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败之后为何再无翻身之地?真相是什么
历史网 2024-11-19用户投稿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草莽大英雄,也是妇孺皆知的历史著名大人物。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自成的军队之所以会一战即溃,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政权,只是名义上的政权,实际上并不具备一个政权的职能,不论是李自成本人,还是其手下将领、军队,都没有在灭亡明朝后适应新的身份,即使在攻破北京城后,他的军队仍然是以破坏为主的流寇作为,而没有迅速转化为以建设为主的新生政权。这种情况下,其军队只善于打顺风仗,一旦遭遇失败,很快便会鸟作兽散,战败自然演变成了溃败。
大顺没有完全转化为新生政权,仍然以破坏为主
纵观李自成的造反之路,即使其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了大顺政权,在击杀孙传庭之后也拥有了相对稳固的地盘,但实际上到其攻破北京城,灭亡明朝之后,他的大顺政权仍然只是名义上的政权,并不具备一个新生政权的职能,实际上仍然是以破坏为主的流寇。
流寇之所以难以剿灭,李自成等人之所以能对明朝造成毁灭性打击,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负担,完全是以破坏为主的一支军队。崇祯十六年(1643年)之前,李自成的闯军是典型的流寇,一路征战完全以破坏为主,是以摧毁大明的统治根基为目的,而直到其创建了大顺政权,甚至于攻破北京灭亡明朝之后,其军队仍然没有改变这一做法,这从其进入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来。
一个新生政权的建立,除了需要强大的军队和稳固的地盘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便在于,这个政权的存在将会以破坏为主转变为以建设为主,只有如此才会使得这个政权迅速稳定下来,刘邦和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功,而李自成之所以失败,根源便在于此。
如果政权没有彻底稳固下来,那么它就根本没有长期征战的资本,一战即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之所以将其仍然称之为流寇,根源也在于此处,以破坏为主的军队可以迅速扩充兵力,但在战败之后也极容易溃散。纵观历朝历代的义军,它们总是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张兵力,但在遭遇战败之后军队数量又会迅速缩水的原因便在于此,流寇是完全没有能力维持大量军队运转的;同理,流寇的恢复能力实在有限,战败之后很难重振军威。
李自成等人没有完全适应新的角色,经年累月的战争耗尽了最后的民心
这个应该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没有迅速转化为新生政权的根源。大顺政权虽然得以建立,但不论是李自成,还是其手下的将领、谋士,乃至是普通士兵,都没有迅速适应这个新的身份,其政权内部的运行模式与过去并无二致。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北京城后的所作所为,最初阶段军队还能够接受约束,但很快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就变成了乱兵,对北京城是一顿祸害。归根结底,就是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当做天下的主人,仍然处在一个破坏者、掠夺者的姿态。
同时,李自成的义军之所以能最终灭亡明朝,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民心,无论是在起义阶段的开仓放粮,还是之后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都是为了收拢民心。然而在进入北京城后,由于李自成在灭亡明朝之后,并没有迅速适应新的身份,没有使自己的政权从破坏转入重建,普通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这使得民心不再为其所拥有。
在得不到民心支持的情况下,李自成战败之后,即使想要站住脚,重新积聚力量再战,也几乎没有可能,他只能选择一路败逃。
- 上一篇:历史上李自成是怎么死的?有哪些说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