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的两位皇后,一猝死一发疯是人为的吗?

历史网 2024-12-07用户投稿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清朝乾隆的两位皇后的故事。

  中国古代的宫女制度由来已久,最初是胜方将战败一方的女俘作为帝王的嫔妃和宫女。从汉代开始,就改为从民间挑选美女入宫,美女一旦被选为宫女,便被深锁宫中,与外界隔绝,长时间不能同家人团聚。

  除了极个别宫女能受到帝王的宠爱升为嫔妃外,其它宫女的不外乎二种。一是活着出宫:超龄或因病出宫;二是死了出宫:死于宫斗或意外。

  而乾隆帝虽然自认文功武治冠绝前朝,并自称为“十全老人”,但是,他的后宫并不太平。

  公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正月 ,乾隆皇帝为了到泰山给皇后富察氏还愿,同时也是为了淡化皇后痛失爱子的悲伤心情。就偕孝贤皇后(富察氏)东巡山东。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夕旦祸福,皇后也不例外。在东巡归途中,孝贤皇后病危,一众御医束手,最终皇后半夜猝死。但耐人寻味的是,乾隆皇帝虽为孝贤皇后违例使用了超高丧仪规格,但是,百日未过,他就迫不及待地将魏佳氏由令嫔(妾)晋封为令妃(妻,仅次于皇后)。


  公元1765年(乾隆三十年)正月,继皇后乌喇那拉氏随乾隆皇帝南巡。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这次南巡却成为连史官都讳莫如深之旅。继皇后竟然在南巡途中发疯了!随后,乾隆帝将继皇后打入冷宫。

  魏佳氏再次成为赢家。她在此次南巡中不仅成功怀孕,而且在同年五月,又被晋封为皇贵妃,并从此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

  那么问题来了,两位前皇后一猝死一发疯,而在此过程中,魏佳氏却从嫔(妾)逆袭成为皇贵妃(后被追封为皇后)。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蹊跷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下魏佳氏。她就是《还珠格格》中的令妃娘娘,史称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令妃):既是皇后,也是乾隆帝的皇后克星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内管领魏清泰之女, 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庆帝生母。

  乾隆帝共有三位皇后,其中第一任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她是雍正帝亲自指配给当时还是皇四子的弘历做嫡福晋;而继皇后乌喇那拉氏,同样也是在弘历还未继承大统前,由雍正帝指配给他当侧福晋的。

  而魏佳氏则是以秀女身份进宫的,随后,在两位皇后先后出事的情况下,她得以逆袭成功,成为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

  1、十八岁被封为魏贵人(嫔),原因成谜 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孝贤皇后陵酹酒》

  清朝在时间上虽然是离现代最近的封建王朝,但是,不知道是有意还是疏忽,在史书中竟然没有魏佳氏入宫时间的记载。我们只知道在魏佳氏十八岁时(1745年),就被封为魏贵人,至于她为何能脱颖而出,获得乾隆帝的宠爱并被封为贵人,史书上则是语焉不详。

  后人只能从乾隆帝所写的御诗《孝贤皇后陵酹酒》中得知,魏佳氏竟是孝贤皇后主动“玉成”于他的伴侣。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魏佳氏被封为贵人就解释得通了,毕竟背后有孝贤皇后的力荐。当然,这只是乾隆帝的说法,而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后人已不得而知了。

  2、孝贤皇后猝死,魏佳氏由嫔晋封为妃 公元1748年三月十七日,孝贤皇后不幸猝死于东巡的归途中。此后,乾隆帝奉皇太后谕旨,在当年七月初一晋封娴贵妃乌喇那拉氏为皇贵妃,总摄六宫事(并于两年后册封其为皇后)。皇后去世,身为贵妃的乌喇那拉氏,在皇后丧礼100天后递补成为皇后,是符合清朝的祖制的。而且,这一切也是皇太后的旨意,没有任何异常之处。

  但是,在晋封乌喇那拉氏之前,乾隆皇帝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将魏佳氏从令嫔晋封为令妃了。事实上,乾隆皇帝此举极不寻常,因为,他是在1748年5月份将魏佳氏由嫔晋封为妃的。此时,孝贤皇后100天的服丧期还未结束。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是违例晋封魏佳氏的。

  此后不久,乾隆皇帝却因有官员在皇后丧礼100日之内剃发而大发雷霆。为了杀鸡儆猴,他不惜痛下重典,将湖广总督塞楞额、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两位高官处以极刑。

  乾隆皇帝前后矛盾的反常举动让人费解,这也让人不得不怀疑,孝贤皇后的猝死是否存在人为因素。

  3、继皇后乌喇那拉氏发疯,魏佳氏晋封贵妃统摄六宫孝贤皇后不幸猝死后,按照祖制及皇太后的旨意,乌喇那拉氏不出意外地成为了继皇后。表面看起来,乾隆皇帝与继皇后之间的感情很好,继皇后也不负所望,接连生下两子一女。照此情形发展下去,继皇后与乾隆帝白头偕老是指日可待之事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夕旦祸福。特别是身处后宫之人,哪怕你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也不能确保高枕无忧。公元1765年,乾隆皇帝开始他的第四次南巡之旅,继皇后以及魏佳氏都随驾南巡。

  在南巡途中,乾隆帝却出人意料地让继皇后先行回京。而在南巡结束后,乾隆帝立马将继皇后打入冷宫。

  公元1765五月四十日,乾隆帝收回继皇后那拉氏的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四份册宝。同时晋封魏佳氏为皇贵妃,让她以皇贵妃的身份统摄六宫。

  至此,魏佳氏当皇后的所有障碍都已被清除。如果这一切都是出之偶然,那么,魏佳氏的运气真是太好了。而与她形成鲜明对比,则是孝贤皇后与皇后那拉氏倒霉到了极点。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两位皇后的遭遇绝非意外之灾,而是有预谋的人祸。

  孝贤皇后之死:疑点重重,史书的说法不能服众

  公元1748年。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孝贤皇后突然死在东巡回銮的途中。由于事出蹊跷,从而给了后世加以演绎孝贤皇后死因的机会。有说她是因妒生恨投河自尽的,有说她是因失足落水而死的,也有人说她是患病而亡的,莫衷一是,越说越玄乎。

  乾隆帝:“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圣母之念,劝联回銮。联亦以肤疴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清实录·高宗实录》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孝贤皇后是死于风寒,但是,这一说法存在很大的漏洞,并不能服众。首先是风寒能致人猝死的说法就站不住脚;其次,在众多御医的重点关照之下,白天还能活动自如(其自感已经痊愈)的孝贤皇后,到了半夜却猝死了,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正因为史书上关于孝贤皇后之死的记载,存在诸多疑点,才给了后人加以演绎的机会。那么,孝贤皇后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史料,还是可以发现端倪的。

  孝贤皇后一生共生育了二男二女,其中生前三个子女时,间隔最多是两年,但四子与三女却间隔了15年。也就是说,虽然乾隆帝口口声声说他很爱孝贤皇后,并且在孝贤皇后去世后,采用了超高规格的丧仪。但是,这却无法解释他冷落孝贤皇后14年的事实。

  孝贤皇后在1746年四月初八,生下皇七子永琮,因此,她应该是在1745年怀孕的。而1745年正月,正是魏佳氏从秀女被晋封为魏贵人的时间。

  而更为巧合的是,孝贤皇后刚在公元1748年三月十七日猝死。同年5月份,在孝贤皇后尸骨未寒之时,乾隆帝就迫不及待地将魏佳氏为由嫔晋封为妃。此时,孝贤皇后100天的服丧期还未结束。

  以上两件事使孝贤皇后猝死的原因越来越清晰了。首先,年老色衰的孝贤皇后为了重获乾隆帝的宠爱,就主动将年轻貌美的魏佳氏送给乾隆帝。乾隆帝喜纳美人并将魏佳氏晋封为魏贵人,而且还让已是高龄产妇的孝贤皇后第四次怀孕了。此时,孝贤皇后还没有意识到,她已亲手给自己下了一个套。

  孝贤皇后顺利产下皇七子永琮后,让她重新看到了受宠的希望。但天不遂人意,永琮的过早夭折,又让孝贤皇后陷入了困境。此时她年龄已大无法再怀孕,而她所生的两个皇子已全都夭折,这在心理上给了她沉重的打击。而雪上加霜的是,乾隆帝此时宠爱的人,却是年轻貌美的魏贵人。

  从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孝贤皇后先遭遇失子之痛,后乾隆皇帝又移情别恋魏贵人,而人老珠黄的她,已没有能让乾隆皇帝回心转意的资本了,这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身染风寒并不是孝贤皇后猝死的关键因素。而失宠于乾隆帝以及痛失爱子,才是她香消玉散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些在史书是不会说出来的。

  皇后那拉氏:不明不白被打入冷宫

  乾隆帝册封那拉氏为继皇后,并非他的本意,而是皇太后的意思。这就注定了继皇后的悲惨结局。

  事实上,因为魏贵人是孝贤皇后“玉成”于乾隆皇帝的,所以,魏贵人对孝贤皇后还是有所感恩,因此,不会相逼太急。但是,对于皇后那拉氏,魏贵人就不那么客气了。

  皇后那拉氏在随驾南巡的途中,为何会被乾隆皇帝打入了冷宫,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倒是乾隆帝亲自答疑,说她是因为“自行翦发”而遭受惩罚,还辩解他绝对不是因为 “色衰爱弛”而惩罚那拉氏。但是,事实却胜于雄辩。

  四十八岁的那拉氏被贬,三十八岁的新贵趁机上位。魏贵人不仅在此次南巡途中怀孕了,而且,乾隆帝在惩罚那拉氏的同时,又晋封魏贵人为皇贵妃,并由她代替那拉氏统摄六宫。

  如果这还不是宫斗,那么,什么才叫宫斗呢?事实上,乾隆帝的辩解苍白无力,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而更讽刺的是,他用实际行动直接反驳了他自己的说法,按现在的说法,乾隆帝是自己打脸了。

  结语

  铁打的后宫,流水的宫女。为了能俘获后宫中最有权力,也是唯一的男人——皇帝,实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终极梦想,拥有野心的后宫佳丽们,就各显神通,以求成为“后宫盟主”。后人将这一过程称为“宫斗”。

  在乾隆朝,孝贤皇后、那拉氏皇后不幸成为宫斗的牺牲品,而魏佳氏则成功实现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终极梦想。不过,此次宫斗真正的幕后大BOSS,却是乾隆皇帝,是他选择了魏佳氏,所以魏佳氏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