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继位之后对汉朝有何贡献?有何影响

历史网 2024-11-16用户投稿

  汉宣帝刘询作为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一手缔造“孝宣之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说到汉朝的兴盛会让人想到“文景之治”,在文帝与景帝两代皇帝的共同努力下,使国库慢慢充实起来,对外的国防也是兵强马壮,之后的汉朝便再无如此的盛况。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在汉宣帝的时期西汉也曾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但为什么在史上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呢?

  汉宣帝似乎在汉朝的历史上就像是一个过渡的皇帝一样,中国历史上有四百多位皇帝,真正能够让人留下印象的没几个,而汉宣帝就是被人遗忘的众多皇帝中的一位,但汉宣帝的一生却透露着极其不平凡,甚至他能够登上帝位都有着很大的运气成分。

  汉宣帝刘洵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是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说起来刘洵也是一个“命大”之人,当年汉武帝晚年时期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杀,牵连皇孙刘进夫妇也未能幸免,而襁褓中的刘洵则被关进了牢狱之中。

  《汉书》记载: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汉武帝遗诏,令掖庭养视,宗正录其属籍,成长于掖庭。

  汉武帝死后传位幼子刘弗陵,但刘弗陵并不是个长命的皇帝,21刚驾崩,汉室后继无人,权臣霍光便选了汉武帝孙子之一刘贺当皇帝,只是这个刘贺坐了27天的龙椅便被霍光撵出了皇宫,之后才轮到刘洵坐上了皇位,这时的刘洵18岁。

  皇位戏剧性地转了一圈回到了当年太子刘据的孙子身上,根红苗正的刘洵登上皇位后,十分珍惜这把来之不易的龙椅。刘洵坐过牢,受过冷落,长大后经常在中原游历,见过太多的民间疾苦,与那些直接坐上龙椅的皇帝不同的是,他对百姓的疾苦更加的感同身受,上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

  一、政治方面

  刘洵是在权臣霍光的举荐下才坐上了皇位,对这位权臣,有着坎坷经历的刘洵采取了隐忍蓄势的态度,只做了27天的前任皇帝刘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消除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并且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逐渐巩固自己的帝位。

  与此同时,汉宣帝刘洵五天一听事,从丞相以下各署奉职奏事,以敷陈其情况与措施,考试其政绩与能力,朝廷机构由此完备周密,人员配置得当。上下同心同德,没有苟且偷安之意。见《汉书》。

  要知道很多的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决策都出自于中央集权,汉宣帝无疑从根本上稳定了政治局面,为后期的经济与军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方面

  虽然之前有“文景之治”的昌盛,但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几乎已经“败光”了家底,汉武帝在抵御匈奴、对外扩张上取得了较高的伟绩,但到汉宣帝这里就已经所剩下无几了。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政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汉宣帝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还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

  设立“常平仓”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富才能民强,汉宣帝无疑深刻理解了这个道理,在他的统治下汉朝再一次进入了鼎盛时期,然而他在管理国家方面如此的尽心尽力,却在挑选继承人时太没有眼光,他为了悼念与嫡妻许平君之间的爱情,选择了与她的儿子刘奭为太子。

  只可惜刘奭资质平庸,并没有继承他的优良血统,在位期间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而汉宣帝在史书上大概也是因为做了这一件错事而降低了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