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道家学说--豁达与洒脱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道”的本意是人行走的道路,后来引申出技艺、方法、事理、规准、法则及和谐、秩序等涵义。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中三个“道”分别代表不同的语境意义。第一个“道”包含了天道和人道的双重含义。简单来说,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四时的交替,都有内在的规律,这就是天道;人间有需要共同遵守的法条、规范,这就是人道。第二个“道”是言说,就是语言文字表述的那个道理,是我们的现象界、感觉世界、经验世界的法则,不是永存的那个道。第三个“道”是“常道”,永存之道。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一棵树的树干、枝叶和盛开的花朵,可是我们看不见大树的根,老子所要探讨的就是深层的源流。他将文化意义的“道”提升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即将“道”提升为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根,统摄天道与人道,从人间的规范探讨天地的法则与万物的根源。

  庄子继承了“道”的思想,以道为“生生者”,中国古典哲学中凡阐述大道及天地万物所孕育之蓬勃生机,皆出自庄子。同时,庄子提出“气化论”解释万物的形成与整个的运化、演化,认为“气”是自然界的基本物质粒子,人的生死就是“气”的聚散。

  庄子将老子“玄之又玄”的道,化而普于万物,并将高远的“道”转化为心灵的境界。“心斋”境界的提出,也属于精神生命修养的最高境界。此外,在自然说方面,庄子更为深入地发挥了人的自由性与自在性。

  但庄子在内涵上与老子有很大的不同——老子“无为”,庄子“游心”。“游心”不只是精神自由的表现,还是一种审美式的人生态度,更是艺术人格的体现。《老子》五千言,主要是向当时的君主提的建议书,是救世之书,包含治身与治国。庄子重视生命的内涵,要保持内在精神状态的自得自适,这与他所处的战国中期有很大的关系。

  世人虽然往往以老、庄并称,然而进入到他们的世界里,立刻就感受到老子的机警和庄子的豁达,形成鲜明的对比。

  庄子的人生哲理

  《庄子》中共有180多个寓言,这些寓言表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想象力。

  一、鲲鹏展翅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

  这无疑是一则想象哲学中具有典范性的题材。庄子借变形的鲲鹏,拉开了一个无限性的思维空间。为什么庄子要描写巨鲲大鹏?形的巨大乃是用来衬托心灵的宽广。其中“化为鸟”的“化”字是重要的哲学概念。《老子》中只谈到自化,侧重于政治教化。庄子把“化”转到人要观察外在的变化,顺应变化,要参与变化,同时要安于所化。

  鲲鹏展翅寓言意味着几个重要的意义:

  一是人生是一个动态的历程。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有“精神三变”(人生经历三种形变和质变):首先有骆驼的精神,忍辱负重,奔向沙漠。之后转变为狮子精神,就是对于传统或者世俗不合理的价值观念进行挑战。但抗击旧价值的狮子精神不足以创新,所以精神还得转换为婴儿。婴儿精神代表着创造新价值的开端。而鲲鹏寓言,则意味着人生由鲲之深蓄厚养,待时而动,转化为鹏的待势而起,以施展其凌云之志,不自觉地散发出庄子“放”的精神。

  二是展现了多维视角跟多重观点。开放的心灵才能开拓心的视野,孟子说“天无二日”,而庄子说“十日并出”,十个太阳可以一起照亮这个世界。庄子讲的“以明”,就是以开阔的心胸,如实地反映多彩世界千姿百态的美景。所以《逍遥游》其实不是形在逍遥,而是心灵的高举和精神的提升。

  二、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

  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的本意是好的,却导致浑沌的死亡,庄子以此说明帝王“有为”的危害。即便是出于善意,如果不能推己及人,有时也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以己意度人并强加于人。什么是居住最好的标准,什么是味觉最好的标准,什么是最美的标准,常人大则以人类为本位,小则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人类的自我中心,一直在毁损这个地球的生命。

  三、濠梁鱼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秋水》)

  在庄子诸多寓言当中,我个人最欣赏、最喜欢这则寓言。庄子和惠子,一个是道家,一个是名家,不同的世界观导致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庄子看到小白鱼在水里出游从容,产生移情作用,把外物人情化,把宇宙人性化,说鱼是很自在的、很快乐的,这是庄子伸张感性同通的一个心态。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惠子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即主体如何认识客体,这是一个中西方哲学共有的重要哲学问题。最后庄子说:“请循其本。”这个“本”就是心、性、情。

  这个寓言表达了两个重要的意涵。一是对话。不同学派、不同的思想观念,甚至不同意识形态要进行对话,在差异中求会通。二是主体如何认识客体。我们不仅要用理性的头脑分析问题,还要有感性的心情,以情性来接触理解外物,情理兼顾。

  庄子思想的时代精神

  庄子哲学精神最具独到之处有四点:(一)宽容胸怀。(二)个性尊重。(三)齐物精神:《齐物论》中“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即肯定各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及其独特的价值。“以隶相尊……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将卑贱的和尊贵的等同看待,万物都归于一体,而相互含蕴在大全的世界中。(四)异质对话。在中国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庄子的思想曾起过良好的作用。佛学思想进入中土,道家有接引之功,庄、禅的融合更在隋唐产生了辉煌的文化成果;北宋儒学明确排斥佛老,却暗中援引庄子,无论在理论的建构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上,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遇到了比佛、儒更具有强烈异质色彩的西方文化,中西对话的工作,需要儒释道共同来承担。而在承担之中,庄子思想最具关键性,因为他那开阔的心胸和审美的心境是当今世界最为欠缺的,他所具有的宇宙视野最能和全球化视域相对应,而他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和齐物思想则最具现代性的意义。

  庄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上,庄子的独特风格常常成为启发后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思想源泉;在哲学上,庄子直接激发了魏晋玄学及禅宗的思辨;在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上,庄子对时代的灾难有痛切的体会,对知识分子的命运有敏锐的感受,正因如此,他的声音直到今天还能得到普世的肯定和日久恒新的共鸣。

  (此文系作者为部级领导干部所作历史文化讲座)

  链接 陈鼓应,福建长汀人,生于1935年,1963年获台湾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国文化学院、台湾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教授。1979—1983年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哲学道家思想和西方哲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庄子哲学》、《老子注译及评介》、《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周易今注今译》(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