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古代王朝的经验和教训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分封
历史网 2024-11-26用户投稿
还不了解:朱元璋分封制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有了汉晋的教训和唐宋的经验,明代的朱元璋为啥还要捡起分封制?
朱元璋和刘邦有一个不好的名声,那就是滥杀开国功臣。
在大部分人眼中,开国功臣对一个王朝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优待。但是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开国功臣愿意听皇帝的?不用多想就了解,当然是因为开国皇帝能力强,别人愿意跟着他干。
比如刘邦不过是一个亭长,而朱元璋更惨,甚至穷到做和尚,到处要饭过活。所以可以看出一个问题,这些功臣是因为皇帝的能力才愿意臣服。如果老皇帝死了,新皇帝没有老皇帝那么厉害,那么这些开国功臣还会听话吗?不用想就了解,以开国功臣的能力,资历,阅历,新皇帝实际上是不好处理这些人的,毕竟他们跟着老皇帝打天下,树大根深,势力强大,所以这个时候就有必要采取分封制。
分封制是基于宗室关系对皇室的屏卫作用而设立的, “国家”,百姓之国,王者之家,治国如同治家。在家讲亲亲之谊,在国讲君臣之道,历代帝王在历经苦难得天下后,都对具有宗法血缘关系的宗族成员实行分封,期望建立以天子宗族为主干,天子勋威为辅翼的政权体系,使宗法血缘关系在维护天子正统地位和有效统治方面,发挥出骨干和屏卫作用。
汉以前的均是责,权,利,三位一体的分封。有封地的分封,才是真正的分封。并且要是有所在封地有官员的任免权的最牛逼,并且对分各地区的人,有严格规定和要求。
并且对分封者的继承权限上,有严格要求,作奸犯科可能丢掉爵位及封地,并且继承上是逐渐递减的。
不过朱元璋的分封制不同于以往的分封制。朱元璋的分封是充分考虑了西汉分封藩王和唐朝藩镇割据的利弊而采取的措施。朱元璋面临的实际上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北部边镇的防御。元人虽然被赶出中原地区,但依旧有着非常强大的军事实力。这就意味着朱元璋需要在北方布置非常强大的兵力。
假如将军权授予外人,那边就有可能形成唐朝藩镇割据的情况,假如将兵权分配给自己的儿子们,就有可能形成西汉分封诸王的情况。面临两种困境,朱元璋选择了第三条路,那就是分军权不分治权。皇子的确有非常大的权力,并可以指挥大军,自然由于军事的需要也可以管理一定的人口,可是可以管理的地方非常的小。这样藩王就不会有特别强的实力,即使你的大军实力很强,但没有了人口始终无法翻起很大的波澜。同时,朱元璋还分封了比原本所需更多的藩王,层层叠叠,相互制约。
每个藩王的势力说强不强,说不强也还可以。不出意外的话,凭借中央的势力可以全部拿下,即使拿持久战也有优势。可是,朱元璋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儿子和这样的孙子,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打乱。
站在朱元璋的立场去想。
王朝刚建立几十年,自己又怎么了解今后是什么样子?几十年的短命王朝多了去了。开国皇帝一死大臣夺权改朝换代怎么办?明代开国没有多少年,这个时候能指望多少大臣百姓对你忠心对你认可?汉朝四百年,曹家夺权时出来说话的大臣屈指可数。
一个继承皇位的儿子拿不了多少权利,很容易丢江山。为什么不把权利给他的兄弟们,有了兵和土地,王朝出问题了,他们会不管?王朝覆灭了,自然没有藩王了。
再来说弊端,后期藩王做大,威胁中央。朱元璋肯定研究过历史了。汉朝吴楚七国叛乱那么大声势最后还是被剿灭了,西晋八王之乱,更多的是中央夺权从地方上请的藩王,问题不在地方。要了解真正以一个藩王之力造反中央,在他儿子朱棣之前,并没有多少成功的案例。就算成功了,皇帝还是他的子孙。
可是,朱元璋的分封制有是历代最蠢的,因为按照朱元璋自己定的皇子皇孙俸禄,在洪武二十八年这笔费用就已经超过天下田赋(不包括口赋等其他税收)的三分之一了。到了宣德时候就已经超过全国田赋总额了,以后越来越大终于在英宗朱祁镇第二次在位的正统年间达到了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二。没办法,明代从建文开始历朝皇帝都只好降低皇族的俸禄。
于是乎,亲王、郡王的俸禄多还有皇庄降低俸禄影响不大,但是低级皇族成员就苦了。据记载,嘉靖年间在灾荒的省份(明代皇族的俸禄由省也就是布政使司发放),皇族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
甚至,到了明代中晚期不断地有朱的子孙以普通乞丐的身份加入农民起义军。特别是,晚明不少史书都记载有一个县、一个府,甚至是一个省的大部分明皇族成批的加入农民起义军。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