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啥必须得死(岳飞为什么必须得死了)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岳飞之死,罪魁祸首不是秦桧,而是赵构。站在赵构的角度,为了稳固皇权,岳飞不得不死;为了与金国的交易,岳飞不得不死,最后为了稳固朝局,岳飞不得不死。
公元1122年,岳飞参军,时年20岁,由于作战勇猛而富有智谋,很快就在军队中崭露头角。八年之后,岳飞引起宋高宗赵构的关注,将他召见进宫;对他大家赏识。自此,岳飞的仕途开始变得一帆风顺,仅过三年,就被赵构封为神武后军统制,并赐“精忠岳飞”锦旗一件;随后,又将牛皋、董先、李道诸将所部,划归岳飞节制,自此岳家军成为了一只南宋时期重要的军事力量。
这个时期的二人,臣报君恩,君思臣忧,堪称“君臣合作之楷模”,但是在几年之后,为何以杀戮的方式结束了这场“君臣佳话”呢?
其实原因有很多,有人说是秦桧的构陷,但这也仅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赵构,对他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确保自己的皇位牢固
赵构的父亲是宋徽宗赵佶,母亲是显仁皇后韦氏,自幼便比较聪明,早在岳飞参军之前,就已经被封为“康王”,在靖康之难后,成为全国的兵马大元帅,随后转战大名府、东平府等地,最后南下建立的南宋王朝。
在南宋建立之初,宋微宗及宋钦宗虽然被金人掳去,但是还都尚在人世。岳飞身为武将,在协助赵构建立南宋王朝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赵构看重他的原因,所以在稳固了防线之后,便将他放到了北伐的大军之中。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岳飞却在北伐的过程中,喊出了“迎回二帝”的口号,这让赵构很尴尬,也很不爽。但是岳飞毕竟是自己的爱将,对此他无法言明,只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其实,岳飞在第一次北伐之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觉得不妥。所以,在1137年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岳飞就不再提及“迎回二圣”的口号,而是改成了“迎天眷还朝”,这让赵构的心里终于好受了一点。
接着,赵构就又筹划了第三次北伐,但是,在北伐的过程中,赵构有了新的想法,在他想来,如果迎回了“二圣”,他们之间的关系,势必将陷入动荡,所以最后决定放弃北伐,将岳飞用十二道金牌招了回来。而岳飞对于取消北伐的行动,感到非常的不解,回来之后岳飞“生气了!”,选择了回家归隐,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而关于这个问题,赵构其实相当远比岳飞复杂,在赵构看来,此次岳飞在朱仙镇大捷之中,以500百精兵打败金兵10万,这样的岳家军已经越来越强悍了,如果再次进行北伐,待岳飞占领北方后,岳飞是否还受到他的控制,这让他非常担心。再者,岳飞“任性”不是没有先例,早在前几年,岳飞就因为争取兵权的过程中,这么干过,那么未来还会不会这样做呢?在他想来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在取得大捷之后,宋高宗认为,北方边患已经得到解决,剩下了不再是安全问题,而是如何处理武将做大的问题。“黄袍加身”的事情,他的祖先干过,他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所以将岳飞紧急招了回来,并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军权。这次,面对岳飞的“小性子”,赵构没有妥协,君臣之间的信任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这为岳飞在之后成为“弃子”埋下了隐患。
二、岳飞是交易的筹码
随着北方战争的胜利,南宋在于金国的谈判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但是赵构,由于在早年一段时间,曾经以质子的身份,在金国待了一段时间,对于金国的军事实力,比较了解。俗话说“无知者无畏”,但是赵构却是非常清楚地知道金国的强大,所以在他看来,想要击败金国,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在取得一定优势后,就主张“和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