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掌权时期十分嚣张 康熙为什么不敢杀鳌拜

历史网 2024-12-25用户投稿

  还不了解:鳌拜和康熙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鳌拜那么嚣张,康熙为何不敢杀他?

  鳌拜这个人,名气很大,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

  在当年,他是满洲第一勇士,巴图鲁,功绩卓著,是顺治留下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在现在,他是自媒体中的热点人物,被一群摔跤小孩擒拿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康熙虽然非常痛恨他,给他罗列了30大罪状,但是最终也没有判他的死刑,而是把他囚禁了起来,只是鳌拜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身份落差,在狱中郁闷死了。

  康熙为什么不敢杀鳌拜?

  一方面,是康熙的仁慈,他看到鳌拜身上的无数疤痕,这些都是为了大清留下来的,是鳌拜曾经的荣耀,不禁心软了。

  另一方面,当年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和豪格展开皇位大战,是鳌拜率领两黄旗和多尔衮正面硬刚,才促成了顺治的继位,康熙才能当上这个皇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鳌拜绝对是康熙的大恩人。

  不过,这种所谓的“正面硬刚”,只是鳌拜的想法,在多尔衮眼中,鳌拜算个屁啊,还硬刚,一个小指头都捏死你了。

  两个人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鳌拜,顶天了算是一个“大院子弟”,而多尔衮,那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在今天,就是“神秘人物”。

  多尔衮执掌大权的时候,鳌拜,索尼这些人,哪有拔份儿的资格,能活着就不错了,看看豪格,皇太极的亲儿子,还不照样被多尔衮玩死了。

  皇位大战,鳌拜誓死效忠两黄旗

  1643年,皇太极去世,此时的鳌拜和索尼都还不是什么大官。

  鳌拜是镶黄旗副都统,相当于地方大员里的二把手,索尼是甲喇章京,相当于朝廷里的一个中层领导。

  但是,这两个人都是皇太极的死忠粉。

  鳌拜不说了,很早就跟着皇太极东征西讨,打过察哈尔,打过朝鲜,打过皮岛,打过松锦之战,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

  索尼一开始是文臣,他们原本属于海西女真,拖家带口的投奔了努尔哈赤,因为他和他爸爸俩人精通满,蒙,汉三种文字,所以皇太极让他到弘文馆任职,授予“巴克什”,就是“博士”的意思。

  1629年,皇太极借道蒙古突袭明代京师,眼瞅着就打到北京城了,崇祯急调袁崇焕回师救援,在战争中,皇太极长子豪格突入阵地,被明军包围,是索尼拼死进入,把豪格给救了出来。

  由于皇太极死的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诏,因此,皇位由谁继承,成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八旗内部爆发了皇位争夺战。

  当时,清军尚未入关,还在沈阳那嘎达,而且,大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嫡长子继承制,前两个皇帝,努尔哈赤是自己打出来的,皇太极是八旗推举的,因此,皇太极死后,八旗沿用了推举制度。

  当时有资格被推举的只有两个人,分别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和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

  论实力,俩人真的是不相上下,豪格手握两黄旗,是皇太极的长子,而且也是功勋卓著,多尔衮三兄弟手握两白旗,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兄终弟及,在女真人眼里,也是合理合法的。

  为了推举豪格上位,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这8个人结成了同盟,在豪格的府里进行秘密商议,并一起发誓,坚决拥护豪格继位。

  8月14日,八旗会议在崇政殿举行,会议的唯一事项,就是推举出新的皇帝继承人。

  会议一开始,索尼就迫不及待的提出立豪格为继承人,多尔衮用眼神冷冷的扫射了他一眼:“你算什么东西,狗奴才,这是我们爱新觉罗的家事,也轮到到你说话,滚出去”。

  索尼和鳌拜等人悻悻的从崇政殿里走出来,鳌拜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他早就密令两黄旗士兵包围了崇政殿,大有一种鱼死网破的态度,他对两黄旗士兵说:

  “吾辈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

  看见没,这态度,今天如果不立豪格,鳌拜就要跟他们玩命。

  崇政殿内,也是火药味十足,毕竟是皇位啊,太诱人了,不仅仅是豪格和多尔衮,皇太极的其他几个兄弟们,也眼巴巴的看着呢。

  多尔衮的同母亲弟弟多铎首先发言,他说:“太祖遗诏里有我的名字,所以,我有资格继承皇位”,豪格当然也不能认怂,他针锋相对的说:“太祖遗诏里,也有我的名字,凭什么是你”。

  多铎其实是虚晃一枪,他转头又说:“那我们两个都不当,按长幼来论,应该是二哥代善来当”。代善年龄大了,当个好事佬主持一下局面还行,让他当皇帝,他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赶紧推辞。

  这时候,多铎才说出他的真实想法:“既然大哥不当,那就让十四哥多尔衮来当,他有这个能力和威望”。

  豪格再次反对:“父死子继,我是先帝的长子,论资格,我才是第一继承人”。这个时候,鳌拜带领的两黄旗士兵,在门口山呼海啸的喊:“支持豪格,支持豪格”。

  多尔衮见状,了解今天是讨论不出来结果了,于是就提议休会。第一次皇位继承人大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当天夜里,皇太极的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找到了多尔衮,她是要给自己的儿子谋划一个好前途的。

  彼时的庄妃,还不是后来威风八面的孝庄太后,只是一个受气小媳妇,在皇太极众多妃嫔中,她是最不得宠的一个,和皇太极之间并没有太多感情。

  在波澜诡谲的皇宫中,妃嫔一旦不被皇帝宠爱,儿子又没有当上皇帝,那她的一辈子就完蛋了,只能在后宫孤独终老,甚至还会被其他妃嫔欺负。

  皇太极死后,皇位大战,硝烟四起,庄妃反而嗅到了一丝反击的机会。

  她对多尔衮说:“目前,你和豪格俩人相持不下,争夺到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弄不好,还会让大清国四分五裂,先帝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会毁于一旦。不如立我的儿子福临为帝,你当摄政王,大权还在你的手里,这样也能让豪格主动退出竞争,你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而且,庄妃还向多尔衮暗示,她已经做通了两红旗旗主代善和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的工作,三比一,豪格已经基本出局了。

  送走庄妃后,多尔衮仔细的思考了一下,退出皇位竞争,立福临为帝,自己当摄政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和豪格竞争,真的有可能导致大清国的分裂,这是多尔衮不愿意看到的。大明已经岌岌可危,只差一个机会,女真人就可以入关统治中原,获得更大的领土和资源。

  这是多尔衮和皇太极努力多年的结果,他不能因小失大。况且,福临才6岁,自己这个摄政王,就相当于皇帝,只是一个名义的差别。

  其次,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而且他在打仗的时候伤了要害,以后也生不出儿子了,即便是他当了皇帝,也不能传下去了,到时候, 还会引起皇位大战,于江山不利。

  第二天,八旗会议重新召开,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立福临为新帝,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当摄政王。

  这个方案,出乎豪格的意料,他没想到自己突然之间成为了棋子,而且,代善也是默许的,豪格突然明白,自己被抛弃了,两黄旗选择了新的代言人,而且似乎和两白旗,两红旗,镶蓝旗达成了一致意见。

  就这样,豪格也被迫退出了竞争,八旗会议一致通过,立6岁的福临为新帝,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对于鳌拜和索尼等大臣来说,这个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无论是豪格还是福临,都是先帝皇太子的儿子,他们总算是做到了维护先帝一脉的责任。

  原本以为是自己的胜利,没想到,这才是他们噩梦的开始,鳌拜,索尼被多尔衮一顿狂虐,按在地上使劲儿的摩擦,摩擦,再摩擦。

  多尔衮执政的6年时间里,鳌拜和索尼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活着!

  多尔衮上位,鳌拜被处处打压

  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虽然他大权在握,与皇帝无异,但是,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因此,他心中是有气的,给他带来这种气的,就是鳌拜,索尼,豪格,另外就是济尔哈朗。

  于是,多尔衮展开一些列手段,对这些人进行了无情的报复。

  先来说一下济尔哈朗。

  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是,从小就跟随努尔哈赤生活,和皇太极的关系非常好,也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唯一一个不是皇室直系子孙的人。

  1644年,跟随多尔衮入关,被封为“信义辅政叔王”,是大清代除了多尔衮以外,唯一被称为“叔王”的人。

  1647年,济尔哈朗修建自己的府邸,一不小心超了规格,擅自使用了铜狮、铜龟、铜鹤,因此,被多尔衮罢免了辅政王之职。

  从此以后,多尔衮就是成了唯一的摄政王,再也没有人能制约他了。

  他把皇帝的玉玺拿到自己的府上,大臣们朝拜完顺治后,还要到多尔衮的府上朝拜,甚至,多尔衮还一再提升自己的封号,从皇叔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最后变成“皇父摄政王”。俨然以皇帝自居。

  1648年,贝子屯齐、尚善、屯齐喀等诬告济尔哈朗,说他当年明了解两黄旗拥立豪格,而不进行举报,而且,清军入关的时候,居然让镶蓝旗走在队伍的前面,明显违反了规定,于是,多尔衮削去了的亲王爵位,改为郡王。

  济尔哈朗,再也没有能力与多尔衮抗衡,只能唯命是从。

  再来说一下豪格。

  豪格就比较惨了,现在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是因为他死的比较早。

  在清军还没有入关前,豪格就因为“言语中伤摄政王”,被多尔衮削去了爵位,这个罪名,简直是小题大做,所谓“言语中伤”,估计也就是在背地里对多尔衮骂骂咧咧。

  都被你给挤兑下去了,背后骂几句,再正常不过了,是个人都会这么干,即便是当面骂了,也是很有可能的,要不然还是个爷们吗?

  1644年,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大肆封赏,又重新恢复了豪格肃亲王的爵位,并给他派了一个差事,去追剿张献忠部。

  豪格二话不说,带着鳌拜就上了战场,一路追剿,斩杀张献忠上万人,并亲自射死了张献忠。

  这么大的战功,本来应该嘉奖,但是,多尔衮又找到了豪格的毛病,说他的部下有人冒领军功,把豪格给打入了大牢。

  这事儿整的,一看就是针对豪格,手下犯错,豪格顶多是负有领导责任,给个记过处分就行,真正应该处死的,是冒领军功的人。

  豪格也是太憋屈啊,死在了狱中,年仅40岁。更让她憋屈的是,他死后,他的大老婆,小老婆们都被多尔衮给霸占了。

  再来说说一下索尼。

  清军入关后,索尼晋封为二等昂邦章京,仍然是一个中层干部,不过,他处处和多尔衮作对。

  此时,当年一起发誓拥护豪格的八个人已经分道扬镳,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等人投靠了多尔衮。

  索尼揭发谭泰私自隐藏圣旨,被捕下狱,谭泰也反咬索尼一口,说他私自把内库的漆琴赠与他人,于是,索尼被削去了爵位。

  1648年,济尔哈朗被人诬告的时候,也连带着把索尼处理了,罢了他的官职,把他打发去给皇太极守陵去了。

  最后说一下鳌拜。

  鳌拜是满洲第一勇士,打仗是一把好手,因此,多尔衮继续留用鳌拜,让他为自己冲锋陷阵,但是,打击是不可避免的。

  1644年,清军入关后,阿济格带领鳌拜等人去追击李自成,大获全胜。阿济格狂妄的不行,私下里称呼顺治皇帝为“这个小子”,被人举报。多尔衮让鳌拜和谭泰召集部队,然后,让阿济格当着全体将士的面进行“深刻检讨”。

  此时,谭泰已经投靠了多尔衮,他觉得这样做会让阿济格很没面子,毕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人是一奶同胞,是真正的亲兄弟。

  于是,谭泰就没有召集部队,鳌拜也没有多想,同意了谭泰的意见,结果,因为这事儿,鳌拜被罚了100两银子。

  你说,这上哪儿说理,明明是阿济格犯错误了,最后受到惩罚的却是鳌拜。在谭泰举报索尼的时候,鳌拜也多次为索尼说话,也被处罚几次。

  1648年,鳌拜带兵追剿张献忠,大获全胜回来,手下有个参领希尔良,冒领军功,又被罚了100两银子,这还不算完,4月,又有人翻旧账,说他当年为了拥立豪格,带兵包围崇政殿,是大不敬,被革职为民。

  济尔哈朗被诬陷的时候,鳌拜也没有跑的了,不过,他最后交了罚款,被免于处罚了。

  可以说,在多尔衮执政的6年中,鳌拜无论立多大的功,都不会得到奖赏,反而是不断的被打压,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会扣到他的头上。

  好在,鳌拜和索尼俩人终于熬了出来,1650年,多尔衮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

  守得云开,鳌拜成为辅政大臣

  多尔衮死后,那些他曾经打压过的人,都开始反攻倒算了。

  首先跳出来的就是济尔哈朗,这几年,济尔哈朗是被压的死死地,他早就憋屈坏了,与三位亲王一起联名,历数多尔衮的罪状。

  甚至连多尔衮曾经的手下,苏克萨哈,也跳出来揭发自己的前老板,真是有一种墙倒众人推的感觉。

  最高兴的人,还有顺治皇帝,当了6年的傀儡,堂堂大清皇帝,活在摄政王的阴影下,更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多尔衮居然搞自己的母亲孝庄太后。

  于是,顺治将多尔衮开棺鞭尸,削去爵位。这位大清第一摄政王,生前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悲惨。

  1661年,顺治去世,临死前,他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

  多尔衮死了,顺治死了,鳌拜,才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巅峰时刻。

  这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位居首位,但是,他已经年龄大了,他是努尔哈赤时代的人,历经四朝,已经不怎么过问政事了。

  苏克萨哈是“投诚”过来的,原来是多尔衮的人,靠着出卖前老板,获得了顺治的信任,因此,鳌拜从来没有把他放在眼里。遏必隆是个骑墙派,对鳌拜没有什么威胁。

  因此,鳌拜虽然位居四大辅政大臣之末,但是,他却是妥妥的实权派。

  鳌拜是镶黄旗人,多尔衮是正白旗,当年清军入关的时候,多尔衮把大量的良田都给了正白旗,给镶黄旗的都是一些不太好的地,鳌拜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和正白旗换地。

  原本,鳌拜以为凭借自己的地位,这件事应该办的很顺利,没想到,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联名反对,鳌拜气愤极了,想要把这三个人给处死。

  这件事惊动了小康熙,他心里明白,这三个人只是秉公执法而已,并没有什么大错,因此不同意处死他们,但是,鳌拜还是背着康熙,处死了这三个人。

  康熙留下了眼泪:“没想到,我和我爸爸一样,也成了傀儡”。

  抗命处死这三个人,康熙居然连个屁都不敢放,鳌拜更嚣张了,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

  索尼虽然老了,但是还没有糊涂,他看见鳌拜不可一世的样子,了解他已经忘记了初心,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誓死拥护先帝的热血青年了,变成了一个擅权专政的大老虎了。

  于是,在索尼临时前,他建议康熙尽快亲政,一旦亲政,鳌拜就要还权于皇帝,就能对他形成制约。

  1667年,康熙14岁了,他按照顺治的惯例,也宣布亲政。

  苏克萨哈其实早就看不惯鳌拜了,趁着这个机会,他主动宣布辞去辅政大臣的职务,因为皇帝已经亲政,就不需要辅政大臣了。

  苏克萨哈辞职,其实是对鳌拜的一种逼迫,既然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都辞职了,你鳌拜又有什么理由赖着辅政大臣的位置不走。

  没想到,鳌拜居然连苏克萨哈都敢整,而且,是直接把苏克萨哈给处死了,身为四大辅政大臣最末的鳌拜,居然把排名第二的辅政大臣给处死了,这绝对是惊人之举。

  但是,康熙依然不敢把鳌拜怎么样,因为他刚刚亲政,还没有掌握大权,朝堂之上,到处都是鳌拜的人,康熙也是举步维艰,他只能忍耐。

  1669年,康熙召鳌拜过来商量事情,鳌拜全无防备,在他眼里,康熙就是整天和一帮小屁孩玩摔跤,不务正业的皇帝,没什么好担心的。

  没想到,就这这一帮玩摔跤的布库少年,擒拿住了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康熙定下他30大罪状,打入大牢。

  康熙去牢中看鳌拜的时候,鳌拜掀起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一刀刀疤痕,他说:“这些,全部都是为了大清国而挨,其中一个刀疤,还是为了救皇太极才留下,我是大清的功臣啊”。

  康熙心软了,他也了解,鳌拜是功臣,没有他出生入死,没有他当年立挺豪格,皇位就不会落到顺治手里,也轮不到他康熙来当皇帝。

  因此,康熙并没有处死鳌拜,只是把他囚禁了起来。

  但是,从拥有绝对权力的辅政大臣,到低落人间的大牢,这种巨大的差距,让鳌拜接受不了,没多久,他就病死在了大牢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索尼做到了,鳌拜却忘了初心,这也是他最终落得囚禁之死的原因。

  原本,他是可以留名千古的,惋惜,一念之差,错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