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允常是如何发展越国生产的?在生产领域有哪些突出成就?

历史网 2024-12-01用户投稿

  允常,一作元常, 姒姓,他是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后裔,春秋时期越国君主,继位者为勾践。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允常在其父夫谭死后,继任越国君主之位。允常即位后,接受中原各地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业、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编织业等,尤重冶炼业,曾命欧冶子铸剑,得青铜宝剑五,工艺精良,坚韧锋利。于是国力强盛,向外扩张,“拓土始大”。至晚年,越国疆土南至句无(今浙江诸暨一带),北至御儿(今嘉兴一带),东至鄞(今宁波一带),西至姑蔑(今龙游一带),江西东北一部亦属越国。越国自允常始称王,“越王”之称始于此。允常是越国霸业活动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吴越在越国北部边界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发生战争。不久双方缔约媾和。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吴王阖闾发兵攻越,占领檇李等地。十五年,允常趁吴国兴兵伐楚、国内空虚之际,发兵攻入吴境。自此,吴越两国怨恨加深,战争日益频繁。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葬允常于会稽木客,世称“木客大冢”。

  主要成就

  发展生产

  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虽然史籍中没有全面记述越王允常发展生产的具体措施,但从某些生产领域的突出实例,足以证明允常执政时期的生产水平,已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经济重心

  在无余时期,“人民山居,虽有鸟田之利,租贡财给宗庙祭祀之费。乃复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反映越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半游牧、半农耕阶段。到允常时期,农业生产已是越国民众的主要生活来源,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国都,也开始由山区迁往平原。据史籍记载,“无余初封大越,都秦余望南”。又载“山南有焦规。现里有大城,越王无余之旧都也。”无论是“秦余望南”或是“焦规”,都在山区。至允常时,出于发展经济和场业活动的需要,越国都城开始向平原地区转移。《水经注·卷四十》载:“《吴越春秋》所谓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北界。”郦道元虽未注明越王即是允常,但从南朝至清代的各类文献,全都确定埤中为允常之都城。南朝孔灵符在《会稽记》中说:“诸暨东北一百七里有古越城,越之中叶在此为都。离宫别馆,遗迹尚存。”另宋《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明万历《绍兴府志》、清乾隆《诸贾县志》、《浙江通志》等记载允常都埤中。埤中,在今诸暨店口、阮市一带,此处为环状冲积扇平原,背山面水,地势低洼,境内河道纵横,交通便利,对发展经济和增强兵力,远胜越之旧都。公元前494年,夫椒之战,越国战败,埤中亦为吴军所占,破坏严重,勾践说:“吴国为不道,求残我社视宗庙,以为平原,弗使血食。”在这种情况下,勾践不得不迁都他地,“会稽山上城者,句践与吴战,大败,栖其中”。据清毛奇龄考证,所谓“会稽山上城”,即绍兴之平阳。公元前490年,勾践被赦归国,接受范蠡“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将焉立霸王之业”的建议,于是才有绍兴越都城的建筑。

  允常把国都向平原地区转移,这对于发展越国经济、增强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铜冶铸业

  据《吴越春秋·卷四记》载,楚昭王得到一把越国铸造的青铜宝剑,不知其来历和真实价值,就请教相剑名手风胡子。风胡子告诉他此剑名曰“湛庐”,“臣闻越王允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其中“鱼肠”、“磐郢”、“湛庐”三剑,送给吴国。大王得到的这把剑就来自吴国。“湛庐”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托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所以非常宝贵。谈到“湛庐”剑的价值,风胡子说:“臣闻此剑在越之时,客有酬其直者,有市之乡三十、骏马千正、万户之都。”此剑之所以如此精良,一是“涸若耶而取铜,破荃山而取锡”,取材要求极为严格;二是要有欧冶子这样的铸剑高手。两者缺一不可。现若耶溪将涸。赤铜渐少,尤其是欧冶子已死,故此剑更为稀罕,“虽倾城量金,珠玉盈河,犹不能得此宝,而况有市乡三十、骏马千正、万户之都,何足言也!”风胡子的话,未免夸张,甚至说“阖闾闻楚得湛庐之剑,因斯发怒,使孙武、伍员、白喜伐楚”,更属荒唐。但是允常时期越国宝剑闻名遐迩,当是实情。

  青铜剑是越国金属冶铸业中的精华。《庄子·刻意篇》说;“夫有于越之剑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说明当时各诸侯国都视越剑为难得之宝贝。应该说,越国铸剑技术闻名全国,始于越王允常时期,因而在以后经久不衰。

  造船业

  越地多水,民谙水性,在生活和生产活动常以船为运载和交通工具。《越绝书·卷三》载:“方舟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治须虑者,越人谓船为‘须虑’。”勾践也说:“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揖为马;往若职风,去则难从;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越人习水便舟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性格。正因为如此,越地的造船业一直比较发达。

  越王允常时期的造船业,不仅构造技艺高超,在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方面也远超于以往。据史籍记载,公元前518年,“楚师为舟师以略吴疆。……越大夫胃秆劳王于豫章之钠,越公子仓归王乘舟,仓及寿梦帅师从王”CL川其时越是楚之附庸,是年楚联合蔡、许、越等国伐吴,故青歼至豫章(楚领地,今江西南昌)慰劳领军在外的楚平王,越公子仓还赠以乘舟,并随楚水师攻吴,证明越国船只数量不少,既能装备水军,又能以大型乘舟赠送他国。至勾践时期一次就能调集“戈船三百”,又能“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柏以为俘”。至公元前312年,越更能向魏赠送舟三百艘。如此发达的造船业,都是在允常时期造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经济实力

  绍兴印山越国王陵的发现,又为越王允常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令人信服的实物依据。

  据《越绝书·卷八》记载:“木客大家者,勾践父允常家也。……去县十五里。”《越中杂识·卷下》亦载:“越王允常墓,在府城西南二十七里木客山。”从地理位f和文献所载若耶、木客、独山三座越王墓的比较来看,印山大基的墓主很可能是允常。退一步说,即使墓主不是允常,此墓也必建于允常时期,因为古代君王大都在生前就营建自己的坟茧,而允常始称王,为显示王者气派,所建坟墓也特别巨大。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以上有据可查的实例看,越王允常执政时期的越国生产力水平,达到勾践复兴前的最高水平。正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允常才能“拓土始大,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