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的是一个守成之主 刘备活着会不会揍他
历史网 2024-11-27用户投稿
还不了解:刘禅和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刘备在世,会痛扁阿斗吗?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让刘禅成了几千年来的笑柄,后世的人将这句话衍生为一个成语——乐不思蜀,大家经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一些胸无大志耽于享乐的人,但是他们却并不清楚刘禅的大智慧。
他被困期间多次受到过司马昭的怀疑,正是因为表现得毫无进取心才躲过了要命的那杯鸩酒,虽然丢失了身为帝王的尊严,但是后世对刘禅的评价却是不功不过,由此可见,这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蜀汉后主并非是一无是处。
刘禅放权给诸葛亮
刘禅并非是一个守成之主,刘备去世后托孤诸葛亮,诸葛亮殚精竭虑也没有守住蜀国江山。
炎兴元年刘禅非常识时务的献表投降,整整40年间平稳在位,前期靠着诸葛亮维持着蜀国的运作,后期将朝政交给诸葛亮留下的能臣,竟也让朝廷稳稳的运转了十数年。
刘禅的聪慧就体现在自己没有足够能力的情况下,从不肆意妄为的插手朝政,他非常善于听取旁人的劝告,并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将每一名臣子的能力都发挥到最大。
诸葛亮所做出的每一项决定,刘禅都表示无条件的赞同和支持,他了解诸葛亮是父亲留给自己的栋梁之材,干脆无条件地依靠了对方。
诸葛亮也从未辜负过刘备的知遇之恩,更是将刘禅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照顾,以一人之力承担起了整个蜀国的运转,不仅在军事上神机妙算,在国家内部治理上,也能做到让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
大兴水利支持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让蜀国的经济水平逐步上升,有了经济上的支持,军事上定然会兵强马壮。而且诸葛亮虽然是蜀国实际上的“君主”,却从未有过篡权的心思,在打理朝政的同时还会特地抽出时间教授刘禅为君之道。
除非是天生痴傻之人,否则像诸葛亮这般呕心沥血地传授经验和学识,就算再蠢笨之人也会有所开悟,何况刘禅并不愚蠢。
诸葛亮
相比于曹操死前没有解决司马家族这个心腹大患,导致了魏国呈现出君弱臣强的状态,最终被司马家取而代之。
吴国更是出现了臣子瓜分权力,君主毫无话语权的笑话,蜀国倒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运转,其中除了刘备的慧眼识英才,更多的是身为君主的刘禅赋予了诸葛亮极大的权力。
他是诸葛亮在朝廷中发号施令最大的“靠山”,刘禅清楚诸葛亮的才能,也了解只有对方才能帮助自己守住这片江山,让他能安乐的做一名皇帝。
所以他像自己父亲一样无条件地信任诸葛亮,对于朝廷中那些进谗言的小人一概不理,对于诸葛亮做出的一切决定都大力支持,皇帝的身份让他利用得非常巧妙,这也为了他后期能够在诸葛亮死后还能稳坐皇位,埋下了极大的伏笔。
刘禅被刘备和诸葛亮所肯定
刘禅并非是嫡子,他的生母甘夫人只是刘备的一个小妾,身份低微不说,就连封号都是死后才得到的,如此不被注意的一个孩子,又怎么能被刘备选为接任大位的存在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刘禅的确有才华,而且他的才华得到了诸葛亮和刘备的双重肯定才得到了继位的这个机会。建安13年,刘备在长坂坡和妻儿失散,当时是身为五虎上将的赵云和张飞共同合作才救下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禅。
后期诸葛亮在辅佐刘备的时候,也曾帮他考察过儿子们的才能,他不止一次对刘备说,刘禅这个孩子天资聪颖,日后定然有大才。
刘备对诸葛亮向来是奉若神明,连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都如此称赞这个孩子,他定然会付出数倍的心血来培养。
刘禅虽然是刘备的孩子,但身上并没有任何纨绔的气息,继承了父亲的仁德,对于手下的臣子非常尊重,并不自大,有这样的一名君主对于国家和臣子都是好事。
事实证明了诸葛亮并没有看错刘禅,他懂得藏住自己的锋芒,而且刘备在决定将刘禅当成继承人培养后不仅时刻将其带在身边,更是日夜督促刘禅读书。如果刘禅当真没有君主的才能,那么刘备岂能这么久发现不了?
荆州和夷陵让蜀国元气大伤,刘备也彻底垮了,只能选择在永安城托孤给诸葛亮,此时的他为了让诸葛亮好好辅佐刘禅,还特地告诉他若是发现刘禅没有身为君主的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
刘备在世时对诸葛亮就已经是言听计从,赋予了他一名臣子最高的尊重和荣耀,这个时候不仅放心将整个国家交在他手中,更有将江山拱手相让的意思,诸葛亮又怎么可能不尽心尽力地辅佐刘禅?
刘禅的最高明之处,就是将诸葛亮当成自己父亲一样尊敬,这才有了刘备去世后蜀国的40年安稳。
蜀汉后主当之无愧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这个消息对于蜀国来说打击是最大的,但刘禅却丝毫不慌,他不仅在城内实行宵禁,更是亲自带领满朝文武拜迎丞相。
诸葛亮死后,朝中的一些大臣立即抓住机会对诸葛亮大肆辱骂,直言他不将刘禅放在眼里还擅权专政,可刘禅却丝毫没将他们的话放在心里,还将这些人斩首示众。
他不能允许任何人趁机搅乱蜀国的朝堂,光是这份果断和冷静,就已经证明了刘禅并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他只是藏住所有的锋芒,而不是真的愚蠢。
而且刘禅对于诸葛亮给自己留下的这些能臣都无条件地提拔任用,他并没有对诸葛亮擅权的不满,反而非常感谢诸葛亮的扶持,诸葛亮从刘禅的身上看到了仁慈,刘禅也回报给了他信任。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信任一个人,反而将丞相的权力收归手中,他将朝堂的局势看得非常清楚,不会再有一个人像诸葛亮这样毫无保留的帮助蜀国,所以权力只能握在自己手中。
刘禅将诸葛亮留下的人才安排在互相制衡的位置上,既保证了他们能够专心工作,又保证了他们不会沆瀣一气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将帝王之术玩转得如此明白,又有谁能说刘禅是一名愚蠢的君主?
丞相死后,刘禅久居深宫,从未有过酒池肉林等玩乐之举,在位期间更是不曾劳民伤财,虚心接受大臣的劝谏。
景耀六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诸葛绪分三路军队攻打蜀汉,姜维负责应战,在兵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刘禅决定投降魏国。
他并没有选择负隅顽抗,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让蜀汉的百姓免去了一场灾祸,但却有很多人认为刘禅的这个举动是贪生怕死,丝毫没有父亲刘备的霸气和勇敢,还丢了蜀国的脸。
就连刘禅的儿子了解父亲投降给魏国的消息后,都对刘禅开口大骂,想要带领剩下的将士们和魏国决一死战,这等玉碎瓦全的行为,让刘禅大为光火,他阻止了愚蠢的儿子,但是却没有想到儿子居然激烈到做出了以身殉国的事情。
刘禅自保的大智慧
将士们拼了命地想要挽救蜀国,儿子不愿意做亡国奴选择了自杀,就连刘禅自己的妃子也贞烈自尽,刘禅也因此收到了难以想象的唾骂。
但是他却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自己不仅是蜀国的王,他最后还有无数蜀地的百姓,在大局已然明了的情况下,依旧选择顽强抵抗,受伤的就只有百姓们,与其让他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为什么不能牺牲自己的尊严?
事实证明,刘禅的一切举动都是正确,蜀国的百姓没有一个对他表示不满,对于百姓来说,在王座上呆着的人是谁并不重要,他们只要能够每个人吃饱,过着平和幸福的生活就足够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宋代,蜀地的百姓对于刘禅的看法依旧非常正面,他们思念那名仁慈善良的君主,还特地为刘禅建造了祠堂。
一名帝王的成就高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百姓对其的态度,如果刘禅当真是大家口中那般的昏庸无能,百姓又为何会自发的为其立庙来表达敬佩?
何况刘禅被司马昭囚禁后的种种表现也体现了他的聪明和才智,司马昭对于这位安乐公并没有放下戒心,他无数次想要对刘禅痛下杀手。
无论刘禅是出于想要自保还是要东山再起,他能够在危难之中丝毫不显屈辱,还能做到自保,就说明了他是一名善于忍辱负重的帝王。
后人一般对于杀伐果断建功立业的帝王都会推崇备至,相对于刘禅这种接过了父亲留下烂摊子的仁德之君反而优点会被缩小,缺点会被人抓住无条件的放大。
如果刘备活着,了解自己的儿子成功的将蜀国王朝维持了整整40年,还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蜀地的百姓,定然也会为了自己当初选择刘禅接替蜀国国主的位置而觉得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