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皇帝的端午节怎么过?
历史网 2024-11-29用户投稿
揭秘:唐朝皇帝的端午节怎么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开创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唐玄宗又是一位很有文艺范的皇帝,他擅长书法,精通音律,艺术成就很高。同时,唐玄宗还是一位风流多情的皇帝,他与杨贵妃的爱情,堪称千古传奇。因此,大凡唐玄宗的故事或话题,千百年来总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玄宗怎样过端午节的。
正史中没有唐玄宗过端午节的详细记载,可我们仍能从他的两首诗作中发现不少信息。第一首诗题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前有一段长达数百字的序言。唐玄宗在序言中说,端午节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是为了上和下畅,联络君臣感情。治理国家,需要君臣齐心协力。借端午节之际,特备
香芦
粽子等消夏避暑之美食,与众爱卿聚集一堂,感怀东汉孝女曹娥,纪念楚国忠臣屈原,尽显君臣之乐。希望到场的朝廷百官,尽情赋诗作对,谱写出超越汉武和曹魏的华章。
诗的正文是这样的:“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
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农历五月是上天安排的恶月,天气转热,疫疾流行,蛇虫出没,容易伤人。我们不妨听听音乐,用旋律来消夏。传统的端午节历时五天,各种习俗都带着神话色彩。传说睡穴枕可以获得灵气,系长丝(即续命丝)可以避灾延寿。四季的花儿轮番争奇斗艳,新做的九子粽也换着花样。殿外装饰得跟过春节一样,我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大家吟诗作对,文采飞扬。各位爱卿的吟咏,颇有还淳反朴的风格。
另一首《端午》,也是写筵宴场面:“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诗中表达的内容大致是:佳肴美酒,君臣举杯,共祝寿昌,福泽绵延。
这两首诗都是写端午节设宴招待群臣的情景。说明与群臣聚会是唐玄宗每年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利用过节的机会与群臣共宴,目的在于融洽君臣关系,彰显皇恩。这是皇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电视剧里的唐玄宗,似乎老是不务正业,不是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腻在一块,就是在梨园打羯鼓玩音乐。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当皇帝其实也挺忙,即便是节假日,都抽不出时间去后宫与杨贵妃卿卿我我。所以,顺便提醒一下想当皇帝的有志青年们,如果也想象唐玄宗一样有作为,得事先做好节假日不休息的心理准备。
从唐玄宗的诗中,我们还能发现,唐代的端午节,与我们现在的端午习俗大致相似,说明端午节习俗在唐代已基本定型。如吃粽子、防五毒、睡穴枕、系续命丝等习俗,那时就已流行。唐玄宗用来招待群臣的九子粽,就是把九只粽子连成一串,这种做法跟我们现在完全一样。不过,唐代端午节与我们现在相比,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时的端午节长达五天,而如今的端午节假期却只有一天,即使与双休日连休也不过三天。这一点对于我们上班族可能有点羡慕嫉妒恨。
唐玄宗时期的端午节,宫中除了设宴招待群臣外,娱乐活动也丰富多彩。唐末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意思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宫中每到端午节,都会制作糯米粽子,放在金盘子中。然后用特制的小弓箭射击盘子中的糯米粽,谁射中了给谁吃。由于糯米粽外表光滑,射中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这种游戏玩起来比较有趣,很快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在长安城里十分盛行。由此可见,唐代人也挺会玩的。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这个名称,据说也源于唐玄宗时期。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记载:“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因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当时的宰相宋憬为了讨好皇帝,提议避“五”字之讳,将“端五”改成了“端午”。但这个说法似乎有点不靠谱,因为早在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就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记述。所以,对于这一说法,我们姑且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