊之下,堪称大唐二号人物。
李渊的这次奖励是真心实意的,他不光在政治上给儿子加官晋爵,经济上也给予特别照顾。李世民之前已有食邑三万户,再增加二万户。什么概念呢?就是李世民可以坐享五万户家庭上交给朝廷的税赋,可谓荣宠至极。
让李世民有了权和钱后,李渊还嫌不够,他又授权李世民“开天策府,置官属”。意思是说允许李世民在大唐的中央政府中又私设了一个小朝廷。在这片私人领地里,李世民可以自由地任免官员,网罗人才,培置自己的势力。
不久,李世民在自己的天策府里设置了文学馆,网罗了一大批顶尖人才,其中包括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于志宁等十八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李世民贞观时期的智囊团队。
在武将方面,天策府里更是人才济济,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侯君集等人,这些人在玄武门之变中帮李世民干翻太子集团,为抢班夺权立下汗马功劳。
不得不说李渊真是糊涂,既然你如此器重老二,恨不得将整个大唐奖赏给他,那干脆立他为太子得了。可是他又觉得李建成也很优秀,太子之位上干得也很称职,不能无罪废黜。
可能从李渊的内心来讲,他可能觉得有必要在两个儿子之间搞平衡,谁也不亏欠,既对得起老大,也不让老二委屈,唯有如此,他才是一个公正的父亲。
可这将会害了李建成,害了李世民,甚至会害了整个大唐。人性是自私的,没有谁愿意别人抢走自己的东西。而李世民却如同一个贪吃的孩子,仗着父亲的宠爱,将哥哥碗里好吃的肉一点点抢到自己碗里。
为此,李建成非常害怕,他担心李世民迟早一天会将他碗里的肉全部抢走,那时,他将一无所有。他决定反击,将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再夺回来。
二、太子的反击
眼看李世民的势力日益壮大,李建成的不安全感日益加深。为此李建成瞒着老爸招募了两千多名骁勇之士充当东宫卫士,驻扎在太子宫长林门左右两侧,号称长林兵。他还嫌不足,又命自己的部下可达志从燕王李艺那里“发幽州突骑三百”
虽然李建成的这些不轨行为被人揭发,老爸李渊也最终原谅了他,但由此可见,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来自秦王府的威胁。
光提防也不是办法,李建成也开始主动出击。他联合齐王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他们想到的办法就是诬陷和诋毁。
虽然李建成玩军事玩不过李世民,但玩政治,李建成却是一个行家。
“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
意思是说,李建成与后宫的妃嫔们串通起来,一起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在政治斗争中,枕头风的作用不可小觑。香风吹得李渊醉,醉意朦胧搬是非,为此,李世民吃了不少苦头。
有一次,李渊带着三个儿子进行了一次狩猎,李建成有一匹突厥得来的烈马,他趁机送给李世民,还装出友爱的样子说:“此马甚骏,能超数丈涧,弟善骑,试乘之。”
李建成明为送马,实为谋命。李世民骑上这匹马后,马上感觉它的桀骜。胡马开始尥蹶子,李世民机警地跳开,毫发无损。这样反复尝试了数次后,李世民笑着说道:“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可伤乎!”
李建成和妃嫔们听到这话后,将其添盐加醋改为“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并传送到李渊的耳朵里。
李世民听到后,大发雷霆,立即将李世民召来训斥了一顿,责骂道:“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何急!”
这一招够狠,就差说李世民想要谋反了。自古以来,君王最忌恨的是别人抢他的宝座。正当李渊犹豫如何惩罚秦王时,有官员奏报:突厥犯境。于是李渊趁机让李世民戴罪讨伐突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随着局势的发展,情况越来越凶险了,李建成开始谋划除掉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夜,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到太子府赴宴。酒过三巡之后,李建成假意要与弟弟和好,特意敬了他一杯酒,说兄弟二人从此化干戈为玉帛。李世民一饮而尽,哪知刚喝完,一口鲜血吐了出来。
李世民被人扶回西宫后,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才逐渐康复。由此可知,太子与秦王的矛盾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真正让兄弟二人摊牌,发生在李元吉讨伐突厥之际,李建成与李元吉决定借此次出征将秦王府一锅端,剪除李世民羽翼,趁机在昆明池饯行之际除掉李世民。
然而,行动还未开始,阴谋泄露,李世民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哥哥和弟弟,并逼其父李渊退位。
原本和睦相处的兄弟为何反目成仇,以致于要兵刃相见呢?这一切归咎于李渊危险的平衡术。
三、李渊的暧昧
面对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二人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李渊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这是记载于《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话,由此可知,李渊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头脑是糊涂的,明明内心摆脱不了立嫡以长的老规矩,却又对二儿子随便承诺,几次三番说要立他为太子。
李世民得到了老爸这一明确的信号,虽然嘴巴上说不,而且内心像猫抓一样。有哪个皇子不想做太子,那可是未来的天子啊,谁又愿意屈于人下呢?
李渊发出的错误信号误导了李世民,让他误以为老爸将来会废掉李建成,改立他为储君。从他开设文学馆,暗中壮大天策府的势力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其志不在小。
李渊不光对李世民乱开空头支票,还在两个儿子的争斗中和稀泥。
在杨文斡谋反一事中,太子深度参与。
“杨文斡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私使募壮士送长安。”
私藏武器和私养军队在唐朝都是死罪,因为这会让皇帝觉得是图谋不轨。这个事情被人捅了出去,李渊知道后,怒不可遏,立即“召建成责之。”
太子吓坏了,战战兢兢地去向父皇请罪,当他见到老爸后,“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寥寥几字,将太子的惶恐展现无遗。
令人奇怪的是,李渊面对儿子串通边将谋反,却并没有给予处罚,甚至连无关痛痒的警告、记过都没有,只是将此事定性为“兄弟不睦”。
既然犯了错不会受到处罚,那太子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那就甩开膀子干吧。于是就有了后来太子撺掇后宫妃嫔诬陷世民,又企图下毒将他毒死等一系列的迫害行为。
李世民喝了毒酒后,幸运地扛过来了。当李渊前来看望受伤的儿子时,他说道:“我看你兄弟之间难以相容,如果你们都住在京城,将来一定会发生纷争,不如现在你去洛阳,陕东都是你的天下。”
陕东道的面积可不小,包括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大片土地,李渊把这些地方的军政大权都交给李世民,其实是让他到那里另立中央,与李建成分庭抗礼。
幸亏李世民没有接受老爸的建议,不然的话,刚刚新生的大唐可能又会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李建成的中央军必然会讨伐李世民的诸侯军,那时候,大唐又将陷入战乱之中。
对于李渊的这个馊主义,李世民当然不会同意,他的当然不会满足于诸侯王,而是让李建成让位,由他来做大唐的皇帝。
同样,李建成也不会同意老爸的这个建议,他和李元吉密谋之后,决定阻止李世民去洛阳。
“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
由于遭到两方的同时反对,李渊只得放弃了这一决定。
李渊和稀泥式的平衡术,势必缓解不了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于是,武力决斗,成了两个敌对集团唯一的选项。
四、最后的总结
很显然,李渊一直在试图打造一个好父亲的良好形象。两个儿同样优秀,老大是理想的太子人选,老二功勋卓越,对大唐有缔造之功。
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不想委屈任何一方,试图一碗水端平。一会儿说要立李世民为太子,结果又立李建成为太子,一会儿又对老二说,你去陕东吧,那里归你管,你也可以自建天子旌旗。
至于两个儿子整天互相捅刀子、玩阴谋互害,李渊没有起到一个裁判应有的公正,一直在两者之间和稀泥。太子私藏武器、私养军队,他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世民差点被哥哥毒死,他却背地里撺掇老二另起炉灶搞分裂。
这如同李渊的手中握着一把糖,他看哪个儿子哭得厉害,就分一颗粮去安抚。可是,安抚得了一时,安抚得了永远吗?两个儿子的矛盾不会因为得到一颗糖,就会自动消失,它只会在看似平静之中慢慢发酵,直至酝酿成惊天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的悲剧在于,他一直游走在亲情和权力的两端,试图两个都要。他既要维持温情脉脉的父子之情,也要赋予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注定是一场危险的踩钢丝游戏。
打个比方,某家有兄弟几人,虽然过得不富裕,但也和睦相处。忽然有一天,他们的唯一的老父亲去世,留下了一套很值钱的房产。于是,平衡被打破了,兄弟之间会为了那套房产斗得不可交,甚至反目成仇。
一套房产尚且会激发人性的恶,利益之争会让亲情瞬间瓦解。如果把这套值钱的房产换成大唐的江山呢?那利益的诱惑将无限大,人性中的恶也会全部释放出来。
这时,就不是家庭成员之间吵吵嘴,斗斗气的简单问题,而是演化成两派甚至多派人马,集天下最优秀的人才,彼此之间玩阴谋,上演夫妻反目,父子结怨,兄弟相残的宫斗大戏。
如果照这样说,那皇家到底还到底有没有亲情呢?这要辨证来看。如果皇家能将皇权与亲情进么剥离,让政治归政治,亲情归亲情,皇室的成员回归普通老百姓的“纯洁”状态,那么,皇家也能拥有平常百姓家的天伦之乐。
在这个问题上,李世民的曾孙李成器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同样是在经历“唐隆政变”,面对有拥立之功的弟弟李隆基,李成器很大度的让出太子之位,甘当一个无权无势的王爷,最后得以善终。
李建成遇到的问题和一百年后的李隆基又是何其的相似,他虽贵为太子,同样面对战功卓越的李世民,为何不主动让贤,甘当绿叶陪衬呢?
有人何能会问,那为何不是李世民主动让贤,放弃一切权力,与哥哥和好呢?这又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我只是简单说一下,朋友们可以继续就这个话题探讨。
李世民对大唐有缔造之功,多少人跟着他出生入死,不都是为了封妻荫子,泽被后世吗?李世民不想当储君都难,背后的力量会推着他登上那个宝座。
因此,我们看到历史上,凡是在动荡时期,一般都会立有军功的皇子为太子,而不是嫡长子,这已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律。
李渊虽然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在大多数事情上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然而在面对两个儿子的储位之争,他扮演了一个十分糊涂的角色。他不但没有起到救火队长的作用,反而让火苗越烧越旺,玄武门之变,李渊至少要负一大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