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子到皇帝到太上皇,最后死亡,李诵只用了一年

历史网 2024-11-07用户投稿

  李诵,即唐顺宗,唐朝帝是一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唐朝历史上,有一位特征颇为鲜明的皇帝,位居储君时间最长,做了26年的太子;即位后却只做186天的皇帝就传给儿子,自己做太上皇;然而,退位后也没想到清福,做五个月的太上皇就去世了,他就是唐顺宗李诵。

  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起初册封为宣城郡王,后来进封宣王。公元779年,李适即位,19岁的李诵被立为皇太子。李诵对各种技艺学术很上心,对佛教经典也有涉猎,还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每当唐德宗做诗赐予大臣和方镇节度使时,一定是李诵代笔。尤其在奉天保卫战中,李诵身先禁旅,鼓舞将士们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唐朝前期的皇太子总是动辄被废、甚至伤及性命,虽然李诵没到这种程度,却也险些丢掉太子之位。公元787年,太子妃的母亲郜国公主,仗着自己地位特殊,自由出入东宫。丈夫去世后,与太子詹事李昪暗通往来,关键还行厌胜巫蛊之术。这就惹恼了皇帝,被下狱处斩,太子也受牵连,差一点被废,最后李诵请求与太子妃萧氏离婚。

  在做太子的26年中,李诵经历了大唐藩镇的叛乱和朝廷大臣的倾轧,在政治上逐渐成熟。对待事情,他总是保持沉默,不会轻易发表看法。每逢在唐德宗面前谈论政务时,他总是严肃庄重,对于父皇身边的宦官,也没有假以颜色,总是把个人的喜怒藏在心底。对大臣们,他也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态度。

  但是有件事例外,李诵在父皇面前多次发表态度。唐德宗晚年,因为在位时间太长,对大臣们的猜忌和防范之心加重,不再假权宰相,使得身边的奸佞小人得到信任和重用,比如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人。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李诵总是找准时机,在父皇心情好的时候,指出这些人的缺点。因此,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人最终也没有入相。

  多年储君的压抑生活,让李诵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很不乐观。公元804年,李诵突然中风,失去了言语功能。此时的唐德宗已进入暮年,对儿子的病情非常牵挂,派人寻遍名医诊治,但是效果却不理想。这成为唐德宗的心病,导致自己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公元805年,唐德宗病逝,直到弥留之际,父子两也没能见上一面。

  公元805年1月26日,李诵正式即位,是为唐顺宗。同年8月,李诵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公元806年1月19日,李诵病逝,年仅46岁。从太子到皇帝,再到太上皇,最后死亡,仅仅用了一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