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清官曾秉正最后为何没善终?
历史网 2024-11-28用户投稿
明朝清官曾秉正最后为何没善终?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历朝历代为官之人中,被贪欲迷住双眼的人多如牛毛,在古代做清官难,做个有始有终的清官就更难了。明太祖朱元璋,农民出身的他在面对贪官污吏时的态度很明确,杀!有一个杀一个。
但对于清官忠臣,朱元璋却十分推崇表彰,清官道同被朱亮祖害死之后,身为君王的朱元璋居然亲自为道同戴孝。一个君王能对自己的过错,做到如此程度的反省,很难想象。
但凡事总会有例外,在洪武年间,就有这么一位清官,在遭遇罢黜之后,连回乡的路费都没有。这个可怜之人的名字叫做曾秉正,他为人刚直,是个忠正耿直的清官。
早年多次上书朱元璋,备受朱元璋的嘉许与褒奖,但最后却因为触怒朱元璋而遭遇罢官,当真说得上是世事难料!作为一个才子,他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便从底层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了正三品官员,仕途也算得上春风得意。
如此一个仕途亨通之人,却会被朱元璋亲自罢官,为何呢?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曾秉正还受到了宫刑的侮辱,真是闻者伤心,见者伤心,而这一切的源头都要从他的仕途起点说起。
大明官员曾秉正
曾秉正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家人给予了他良好的教育,他本就天资聪颖,在家人的培养下,曾秉正很快就学得了一身本事和满腹韬略。
1368年,大明新朝的建立,使得饱经战乱的中华大地得以开始恢复战争的创伤。此时,天下初定、百业待兴,大明王朝草创之初官员奇缺,不论是中央之内还是地方上,都需要博学之士充盈其中。
为了给大明官场带来新鲜的血液,朱元璋下令各地官员推荐德才兼备的人员进入京城,就这么着,当时还在南昌刻苦学习的曾秉正,被当地地方官推荐,进入了朱元璋的彀中。
在得知有这么一个年轻的新人的时候,朱元璋也是感到诧异,出于保险起见,朱皇帝决定考验考验曾秉正。一番考量之后,朱元璋深感自己捡到了宝,但为了历练曾秉正,还是决定将曾秉正放回到基层地方中去。
当时,朱元璋将其派往海州去出任学政,主管地方上的考务等系列事宜。在整个大明洪武年间,官员们的待遇甚至是地位都很卑微,封疆大吏尚且如此,就更不用提曾秉正这个九品芝麻官了。
曾秉正在基层为官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他仕途中最辛苦的一段时间,但好在那时的曾秉正并没有放弃初心,仍然是以一颗赤诚之心报效国家。
很快,几年过去,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曾秉正的朱元璋,又一次想起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历练之后,曾秉正回到了京城,回到了朝堂之上。
受宠与嫌隙
洪武九年,也就是曾秉正回京之后的第二年,朱元璋不知是不是故意难为诸位大臣。一日朝会,朱元璋当众宣布一道考题:“以变天为题”,就在朝堂之上,百官现场撰写一篇文章。
要知道,这个题目在古代可是会杀头的,封建王朝时期,君主自称为天,变天究竟何意,应该不用多说。深感棘手的官员们,只得大肆赞美朱元璋,却不提出什么具体的实质性意见。
这样的奏章一开始朱元璋看着倒还觉得很是受用,可是时间久了,看得多了也就烦了,感觉自己手下养了一群阿谀奉承的酒囊饭袋,一点用都没有。
此时,朱元璋不由得摇起头来,可就在此时,一篇文章令他眼前一亮。仔细读下去,发现此文堪称妙文,朱元璋大喜之下,翻到奏折前面看一下这篇奏章的作者为何人。
很快,朱元璋便得到了答案,这篇奏章是曾秉正所上奏的。在曾秉正的奏折中,虽然对朱元璋有赞美之词,但是在基层多年的曾秉正深知基层情形。
针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曾秉正向朱元璋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这一举措令朱元璋龙心大悦、深感满意。第二天朝会之时,当着众大臣的面,宣布此次朝堂笔试的第一名是曾秉正。
作为奖励,曾秉正因此得以出任思文监丞,他仕途亨通之旅就此开始,也从此一路绿灯。出身农民的朱元璋,平日最讨厌的东西除了贪官污吏之外,便是长篇大论的奏折。
在他看来,奏折只需要捡要紧的上报就可以,写的长篇大论地给谁看。遇到这种奏折,朱元璋如果心情好,就在奏折上批上决定以及批评之语发回。
要是朱元璋心情不好,那么谁上的奏折谁可就要倒霉了。不过,对于曾秉正来说,朱元璋却罕见地有耐心,也许是出于培养曾秉正的原因吧。
短短几年里,朱元璋就为曾秉正不断加官进爵,曾秉正的官职也是做得越来越高,最后成为了三品布政使,可以说得上是一方大员了。只是,曾秉正与朱元璋的矛盾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着,为日后的爆发做着铺垫。
曾秉正受罚
作为清官,曾秉正的性格非常一板一眼,甚至与说是一根筋。本来在官场上,清官就不合群,如果再加上性格恶劣这一弱点,那自然会为自己招灾引祸。
果不其然,曾秉正的清高和死板就为他日后遭遇横祸埋下了祸根。由于他的铁面无私,很多企图巴结曾秉正的官员都碰了钉子,于是乎,与曾秉正有嫌隙的官员们开始围攻起了他的奏折。
正所谓树大招风,树敌众多的曾秉正在对待工作上,自然是做得兢兢业业,工作质量那是真正的无懈可击。为此,官员们开始攻击曾秉正奏折长篇大论,将圣上的教诲完全置之不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曾秉正最终还是中招了,惹怒了朱元璋的他被削职罢官。然而,清官一生的曾秉正却没有攒下一分积蓄,在此等敏感的时刻,他又做出了一个更加昏庸的决定。
当时,他将自己的女儿卖了,筹集路费还乡。可没想到,此事居然触怒了朱元璋,朱元璋登时就下令将曾秉正关押起来,还亲自选择了宫刑作为对曾秉正的处罚!
可怜曾秉正,清官一生,铁面无私的他却抵挡不住小人的戚戚之语。最终,不愿与官场沆瀣一气的他,在认清官场之后就连想要逃离都没能成功,还被处以了宫刑。
在这之后,曾秉正在史料记载中便再无记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浪潮之中。看到曾秉正的遭遇,真是不由地令人会想起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伴君如伴虎,天子恩威太过难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