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母校:宋美龄对威尔斯利大学的深情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宋女士微笑着在威尔斯利大学贵宾芳名录上签字
首度回母校访问的宋女士,周围都是赶来和她欢聚的同窗好友。她们在大学本部前合影。
在
日本
《国际写真通信》1953年6月号上,我发现了两整版关于宋美龄回美国母校访问时的图文。有关宋美龄的
历史
照片在国内已流传很多,但这组宋美龄重回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照片好像还从来没有在国内出现过。
附在这组图片旁的日文说明文约有一千来字,标题是“
蒋介石
夫人——支撑国府幕后的斗士(国府を支える荫の斗将)”。文中大部分内容是讲宋美龄的生平。只有一小部分是介绍这次的行程及短评。
我将这部分内容编译如下:
1953年春天一个晴朗的日子,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斯利大学(WellesleyCollege,MA)校园里迎来了一位举止高雅的穿着旗袍的五十多岁的中国女性。三十多年前她曾经是这所大学里的一名普通学生,在该大学1917年的毕业生档案里还保留着一张她当年的照片,照片说明上没有任何评语,只写着“Mayling.O.Soong”。
望着母校道路两旁的参天大树,宋女士对陪同她参观的玛格蕾托?库拉普(MargaretClapp)校长感慨地说:“树长大了,我也变多了。”
宋女士走出这所大学之后的人生的确变了,而且变得令人难以置信。谁能想到,当年那个默默无闻、说话还有点腼腆的中国女学生,几十年后竟成为中华
民国
最具权力和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对于威尔斯利大学来说,如今的宋女士是她们最引以为荣的校友,威尔斯利大学以培养出了这样一位卓越的中国女性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当库拉普校长得知宋美龄这位当时最著名校友要重回母校时,她激动不已。宋美龄来的那天库拉普校长不但全程陪同,而且还特地叫来宋美龄当年的多名同窗好友,聚在一起专门为她举行了欢迎会。
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位于威尔斯利镇,在波士顿西约十二里,是全美顶尖的十大学府之一。与哈佛、耶鲁等都市型名校相比,威尔斯利则属于典型的乡村型学校。灰红色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仿古建筑掩映在古树丛中。在美国,威尔斯利以其对学生“个别注意”的特殊教育风格著称。1913年宋美龄从佐治亚的卫斯理安转学来这里,是因为那年一直和她在一起的姐姐宋庆龄离校回国,方便在哈佛念书的哥哥
宋子文
照顾她。
在南方贵族学校学习了五年的宋美龄,开始时不习惯待在这个乡村式的大学。据说,开学的第—天,因为不喜欢这里,她曾走进校长办公室,宣称:“唔,我估计,在这儿我不会待很久。”然而,这个有个性的女孩很快便适应了这个注重个性教育的名校,同学们也很快喜欢上了穿着和她们同样的像水手服那样的制服、但长着一副东方面孔、拖着一条又黑又亮的辫子的中国少女。
威尔斯利1938年2月号的期刊用这样一句话描述宋美龄:“她是一个有才华的学生,主修英国文学和选修哲学。”
据说,宋美龄特别喜欢亚瑟王骑士传奇故事中的激烈战斗场面。这门课由当时颇负盛名的教授维达?斯卡德讲授。四年中,她还学了法语和音乐(理论、小提琴和钢琴),还选修了天文学、历史、植物学、英文写作、圣经史和讲演。
1917年,宋美龄以该校最高的杜兰荣誉学位毕业。老师给她写的鉴定是:“在我的印象里,美龄是一个颇有风趣和内涵力量的人,不像宣传所描绘的那样多愁善感。然而,她对权威总是具有发自内心的恭顺。饶有兴味的是她那独立思考的性格——对一切都有一套了不起的见解。她总是提问思想的本质性问题。”1942年是宋美龄从威尔斯利大学毕业的二十五周年,有人发起在大学中捐资成立一个“美龄基金会”,即时集资两万美元相成其事。基金会在10月成立,典礼邀请了
胡适
和林语堂等作专题演讲。宋美龄除了在基金会成立当年从重庆具函道谢外,后来还陆续送了不少捐款。“美龄基金会”从1942年一直保存至今,宋美龄和威尔斯利大学的感情之深,于此可见一斑。
1943年宋美龄首次重返母校,十年后的1953年,她又回到威尔斯利。每次回来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她的那些同届毕业生们赶到这里来与宋美龄相聚。老同学相会,排除一切客套,促膝而坐,谈笑风生,闲叙话旧,十分亲热。
1943年那次回母校,她“打破校规”身穿便裤,在校园参观。为此还有过这样一个小插曲。20世纪40年代的威尔斯利校风仍相当保守,禁止学生穿长裤,只能穿裙子。看着中国“第一夫人”穿着长裤在校园中和学生散步聊天,一位学生问校长:“我们可以穿长裤了?”校长幽默地答道:“你们若有蒋夫人那么聪明就可以穿长裤。”
威尔斯利这座美国著名的女校当然不只出了宋美龄一位
名人
,在宋美龄之后,著名中国女诗人冰心(比宋美龄晚十一年入学),美国前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美国前驻联合国女大使AnneW.Patterson,美国前第一夫人、现任国务卿的希拉里等也都毕业于此。
在日本《国际写真通信》上的这篇报道的最后部分是这样写的:
宋美龄女士现在已经回到了台湾……她正静静地等待着反攻大陆那一刻的到来。毫无疑问,时机一到,她就会坚定地站在丈夫身边,义无反顾,奋斗终生。
虽说如此,不管中国的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管她还能起到何等的作用,宋女士的名字确已铭刻历史,其地位无可动摇。
威尔斯利大学理当以她为荣!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国际写真通信》刊出这篇报道的时候,中国大陆已易帜三年,
朝鲜
战争也已打了两年多,东亚的政治格局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启,业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日本刊物大幅报道宋美龄的行踪,并期待她在“反攻大陆”中有所作为,正是那个特定时代的某种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