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
历史网 2024-10-26用户投稿
朱元璋 ,即明太祖 ,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 、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 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1352年)时,参加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日,一个衣衫褴褛,头裹红巾的年轻和尚堂而皇之地来到濠州城下,要求进城参加红巾军。此时的濠州城正被元军围困,两军对峙,气氛十分紧张,守城兵士见到这个突然闯来的和尚,觉得十分可疑,于是不由分说便将他捆了起来,准备杀头去疑。
这个年轻的和尚便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十分凶险的瞬间便是他迈向帝王之路的最初时刻。
关于尚未进城即遇险,朱元璋后来在追述其早期生涯的《纪梦》中有一段颇为直白的回忆:“以壬辰闰三月初一日至城门,守者不由分诉,执而欲斩之,良久得释,被收为步卒。”
有一种说法,朱元璋在濠州城下之所以能化险为夷,那时因为当时红巾军大元帅郭子兴恰好经过城门,见他相貌雄奇,遇险不惧,申诉有力,便出手救了他,但在最接近史实的《纪梦》中,朱元璋却没有提及郭子兴的名字,这暗示着朱元璋此次脱险,依靠的也许仅仅是关键时刻自证清白的能力以及一些好运气。
涉险入城,加入红巾军后,朱元璋的起点很低,只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的步卒。但低起点往往也能快速呈现出一个人的优点品格。朱元璋在做步卒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有两点表现得很突出,一是他体格好,记忆力强,虽没有多少文化,但明显不同于普通的草莽武夫;二是他脑子活,性格持重,遇事沉稳,不管是守战还是出城哨探,都让人觉得此人是个能担当的角色。
因为在濠州解围中表现得十分抢眼,急需用人的郭子兴在两个多月后注意到了他,并将他调入帅府,担任了亲兵九夫长。
在郭子兴身边办差,虽说能带的兵只有几个,但朱元璋还是利用这个小平台,“见缝插针”地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做事格局。每次得了命令,他都能漂亮地完成。打了胜仗,得了战利品,不管是银两还是牲口,他总是悉数献给郭子兴。得到奖赏,他又总推说是大家的功劳,从不贪功独享,而是平分给手下的那几个兵。
对上讲效忠,对下讲义气,这样的做派、气度让郭子兴觉得眼前的这个亲兵九夫长是个可期可用之才,为了笼络朱元璋,壮大心腹力量,不久郭子兴做了一件事,他将自己收养的孤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成为郭子兴的上门女婿,对早期的朱元璋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危机四伏的挑战。
此时的濠州城内,除了郭子兴,还有以孙德崖为首的另外四个元帅,让朱元璋感到忧患的是,孙德崖这四人与郭子兴矛盾重重,而郭子兴本人心胸又过于狭隘,行事又颇为刚愎自用,五虎挤在同一个山头,稍有摩擦,极可能酿出波及自身的灾祸。
面对此种情势,朱元璋曾屡次劝告郭子兴要以和为贵,否则会因势弱吃亏,无奈郭子兴没有真枭雄的胸襟谋略,既不能真心听进去,更不能有模有样的做出来。
朱元璋无奈,只好背地里用情商,在孙德崖面前替郭子兴说好话,做好人。
但随着至正十二年九月徐州城被元军攻破,另两股更大的红巾军势力赵均用部、彭大部涌入濠州城,濠州城内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凶险了。
赵均用、彭大因为资历老,名气大,一入濠州城即来了个“鸠占鹊巢”,各自称王,而郭子兴、孙德崖这五位元帅,既无真豪杰的应对之策,也无真枭雄的抱负格局,很快就沦为了这两人的附属,更糟糕的是,为了内斗,这五人还分别站队,郭子兴站在了彭大一边,孙德崖那四人站在了赵均用一边。
两“王”之下又聚着针锋相对的五虎,濠州城内的局面很快就失控了。一日,孙德崖撺掇赵均用,趁郭子兴出门之机,派人将他绑走,秘密关押在了自家的祖宅内。
朱元璋此时正在率兵攻打怀远、安丰,听说郭子兴被绑,他立即返回濠州,直奔郭家而去。朱元璋这次回奔,实则十分凶险,行前身边人提醒他,“尔主被擒,亦欲擒汝,且勿归”,但考虑到恩义,自身还无异地避祸立足的实力,朱元璋还是义无反顾地奔了回去。
试想,如果此时朱元璋胆小怕事,一味只求保全性命,郭子兴极有可能被杀,而郭子兴被杀,朱元璋必将成为失尽名声的丧家之犬。
然而,当朱元璋冒着凶险奔到郭家后,他随即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郭子兴家人并不完全相信他,甚至怀疑他有趁人之危的野心,关键时刻,朱元璋很磊落,很果断地对郭家人表示,“我家人也,释疑。从我谋,请知舍人(郭子兴)所在。”
这一句“我家人也”瞬间打消了郭家人的所有疑虑,朱元璋这才得知郭子兴让孙德崖绑架了。
如何解这个危机四伏的险局?朱元璋没有逞匹夫之勇,而是冷静地谋定了以矛盾化解矛盾的策略,在他看来,孙德崖之所以敢铤而走险,一定是得了赵均用的支持,而他只需把孙德崖恶行转化为对彭大的叫嚣挑衅,彭大为自家权势安危计,必将出手相救,否则赵均用、孙德崖一方杀完鸡,就会来谋划杀猴。
果然,当朱元璋将此事如此这般地描绘给彭大的时候,彭大顿时勃然大怒,嘴里直呼,有我在,看谁敢害你家元帅。
此时的濠州城尚在被元军二次围困的险局中,赵均用、彭大双方即便再是草莽之辈,也不敢去做激烈火并,鱼死网破之事,因而当彭大率领朱元璋等人气势汹汹来到孙德崖祖宅时,自觉理亏的赵均用、孙德崖一方只好怏怏而去,任由朱元璋救人。
这一次内讧被朱元璋成功化解后,濠州城也迎来了转机,元兵退去,城中的红巾军得到了喘息重整的机会。
经此事,朱元璋虽然得到了郭子兴的进一步信任,但他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
至正十三年六月,朱元璋受命回乡,招兵买马。此次回乡,对朱元璋崛起以及后来的大明开国均有重大意义,朱元璋一共招募了七百人,将这七百人带回濠州后,郭子兴很高兴,随即提升朱元璋为统率这七百人的镇抚。
然而,随后不久,朱元璋便做了他一生之中第一件“帝王”级别的大事。他先是从这七百人中挑出了二十几人,组成了自己的嫡系班底。也许是自刘邦以来,华夏大地再一次迎来了草莽豪杰井喷的盛况,也许是朱元璋本就有几百年不遇的帝王造化,他挑出的这二十几人除了耿再成、花云在大明开国前战死,其余的如徐达、周德兴、郭兴、郭英、张温、张兴、耿君用与耿炳文父子等人,尽是大明的开国元勋,百年难遇的名将、悍将。
如果是寻常之人,此时的朱元璋手握七百人马,理应选择在濠州城内趁机经营,待到羽翼丰满时再做其他打算,但行事一向持重的朱元璋却在此时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选择。
他向郭子兴提出,愿将这七百人交给别人统率,自己只带汤和、徐达等二十四名亲兵离开濠州,向南去寻找出路。
郭子兴大惑不解地问:身在濠州毕竟有城池掩护,我待你不薄,为何要孤身远走?
朱元璋解释说:南下不是有异心,而是濠州赵均用、彭大二王并非真豪杰,为争私利,他们之间迟早会发生火并,到那时元帅恐遭连累,我此去南方若能辟出一片新领地,万一濠州有事,元帅也好从容进退。
关于此事,朱元璋后来在《纪梦》中有另一段自述:“当时,予虽在微卒,尝观帅首之作,度之既久,甚非良谋。明年春,元将贾鲁死,城围解,予归乡里,收残民数百,献之于上官,授我为镇抚。当年冬,彭赵僭越,部下者多凌辱人,予识彼非道,弃数百人,内率二十四名锐者,南游定远。”
比起说给郭子兴听的解释之辞,《纪梦》中的记载显然更接近朱元璋的真实所想——欲南游定远,归根结底是因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有了自己的大局观,彭赵僭越称王,部下四处凌辱,濠州上下不得人心,跟着这样的人混,绝无可能走上成就功业的大道,相反有陷入凶险泥潭的危险。而处在夹缝中的郭子兴,本质上也非力挽狂澜的真豪杰,跟在他的身边,得势只是暂时的,不远的将来一定失势,两害相加,与其贪图眼前的一点便宜,不如果断舍弃,以濠州城外的广阔天地和自家的能力来搏一个前程。
联想到小两年前,朱元璋在是否要投奔红巾军一事上的犹豫谨慎,此时的朱元璋可谓是胆魄大的惊人。然而这一前一后的判若两人恰恰能说明朱元璋的过人之处,,迈出大事第一步时,以持重为先,迈出三五步后,能果敢而行。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的果敢之内有持重,持重之余,又有极冷静的判断,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濠州城内外的局势。
此话怎讲呢?
经过小两年的征战,朱元璋对自己,对风云涌动下的各色人等一定是有了极冷静持重的判断,正是这种判断让他果断放弃了眼前的一些便宜,相信自己能开辟出一片新局面。
这种舍得之胆,舍得之智,舍得之信,当是朱元璋迈向帝王之路的最初关键一步,没有这一步,历史也许会滑下另一番境地。
观朱元璋在随后短短数月内创造出来的传奇,直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前途无量的人生真是需要及时抽刀,该出手时就出手。
率领二十四名心腹亲兵,刚走出濠州城没多久,朱元璋就以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一个好机会,他听说定远张家堡有一支三千余人的摇摆武装,因为孤军无缘,在元军与红巾军之间左右为难,不知投向哪一方为好。
朱元璋当机立断,决定单刀赴会,招降这三千人马。进到张家堡寨中,朱元璋既攀交道,又虚张声势地对寨主表示:“彼此无食,但吾主兵者郭元帅与汝故友,知汝垒于是,亦知他敌欲来相攻,恐汝无知,特遣吾报,肯相从之,否则移兵避之。”
张家堡寨主一听来人是郭子兴部将,又带来了元军即将大举进犯的消息,一念故交,一紧张,仓促间就落入了朱元璋的说辞中,当场表示愿意归顺。
见目的达成,朱元璋留下信物,随即率领第一批归顺士卒先行返回,将跟随自己的亲信之一费聚留在寨中,等待张寨后续人马收拾完备后跟进。
孰料三天之后,费聚突然折回来向朱元璋禀报,事情出了变故,寨主探知朱元璋此前所言有虚,元军并没有大举进犯,变卦了。
朱元璋一听,立刻生出急智,他亲率三百人前去与寨主会面再议。绝的是,行前,朱元璋密令手下这三百人,“若帅至则丛而视之,往则开而纵之,凡此者三。”
清代史家赵翼对朱元璋曾有一句后世颇为认可的评价:盖太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可以说这一道智擒张家堡寨主的密令,即鲜活地体现了朱元璋豪杰、盗贼兼而有之的本色。
这三百人按照朱元璋的密令行事,待寨主到来后,他们便围上去观看,而当寨主有意告辞时,他们又迅速散开,如此反复几次后,本就犹豫不决的寨主觉得朱元璋只有诚意,没有敌意,便放松了警惕。
然而,当众人再次涌上来围观时,寨主在毫无防范下直接就被绑了去,等他那些手下察觉之后,寨主早已被绑的不知了去向。
这时,朱元璋当即对在场的寨主手下宣称,寨主已决意归顺,如今已抵达红巾军营寨,尔等须立即来归。
如此将寨主顺利拿下后,朱元璋又火速下令,即刻赶往张家堡,宣布寨主已经归顺的消息,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烧了张家堡所有营寨。
张家堡众人见大势已去,只好乖乖就范。
得到这三千人马后,为稳定军心,朱元璋没有像普通的草莽那样,向这三千人马许诺有酒同喝,有肉同吃,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豪杰与圣贤的混合体。
朱元璋登在高处对这三千人马说,你们原本是一支很大的队伍,何以一夜之间被端了老窝?一是为将的没有定见,二是士卒没有纪律,缺乏训练。如今乱世,尔等要清楚,只有建立纪律,严格训练,才能活命,才能建功立业。
冷水有时候比酒肉更能收拢人心,凝聚力量。
让历史惊叹的是,收拢这三千人马后,仅仅过了七天,朱元璋即率领这一支原为乌合之众的新军攻破了元军张知院营,并且俘获了两万精壮人马,用朱元璋自己的话说,“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岗。”
这一段洪武大帝的历史讲到这里,诸位是否有雄才识大势,一步吞山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