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隆科多之间发生过什么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让他陪葬
历史网 2024-10-19用户投稿
对康熙和隆科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要隆科多陪葬?
极致的皇权之下,向来都是森森白骨做底,象征着九五至尊的宝座,曾引发过多少纷争和厮杀。
帝王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手中所掌握的是绝对的权力,生杀予夺都不过是一念之间,凡事都凭天子的喜怒决断。
即便是昔日宠臣,也可能在一夕之间沦为阶下之囚,甚至在言谈之间就掉了脑袋,因此才有言道:伴君如伴虎。
在清代时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一代英主康熙皇帝,在驾崩前点名要一个男人陪葬,这个人究竟是谁?康熙为何在临终时做出这个决定?
作为他的即位者的雍正也曾经因此感到迷惑不已,直到他登基后,真正成为了帝王,才明白了父亲的智慧。
这样一个看似古怪的决定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九子夺嫡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便是有着相同血脉的孩子,也有着不同的脾气秉性,在成长过程中会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子嗣在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皇室而言,如果皇帝的子嗣繁茂,那便意味着帝位的继承人会有更多的选择,很多人也将这视为是国运兴盛的标志之一。
康熙向来被看作满清历代帝王甚至是古代历代君主中的佼佼者,他开创了康乾盛世,让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了新气象,边疆问题也都得到了相对妥善的解决。
在一派海晏河清的明朗景象之下,其实也隐藏着许多涌动的暗流,其中最令康熙感到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储君的选择。
康熙是清代帝王中子嗣最多的,其一生与后妃共生育了55个子女,其中皇子数量多达35个,自从其原配皇后赫舍里所生的二皇子因为结党营私被废黜储君之位后,其他的儿子便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起来,从而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面对着帝位,皇子们各自为营,纷纷拉拢朝中大臣,兄弟之间恨不得斗出个你死我活,而康熙则没有过多干涉,反而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最终皇四子在这场手足争斗中胜出,根据康熙留下的密诏继承帝位,并守住了康熙所开创的一番盛世,他便是雍正皇帝。
点名陪葬
九子夺嫡的过程极为残忍激烈,康熙临终前大概因此事感到过悔恨,他没有选择公开立储,而是留下了一封秘密诏书,并且还通过许多举措,为下一任的帝王铺平了这条走向权力巅峰的道路。
康熙去世前为巩固新帝统治,维护极权稳定所作出的最后一项努力便是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以此来为日后即位的雍正皇帝扶植一位死心塌地的心腹。
被康熙点名要求与他陪葬的便是隆科多,他在当时的朝中称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位权臣的站队支持,雍正才得以在激烈的斗争中脱颖而出。
康熙当时已经确定了四皇子便是储君的人选,但是这个决定是秘密做出的,没有任何人了解,满朝文武和诸位皇子都只能静静等待着最后的宣判。
但当时身体每况愈下的康熙似乎丝毫没有立储的打算,反而突然颁布一道旨意,点名要求隆科多为其陪葬,这个消息一出,震惊朝野。
隆科多看着眼前的圣旨,宛如五雷轰顶,完全不知自己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但他也不甘于就这样走向生命的尽头,于是便找到自己一直扶持的四皇子,请他为自己求情。
帝王心术
四皇子胤禛向来杀伐果断、性格谨慎,在面对隆科多的求助时,他也陷入了两难,皇帝的旨意已经下达,天命难违,自己贸然求情很可能令此前的谋划全部落空。
但是另一方面,毕竟自己能够在九子夺嫡中占据优势,离不开隆科多的帮助,如果自己不为他求情,就算自己能够继承大统,恐怕也会落得一个无人可用的下场。
几经思索后,他还是硬着头皮选择了进宫面圣,替隆科多求情。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康熙在驾崩前突然点名要一个男人陪葬,正是他为儿子谋划的手段,雍正直到即位后才了解父亲的智慧,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帝王心术。
四皇子刚一说明自己的来意,康熙便立刻答应,并且还反转态度重赏隆科多,这样的两极反转不仅让隆科多在短短时间内感受到了大喜大悲,更让他对自己一直支持的四皇子充满感激,此后更加死心塌地地辅佐他。
待到雍正真正即位成为一名帝王后,看着尽心辅佐自己的隆科多和满朝文武,才逐渐琢磨出了自己的父亲临终前那一系列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所隐藏的真正目的。
曾经身为皇子的他在九子夺嫡中练就了铁血手腕,但是等到真正坐上龙椅后才能够体会真正的帝王之心。
所谓的帝王之术,讲究的是纵横谋划,张弛有度,要让臣子不只是屈服于皇权,而是要真正臣服于统治者,不让他们再生异心。
小结:
设计巧救隆科多,是康熙为儿子帝王之路最后的谋划,也是他亲自为雍正上的最后一课,这是将雍正推向金光闪烁的龙椅的最后一步。
历经了九子夺嫡和这最后一课的雍正,真正读懂了江山社稷对于一个帝王的需求,具备了一个封建统治者应有的素养。
在雍正的努力之下,康熙所创建的盛世得到了延续,并且在其儿子乾隆皇帝的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段盛世的延续,雍正皇帝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并非所有帝王都能够像康雍乾三位一般,英主就像隐藏在历史湍急流水中的珍珠,可遇而不可求,自乾隆之后,清代便显露出了不可挽回的颓势,封建王朝也一步步走向了尾声,这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