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兄弟姐妹和亲人的

历史网 2024-11-19用户投稿

  对朱元璋和亲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开国称帝后,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及其家人们的?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无疑是对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一生辉煌功勋最为真实的写照。这位出身“淮右布衣”的“放牛娃”,做过和尚、做过乞丐,加入义军后在战火中不断发展与成长,最终打败各路枭雄,推翻元代统治,于洪武元年(1368年)正式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父母早亡,生前包括朱元璋在内共有了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朱元璋是这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就是说,朱元璋有着三位亲哥哥和两位亲姐姐。

  那么,在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他是如何对待他的这些兄弟姐妹及其家人的呢,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介绍。

  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朱重四)因其子朱文正而为更多人所知。

  如同朱元璋本名“朱重八”,是后来将名字改成了“朱元璋”一样,他的父亲本名朱五四,是在朱元璋夺取天下后,将其名字改为了“朱世珍”,而他的三个哥哥也是如此,大哥朱兴隆本名“朱重四”,二哥朱兴盛本名“朱重六”,三哥朱兴祖本名“朱重七”。

  元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经历了他人生中最为伤痛的时刻,因为就在这一年里,并且只是在短短的半个月里,朱元璋接连失去了四位重要的亲人。

  四月初六,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饿死;四月初九,朱元璋的大哥朱重五饿死;四月十二日,朱元璋的大侄子,也就是朱重五的长子朱圣保饿死;四月二十二日,朱元璋的母亲陈氏也跟着饿死了。

  由于朱元璋家里是一贫如洗,不仅置办不起棺材,就连下葬的亲人的土地都没有。最终是当地富户刘继祖见他可怜,给了他一块荒地,于是朱元璋将亲人的遗骸用草席裹着下葬,随后便出家皇觉寺,成为了一名行僧。

  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生前共有两子,长子朱圣保在这场饥荒中去世,而次子朱文正却活了下来。

  后来,朱文正的母亲王氏带着他投奔了已经割据一方的朱元璋,朱元璋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照顾朱文正。而朱文正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战功,后被朱元璋任命枢密院同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成为了朱元璋集团“核心管理圈”中的一员。

  当然,最让朱文正引以为傲的,还是那场惊心动魄的“洪都保卫战”。

  朱文正怀抱必死的信念,统领三万守城部队,抵御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猛烈进攻,他指挥若定,调度有方,决断果敢,最终成功坚守城池八十五天,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为后来朱元璋能够在“鄱阳湖大战”中全歼陈友谅所部,创造了先决条件。

  然而,也正是这场“洪都保卫战”,使得朱文正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由于很早之前,朱文正就曾对朱元璋说过:

  “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恩赐,何以服众!”

  所以在平定了陈友谅论功行赏的时候,朱元璋对于其他将领封赏颇丰,反而对于朱文正却恩赐较少,而这引发了朱文正内心的极度不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文正开始同朱元璋的另外一位“死敌”张士诚有了勾结,可这件事情却被朱元璋所知。原本朱元璋是要处死自己的这个侄子的,可在朱元璋原配夫人马皇后的劝谏下,朱元璋只是将其罢官议罪,软禁在了桐城。不久之后,朱文正便在禁所郁郁而终了。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改元称帝后,对其故去的亲属进行了追封,他的父亲朱五四被追封为“仁祖淳皇帝”,母亲陈氏被追封为“淳皇后”,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则是被追封为了初代“南昌王”,大侄子朱圣保被追封为“山阳王”。

  而被朱元璋软禁至死的朱文正,同样也被追封为了第二代“南昌王”。南昌,就是当年朱文正奋战守卫的洪都城,朱元璋赐予这个王爵称号,可见也是对朱文正当年功劳的一种肯定和褒奖。

  至于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在其八岁的时候就被朱元璋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就此开创了明代的靖江王世系,成为了明代存续时间最长的藩王世系。

  朱元璋的二哥朱兴盛(朱重六)、三哥朱兴祖(朱重七),皆被追封为王。

  根据史料的记载,元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的父母去世的时候,是他和二哥朱重六一起将双亲下葬,并没有提及朱重七,同时,史料中也并没有对朱重七的生卒年份进行介绍,因而可以断定,朱元璋的三哥朱重七在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去世了,并没有活到成年。

  至于朱元璋的二哥朱重六和他唯一的孩子朱旺,也是在朱元璋开元建国之前去世。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改元称帝后,将二哥朱重六追封为“盱眙王”,三哥朱重七追封为“临淮王”,而他二哥朱重六的儿子朱旺,也被追封为了“昭信王”。

  朱元璋对待两个姐姐的态度,可谓是截然不同的。

  朱元璋有两个姐姐,大姐嫁给了王七一,二姐嫁给了李贞,相比之下,朱元璋和二姐一家人的关系明显更好些。

  相传,朱元璋大姐自从嫁人后,与娘家人的关系相对寡淡,有一次朱元璋遭遇追杀,逃到了大姐家寻求庇护,结果因担心受到牵连而被大姐一家赶了出来,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使得朱元璋怀恨在心,不仅一直没有对大姐家有任何的接济,甚至都没有去大姐一家的坟茔上进行过祭奠。

  直到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才在曹国公李文忠的建议下将封大姐为“太原长公主”,大姐夫王七一为“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并重新下葬祭奠。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元璋对待其二姐一家人的态度。

  在朱元璋幼年的时候,就经常得到二姐和姐夫李贞的接济。后来朱元璋的二姐去世,李贞也选择带着儿子李文忠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不仅很好地安顿了李贞,并且还将李文忠收为养子,赋予了重点培养。而李文忠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年纪轻轻便可以独立领兵作战,屡立战功,成为了朱元璋最为信赖的将领之一。

  朱元璋的二姐和姐夫李贞,本就对朱元璋有着“资养之恩”,再加上外甥李文忠的功劳,使得朱元璋在改元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王朝后,赋予了自己二姐一家极高的礼遇。

  首先是李文忠,他在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曹国公”,成为明代的“开国六公爵”之一,排名仅次于李善长和徐达,位列第三位。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去世,朱元璋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并赐予配享太庙的殊荣。

  再来看看朱元璋的二姐,先是被朱元璋追封为“孝亲公主”,后改封为“陇西长公主”,因儿子李文忠被封为了“曹国公”,故而又被加封为“曹国长公主”。

  最后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同样是被朱元璋极尽封赏。朱元璋称帝后,先拜其为驸马都尉、镇国上将军,封为恩亲侯,随着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李贞也获得了“曹国公”的爵位,并进荣禄大夫、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洪武十一年(1378年),李贞去世,时年七十六岁,朱元璋又追封其为“陇西郡王”,谥号“恭献”,赠“三世皆为王爵”。

  至于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同样是得到了朱元璋的厚待。

  洪武十九年(1386年),李文忠袭承了“曹国公”的爵位,并多次得到朱元璋重用。

  当然,李景隆最有名的还是在“靖难之役”时,对于朱棣的屡败屡战,而也正是他的一系列“神操作”,葬送了朱允炆数十万的大军。随后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李景隆发动了“金川门之变”,放朱棣进城,最终导致了建文帝的彻底失败。

  虽然在朱棣登基后,他被排在百官之首的位置,但很快朱棣就将李景隆夺爵软禁,“曹国公”的家族爵位世系也就此中断,直至嘉靖年间才被重新授予了“临淮侯”的家族爵位。

  总结一下,由于朱元璋幼年出身太贫苦,夺取皇位的过程又太过于艰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更加想要和自己的家人们来分享成果,同时也更想要家人们来享受这份荣光,因而朱元璋在建国称帝后,除了对自己的儿子们大肆分封藩王之外,对于自己的祖上以及故去的亲人们,也进行了隆重的追封。于是,他的这些故去的哥哥、姐姐,甚至是姐夫、侄子、外甥,也无一例外地享受到了极高的身后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