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赵光义与孝章宋皇后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网 2024-11-28用户投稿
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北宋第二位皇帝,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宋史》中如此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
由此观之,赵光义的为政之道确实不俗。然,后世中关于赵光义弑兄篡位的说法却从未停止,“斧光烛影”更是他身上不可避免的“污点”。
对嫂子孝章宋皇后的“恨意”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大病在床,召来了晋王赵光义议事,期间无一人在旁。后来有人遥见,在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还有逊避之状,甚至听见了宋太祖引柱斧戳地,大声喝道:“好为之”。二十日凌晨,宋太祖驾崩后,晋王赵光义按其遗照继位,史称宋太宗。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斧光烛影”事件。正是因为宋太祖的突然驾崩以及赵光义一人在场,使得世人对赵光义的皇位是否正统充满了怀疑。
此外,赵光义对于孝章宋皇后的态度也令人猜疑。此前,赵光义加封孝章宋皇后为“开宝皇后”,但在宋皇后死后,赵光义却没有按该有的礼仪为宋皇后治丧。故而这也被认为是赵光义弑兄夺位的重要表现。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个中缘由。
孝章宋皇后的身世显赫,其父宋偓是宋初的一代名将,祖母是后唐庄宗的女儿义宁公主,母亲则是后汉高祖的女儿永宁公主,可谓是与皇家渊源颇深。
如此优越的家世,使得她从一出生便受尽宠爱,成长为了一代大家闺秀。
开宝元年,即公元968年,年仅17岁的宋氏进宫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性情柔顺且知书好礼的宋氏与太祖度过了八年鹣鲽情深的夫妻生活。
事实上,直到公元995年宋皇后逝世时,她与赵光义的交集也不多,可赵光义却明显没有做好一位皇弟和继任皇帝的责任。
在宋皇后去世之后,赵光义不仅禁止了任何一切抬高自己嫂子地位的行为,就连大臣上书请求他为其服丧时,赵光义也是十分果断拒绝。有人在私下议论应当让宋皇后按照旧礼下葬,但赵光义却以诽谤之名将大臣罢免。
赵光义还禁止作为皇后的宋皇后死后与宋太祖合葬,就连她的神位也不得进入太庙。即便当时朝中大臣不少上书,但赵光义却仿佛闻所未闻,仍然坚持所谓的“一切从简”。
那么为宋太宗究竟为何对这位皇嫂如此苛刻呢?后世大部分人都猜测赵光义如此做法是与宋太祖去世后的皇位继承有关。
因此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载了一事,记载的正是在宋太宗去世后,宋皇后在皇位继承权一事上的表现。
或是因这四字所导致的
宋太祖刚刚驾崩之时,宋皇后命人去知会宦官王继隆,让其立马带秦王赵德芳进宫。却不想王继隆在接到孝章宋皇后的命令之后,反而是径直去了开封府晋王府邸。
彼时,宋皇后听说王继隆回来了,于是便问道:“德芳来耶?”。这四个字,或许就是赵光义对宋皇后存在恨意的原因。
当时王继隆回答说:“是晋王到了!”宋皇后见到晋王十分错愕,而后反应过来连说:‘我们母子的命,都托给你了。’
赵光义当下也一同哭泣着说:“共保富贵,无忧也。”但是在赵光义登基之后,他却对宋皇后十分苛责。
正是因此,才会有人猜测是宋太祖死后,宋皇后想要的是秦王赵德芳继位,所以使得赵光义心生不满。 此说法确实有一点的依据,而赵光义因宋皇后的这四个字如此在意,是否就说明了赵光义的皇位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呢?
继位或是正统?杀兄难以成立
众所周知,宋朝杜太后,即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与赵匡胤立下了“金匮之盟”,也称金柜之盟。
彼时,杜太后病重,在临终时召来了宰相赵普入宫记录遗言,其中交代的正是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杜太后一直劝说太祖赵匡胤在死后传位于其弟赵光义。
史书中有载“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太祖子)”。
后来这份遗书藏在金匮之中,故而名为&"金匮之盟&"。
由此可见,赵光义的即位是有杜太后的遗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了太祖的意思,这么一来,赵光义“烛影斧声”弑君杀兄篡位谋逆的传言也就缺乏了重要的依据。
也有人认为赵匡胤的皇位并非是传承得到的,而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那么赵匡胤又为何要听太后的建议,立下传位赵光义的誓言呢?
自然不仅仅是因为孝,赵匡胤之所以这样做更为主要是缘于历史的教训——五代乱世。
五代乱世是不夸大的,在短短半个世纪中,前后经历了20个左右的统治者。政权更替频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接班人的选择。继位者的年纪过于免幼、能力过弱都是造成皇位被夺,朝代更迭的根源。
而赵匡胤虽有次子赵德昭以及四子赵德芳,但赵德昭的能力不足,而赵德芳尚且年幼,都不是继位的好人选。所以,赵匡胤才会考虑让年富力强的赵光义作为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