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项羽输在什么地方 项羽有翻盘的机会吗
历史网 2024-11-05用户投稿
对项羽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和刘邦之争,输在了什么地方?项羽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吗?
我有点困惑:为什么很多人只相信历史的外衣,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嗜杀成性的恶魔项羽那么崇拜!
我曾经撰文分析,项羽只是个战争狂人,根本没有领导才能,也没有胸怀天下的格局,甚至连军事家都算不上。项羽的“伟岸形象”,来自司马迁个人的偏爱,或者说私心。
居然还有人说,假如项羽过了江东,一定会卷土重来。我也分析过,再给项羽十次机会,他也不是刘邦的对手,甚至他踏上江东土地,立刻就会被人纳了“投名状”!
原谅我把话说得这么绝,事实上,在我仔细研读项羽之前,我也曾经把膝盖献给他。可是当你把那段历史相关事件和人物,都研究一遍,再理智分析,不难发现,我们其实是被司马迁牵着鼻子走了。
我从三个层面,说明项羽必然败于刘邦的原因。
其一,从个人综合素质上讲,项羽与刘邦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1.项羽的性格缺陷,映衬了刘邦的光辉
项羽出身贵族,身上却没有贵族该有的雍容典雅,或许与家族没落和亡命天涯的经历有关吧。项羽性格中第一个标签就是“嗜杀”,缺少人性的光辉。他一生中至少四次屠城,还创下了坑杀二十万降军的惨剧。
客观讲,屠城和杀降,在战争屡见不鲜,但是对一个志在天下的人来说,这是个大避讳。项羽把这两项集中于一身,早已脱离了战争需要,演变成人性的丧失。
项羽的团队,起点要比刘邦强百倍。项梁给他打下了基础,巨鹿之战后,天下豪杰尽归于其帐下。除了英布等各路诸侯王,陈平、韩信、范增、龙且、钟离眜、季布等等,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可是这些人为何死的死,降的降?
项羽一不识才,二不任才,三不惜才。韩信被他当作站岗的保安使用,陈平始终是个边缘人物,范老头把心都掏出来了,他却嫌有腥味,连憨直忠心的龙且等人,都一度遭到猜忌。
拥有大半个天下的项羽,居然还是个守财奴、自私鬼。缴获来的战利品,他舍不得恩赐部下,造成有功不赏的恶例。即便任命一个官员,他也舍不得,把大印摸得发亮也不肯发放。
回过头再看看刘邦,身边的人才越打越多,其中很多都是从项羽那里跑过来的。别看刘邦一副臭流氓的面孔,但是人家恩赐起来不眨眼,部下工作有动力。与项羽的猜忌不同,刘邦对部下的信任和重用,是他身边人才喷发的原因。
“保安”韩信,到刘邦这里成了插进项羽胸膛的利剑。陈平改投刘邦,妙计一个接一个,刘邦曾经给他四十万金做活动经费,从来不过问一句。连项羽的铁杆英布、本家叔伯兄弟们,最后都集体改换门庭。
这说明什么?说明项羽根本不具备当领导人的基本素质,其性格缺陷,决定了他不可能做成大事。
2.跟刘邦相比,愚拙的项羽处处被动
《猫和老鼠》中,强大的猫,总是被弱小的老鼠耍得团团转,猫虽然凭借悍力可以赢得一时,却最终在智慧大比拼中,输得一塌糊涂。项羽就是那只猫,刘邦就是那只老鼠。
一场鸿门宴,刘邦输了面子,却躲过了杀戮。讨封汉中,虽然没得到关中,却麻痹了项羽。一份鸿沟协议,轻易把项羽送上了不归路。
整个楚汉争霸,项羽一次又一次上当,却看不到他有智胜刘邦的一个案例。不要说刘邦狡猾,也别拿出尔反尔,这种充满道德评判的字眼来诋毁刘邦,战争的残酷性说明,出尔反尔,不讲信用,远比屠城要更值得赞许。
反正,我看项羽,总感觉是一个智商缺斤少两的家伙,非要凭肌肉腱子跟IQ130的人斗。
3.没有刘邦那样的大格局,项羽越走越被动
项羽进入关中后,曾经有人建议他定鼎长安。项羽居然以“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为理由,坚决回军故乡。更绝的是,他临走前,还对关中实施了“三光政策”。
分封天下时,他将徐州、兖州、扬州一带纳入自己的囊中,因为那里是他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从地位上,他没有把自己当作天下的主人,从利益上,他把自己放在了与诸侯蝇营狗苟的对立之中。
他的所作所为,表面上有谋图天下的雄心,实则仅是个人贪欲的体现,完全不了解自己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说白了,他胸中没有丘壑,随性地生活,本能地应对形势变化。
刘邦从起兵开始,到入主关中,再到出兵汉中争霸天下,他每一步都是按照谋图天下的格局行走。这个过程中,他也曾被私欲短暂蒙蔽,比如攻入咸阳就掉进脂粉堆,但是他能很快觉悟,并愿意为这个目标付出艰辛的代价。
一个没有大格局的人,怎么能做到?
其二,从军事角度讲,项羽充其量是将才,缺少刘邦的战略思维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项羽的盖世武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输掉裤衩的刘邦。可是,为什么打了一辈子败仗的刘邦为什么能赢?项羽却败走乌江?偶然的吗?
恰恰相反,这是必然的!项羽虽然有神一般武功,但是那仅限于他个人的战力,他的胜利,仰仗的是个人超强的战斗力,而不是战略。
刘邦虽然一败再败,但是他却在失败中,已经构建了一道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防线。其一,他让韩信放单飞,经营燕赵,在黄河北岸建立第二根据地,又占领齐地,从东面合围项羽。
其二,他联合彭越,始终在项羽的腹地打游击,让项羽从彭城到荥阳、敖仓一带的战线上,始终疲于奔命。项羽不是断了粮道,就是被烧了屁股,没办法集中火力打刘邦。
其三,他策反英布,让项羽的大后方起火,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局面。
当刘邦做这些工作时,项羽在做什么?无非是四处扑火,张牙舞爪,企图一口咬死刘邦,没有任何战略性的动作。
所以,刘邦虽然败得惨不忍睹,但是他已经悄悄织起了一张缚虎网,项羽再能战,逃不脱被捆住的命运。
可见,刘邦是战略大师,项羽一猛将而已,有勇无谋,他的最大价值,应该是在刘邦这样战略家指挥下冲锋陷阵,而不是做大脑。
其三,从政治角度讲,贵族的没落和士族的崛起,决定了刘胜项败说一点同情项羽的话,以讨好项迷。其实历史发展的规律,也决定了项羽必然败于刘邦,哪怕他没有以上缺点。
我们发现,秦末的义大军伍分为三类,一类以农民为主体,一类以士族为主体,一类以贵族为主体。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军,仅仅点燃灭秦的火种后,就连自己一起被烧毁。此后的战争,其实就是贵族和士族阶级两类势力的斗争。
项羽就代表贵族势力,刘邦就代表士族势力。
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项氏,祖上是项国国君,后世代为楚国贵族。项羽、项梁、项伯的经历,也注释了那个时代没落贵族的生存特征,他们始终想恢复家族的荣光,回到战国时期贵族特权的等级社会。
士族阶级在政治上早就已经沦为平民,但是他们都是读书人,社会交际极广,个人能力极强,社会影响力很大,对政治有高度的参与欲望。他们与贵族阶级相比,缺少的是家族势力,但在能力、学识等方面,又远超贵族阶级,且群体相当庞大。
从西汉开始,中国开始步入士族阶级与皇权共治的模式,难道这是偶然?很显然,士族阶级历经春秋战国,已经瓜熟蒂落,取代贵族阶级走向历史舞台,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历史人物,是历史环境的产物,这个基本规律不是人力所能改变。所以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项羽,必然败在代表士族阶级利益的刘邦手下。
不光项羽,还包括十八路反王中的六国后裔,他们哪一个恢复了祖上的荣光?身为贵族的他们,跟项羽一个下场,这个“巧合”,正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
最后,再对项迷们说一句:项羽个人战力确实罕见,但是把他放到政治家层面,他不配,跟刘邦差得不是一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