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韩信最后没有得以善终,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网 2024-10-24用户投稿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史上的韩信和刘邦,本来能够成为一对好基友,一对好君臣的,可是由于韩信作死,导致自己被杀,而且还让刘邦留下了一个残杀功臣的恶名。事实上,韩信虽然为刘邦打下了天下,最后得不到善终,根本就不管刘邦的事情,因为这里面的真实原因还是韩信自己的个性。后来司马光在自己的鸿篇巨制中《资治通鉴》有这么一句话,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试着翻译一下:利用时机来争取一些蝇头小利,这是市井之人的目标。建立功业以报答知遇之恩,这才是君子的做法。韩信以市井之人这样的目标来让自己获利,而想要得到像君子那样的声望,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韩信最初作为项羽的属下,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一个执戟郎,心里面并不平衡的他,就选择了离开项羽。其实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韩信是一个“脑有反骨”的人,或者说得不好听的一点就是:“有奶便是娘”。
当然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本是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韩信的骨子里面却是一个很计较得失的人,这或许跟他从小的经历有关。由于父母早亡,韩信只好寄居在兄嫂的家里,受尽了人间冷暖,并且在早年遭受过胯下之辱,是一个经历了人生磨难的人,所以这一点对其的影响就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以自己利益考量为先。
没错,韩信是一个很杰出的人,在军史上很有自己的造诣,所以才被后人称之为兵仙。但是这并不能够洗白韩信人格上的缺陷。在接受刘邦登台拜将之后,确实立下了许多的功劳,打下汉中之地,讨伐了魏赵之国,让项羽损兵折将。但是刘邦被围的时候,韩信竟然裹挟求王,这就是很不仗义的了。
事实上,刘邦虽然是一个混混,在对待自己的功臣方面并不是像后世说的那样薄情寡义,反而给予了自己的功臣们很多的利益。而韩信在这一件事情上的做法让刘邦彻底看穿了韩信这个人,同样让作为举荐之人的萧何很是难堪。
在后来诛杀韩信的时候,萧何也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但这是萧何的本分。所以那句“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成语并不是萧何的错,反而是韩信错得离谱一些。如果韩信能够少一些利益之心,用自己的忠诚去守护刘邦和汉王朝的话,或许就能够像萧何曹参那样得到善终。或者也可以像张良那样,在功成名就之后,不留恋功名利禄,远离朝堂和是非之地,做一个富贵闲人,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韩信偏偏选择了一条刘邦最不能够容忍的道路,所以被杀是自己找的,怨不得别人,大家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