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孝恭仁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网 2024-11-03用户投稿

  孝恭仁皇后,姓乌雅氏,名玛琭,生于顺治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康熙帝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有过很多红颜相伴,其中以他的三位皇后和惠宜德荣四妃最为有名。

  康熙帝子嗣众多,也因此在他的晚年出现了严重的夺嫡之争,纠结到最后,摆在康熙帝面前的选项只剩下两个,一个是四阿哥胤禛,一个是十四阿哥胤禵,而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她们的母亲就是康熙帝的德妃乌雅氏,能够生出两个优秀的儿子,足见乌雅氏的幸运。

  坊间流传,康熙皇帝克妻,他的三位皇后先后离世,因此康熙帝中后期并没有册立皇后,连皇贵妃都不册立,那些妃嫔常年待在妃位、嫔位、贵人等位分上,甚至几十年不曾变动,而在这些人中最终脱颖而出的德妃自然有过人之处,儿子胤禛即位,她成为皇太后,可不过半年她就仓促离世,很多人认为,

  雍正帝篡改遗诏,将本属于十四弟胤禵的皇位收归己有,这引起了疼爱幼子的乌雅氏的不满,胤禛也不客气,双方僵持不下,乌雅氏最终触柱而死。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偏心的母亲自古就有

  中国古代有一部史书名曰《左传》,其第一篇就是《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偏心母亲引发的国祸,姜氏宠爱幼子叔段,不喜爱长子寤生,寤生继承国君之位后,她帮助叔段争权夺利,甚至要做内应帮助儿子攻陷国都新郑,最终被寤生一举铲除,叔段流亡,姜氏幽禁。

  最后寤生还是顾念母子之情,放出了母亲,母子终得团聚。

  作为《左传》的第一篇,它有着极为特别的镜鉴意义,然而历史上因为偏心而引发的兄弟相争不在少数,放在德妃身上,竟也十分契合。

  后事圣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为德嫔。二十年,进德妃。—《清史稿•后妃传》

  胤禛是康熙帝的第11个儿子,因为他有七个早夭的哥哥没有齿序,故而称皇四子,康熙十七年(1678年),胤禛出生,康熙帝24岁,乌雅氏18岁,

  尔后的十年间,乌雅氏先被册封为德嫔,继而又册为德妃,她又陆续为康熙帝诞育了二子三女,足见乌雅氏宠爱之盛。

  胤禛出生后,被交给了贵妃佟佳氏抚养,佟佳氏出身高贵,但是常年无子,好不容易生下个公主又夭折了,故而对胤禛十分宠爱,康熙二十年,佟佳氏被册立为皇贵妃,统辖六宫,有着这样一位有身份的养母,胤禛的生活自然不会差,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病重垂危,康熙帝下诏封佟佳氏为皇后,为佟佳氏冲喜,可翌日佟佳氏就崩逝了,死后谥为孝懿皇后。年仅十岁的胤禛也由此回到了生母乌雅氏身边。

  乌雅氏这十年来顺风顺水,接连生产,就在孝懿皇后去世前一年,她为康熙帝诞育了十四阿哥胤禵,胤禛虽然也是他的儿子,但终究比不得胤禵从出生就养在膝下,乌雅氏更偏爱幼子,也算是情有可原,同理,相比弟弟胤禵,胤禛对母亲的感情更淡一些也很正常。有必要说一下,胤禛入学堂后启蒙老师是张英,也就是张廷玉的父亲。

  胤禛经历了九王夺嫡,他的才干最终打动了父亲康熙帝,虽然雍正帝即位在历史上争议颇多,但根据史料记载和对康熙帝晚年对诸子的态度,胤禛的即位应当是出于康熙帝本意,历史虽然是胜利者写成的,但不能因此而无端怀疑历史的真伪,如果没有证据证明雍正帝是非法即位,那还是要尊重现有历史资料。

  观念上的误差

 

  德妃乌雅氏遭逢如此大事自然也是心焦,她心中自然也是希望小儿子胤禵即位,包括笔者在内,不少言论都说,

  无论哪个儿子当皇帝乌雅氏都是名正言顺的圣母皇太后,在意那么多干什么,

  其实不然,看看辽朝的应天太后述律平就知道,长子耶律倍不也是她的儿子,可她就是逼着群臣拥立次子耶律德光为帝,德光死后又想让最宠爱的幼子李胡即位,悠悠青史在前,德妃的心思也可以理解。

  上哀恸不已,毁瘠过甚。圣母皇太后屡传谕劝进饮食,上泣奏曰:若能进饮食臣必稍进,以慰慈衷。—《清世宗实录》

  不过,即使雍正帝不是德妃心仪的皇位继承人,她们二人不可能没有母子之情。

  在《清世宗实录》中记载,康熙帝逝世两天后,雍正帝因为悲痛不能进食,刚刚成为圣母皇太后的德妃数次传谕劝儿子吃饭,这足以证明乌雅氏对儿子还是有感情的,毕竟,选定胤禛继承大统的是康熙帝,德妃有怨气,也不该撒在胤禛身上。过了几日,雍正帝追封已故的老师张英为太子太傅,励杜讷为礼部尚书。由此可见,雍正帝还是很念旧情的。

  此后不久,就出现了著名的辞封事件,

  这个辞封当然不是辞皇太后之位,而是辞雍正帝为母亲尊的徽号,

  所谓徽号(尊号)就是就是古代帝后生前所享有的尊称,古代各种名号很多,简单来说,慈安、慈禧,这些就是徽号,康熙帝的嫡母博尔济吉特氏的徽号是仁宪,生母佟佳氏的徽号是慈和,雍正帝给母亲上的徽号是“仁寿”,字的意思和内涵都是很好的,但乌雅氏就是拒绝接受。

  乌雅氏给出的理由十分冠冕堂皇,说此时还在

  康熙皇帝丧期,她无心此事,

  虽然雍正帝和百官再三请求依旧被拒绝,按说这种事,推辞一下表示谦逊也是对的,但乌雅氏如此推辞是不是说明她的确另有想法呢?稍作猜测,大家可以交流。

  德妃乌雅氏确实感念康熙帝的恩德,从她的经历来看,她深受皇恩,在康熙十七年到二十七年十年间是绝对的宠妃,

  她对康熙帝不可能没有感情。她以这个理由拒绝也没什么错。

  而且德妃说的理由其实是成立的,这也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事。那就是老皇帝一死就要尊封皇太后并加徽号,这个规矩其实是从雍正帝开始,乾隆帝时定型的。

  顺治帝驾崩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当时为了历法的完整,新皇帝必须沿用先帝的年号直至一年结束,次年正月初一改行新的年号,也便是说,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到十二月三十,虽然用的还是顺治年号,但是已经是康熙帝在位。


  康熙帝直到康熙元年八月才为祖母、嫡母和生母上徽号,加尊封,此间隔了十八个月,在这个十八个月内,提到祖母博尔济吉特氏称“圣祖母皇太后”,而非太皇太后;提到嫡母和生母称“圣母皇后”,而非皇太后。乌雅氏拒绝在皇帝丧期内领受徽号正是依照了康熙帝对祖母和两位母亲的做法,后来,弘历尊封母亲钮祜禄氏为崇庆皇太后时也隔了三个月,所以乌雅氏在皇帝刚离世时辞封徽号是符合当时的礼法的。

  此外,不知文友可曾发现,其实乌雅氏最后是松口了,她最后的回应是“知道了”,是一句不置可否的语气,可以说是同意也可以说是不同意,但从后来前朝和内廷的文书来看,不管是宫内宫外,都当太后是同意了,在后来礼部官员上奏时说“臣等谨考典章,恭上仁寿皇太后尊号,承懿旨,以圣祖仁皇帝梓宫奉移山陵之事未毕,屡辞不允,臣等众吁恳求。始荷允行。”雍正帝也说“诸王大臣援引旧典,恳求再三,始蒙慈允。”可见虽然乌雅氏最终还是同意了。

  不过,笔者认为乌雅氏是在遵守礼法的基础上,对雍正帝表达了一些自己的不满,她所针对的其实是雍正帝一即位就派人解除胤禵兵权之事,从乌雅氏的态度来看,她知道康熙帝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就是胤禛,这一点她无法改变,但她也希望儿子对小儿子胤禵好一些,所以借题发挥表达不满,不过尚且上升不到母子破裂的程度。

  紫禁城太和殿

  内阁礼部撰拟元旦、万寿冬至表式,奏请颁发。得旨:皇考大事未过百日,正哀慕之时,朕岂忍升殿受贺。元旦冬至贺表,俟雍正二年举行,至万寿表文,过二十七月后举行。—《清世宗实录》

  有人说,雍正帝因此事不悦,取消了不久后的元旦贺礼,其实不然,

  其取消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新年元旦处于康熙皇帝百日之内,民间尚有百日戴孝、去春联三年之传统,况皇家乎。

  皇家对于礼法、孝道的尊崇是很严格的,如果雍正帝真的受了元旦贺礼,他所受到攻讦只怕更大。

  母子的打算

  现在考察一个人是否孝顺,其中一条标准是其是否常回家看看,雍正帝在这方面还是不错的,康熙帝十一月去世,十二月一个月内,雍正帝探望母亲20次,此后每月都会去探望母亲六七次,这对一个工作狂皇帝来说也不算少了。

  雍正元年四月,康熙帝梓宫奉安景陵,雍正帝命十四弟胤禵住在景陵附近的汤泉,不许回京,这也引起了皇太后的不满。庚子。仁寿皇太后不豫,上诣永和宫亲视汤药,昼夜无间。辛丑,丑刻,仁寿皇太后崩于永和宫。—《清世宗实录》就在隔月,乌雅氏病重,雍正帝赶着前去侍奉,过了一天一夜,皇太后于丑时(1点至3点)崩逝。从记载来,外界所传的绝食或者触柱而亡终究只是传言,

  笔者通过对雍正帝和乌雅氏这几个月来行为的分析,发现此事虽然不是雍正帝所期望的,但雍正帝本人对母亲的离世还是有一定的责任。乌雅氏逝世后被追谥为孝恭仁皇后,她去世时64岁,不管是当时或者是与清朝后妃横向对比,这个年龄可以说是不错的了。可能会有人说,既然笔者认为乌雅氏不是雍正帝逼死的,那怎么又说和雍正帝脱不了关系呢?

  雍正帝当然不希望母亲死,且不说什么母子之情,就当时的政治格局而言,乌雅氏的存在其实对雍正帝稳定前朝后宫是有助益的,乌雅氏经营后宫多年,康熙帝的那些妃嫔与她都有交情,而那些妃嫔又是皇子公主的生母,有乌雅氏在,她可以制衡康熙帝的后宫乃至那些觊觎皇位的诸王,而且雍正帝孝敬母后也可以展示其孝道,所以不管是出于母子之情还是权势的考量,雍正帝是希望母亲长寿的。

  康熙帝崩逝后,雍正帝深知自己并非母亲属意的继承人,所以对母亲格外尊崇,他先是逾越父亲当年对两位祖母的尊封规格,提前尊母亲为太后并上徽号,在母亲哀伤之时,一个月内探望母亲20次,这都是雍正帝希望母亲认可自己,可母亲并不领情,如果说徽号乌雅氏勉强接受了,但拒绝行尊封礼、拒绝迁居宁寿宫再一次说明乌雅氏心中的怨气。

  乌雅氏生前居住在永和宫

  可是究其根源这怨气是什么?不就是康熙帝没有选择胤禵即位。胤禵是乌雅氏的儿子,胤禛就不是了吗?胤禵对乌雅氏孝顺,胤禛对乌雅氏难道不孝顺吗?一个被康熙帝夸赞孝顺的儿子,难道只孝顺父亲,不孝顺母亲?

  胤禛当年的确养在孝懿皇后膝下,可是胤禛和乌雅氏的母子之情也没有断绝,孝懿皇后去世,胤禛回到了乌雅氏的身边,虽然母子之情较从小养在膝下的胤禵是淡了一些,但毕竟也是乌雅氏的儿子。

  胤禛即位,免去胤禵的兵权,这无论是从个人皇位还是国家安宁来说都无可厚非,胤禵若是即位,难道不会这样对胤禛?乌雅氏在此时机,对儿子胤禛的示好一再拒绝,她愿意为胤禵考虑,却不站在胤禛的角度去想,胤禛是什么滋味?愤怒还是心酸,亦或是心痛,也许都有。

  作为饱读经史子集的皇子,雍正帝肯定读过《左传》,想起《郑伯克段于鄢》怎么会没有心痛之感,乌雅氏可曾在意过胤禛的想法?她心里与胤禛有隔阂,雍正帝也因为乌雅氏的举措感到伤心,双方僵持在这,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乌雅氏毕竟年事已高,再加上平时有一些老年病,也就一病不起,进而离世。

  笔者认为,乌雅氏被雍正帝逼死是不符合事实的,联系我们身边的事,没准谁就是偏心的受害者,或者有这样的朋友,可这种事一旦事发,舆论往往又指责是孩子的错,却忽视了始作俑者。此事,乌雅氏如果想开,顺顺当当接受了儿子的尊奉,与胤禛搞好关系,胤禵的待遇会更好,可惜历史终究不能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