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仲在治理齐国时(得益于的管仲改革,齐桓公霸业共持续了多少年?())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在我国古代,齐恒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的成功霸业,主要得到了他的智慧国相辅佐—管仲的奇谋良策。
管仲,(约公元前747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管子,颍上人(今安徽省颍上县)。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被齐恒公拜为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管仲运用奇谋良策,使齐国一匡天下,辅佐齐恒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并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和启迪。那么,管仲究竟有哪些奇谋良策,辅佐齐恒公成就春秋霸业呢?
富民强国安邦之策,奠定齐恒公春秋霸业坚实基础
一次,齐恒公召见管仲,向他坦率地表示了霸业宏愿,并希望管仲为之出力。齐桓公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管仲向齐恒公阐述了自己“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治国理念和酝酿已久的富民强国安邦之策。
在齐恒公全力支持下,管仲在齐国实施了全面改革。在政治方面,他改革行政体制,把全国分为二十一乡,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精细组织机结构,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改革用人制度,建立一套严格的各级官吏选拔考核奖惩的制度办法,推举国中“慈孝、聪慧、拳勇”出众者,选贤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袭制,扩大了人才来源,成为后世科举制的雏形。
在经济方面,管仲把“富民”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实行盐、铁国家控管专卖,实施“四民分业”的专业化管理(即把国民分士、农人、工匠、商贯四个类别,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区域,以便提供良好安稳环境,促进相互交流。同时在国家征收赋税时,实行在“均田分力”基础上的“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
然后,“相地而衰”,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扩大对外开放,鼓励鱼盐出口,欢迎各国商人前来齐国经商,进一步搞活经济。
在军事方面,改革兵制,实行分乡管理,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兵民合一,农忙务农,闲时军训,战事出征,不断提高战斗力,为以后大规模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在社会方面,坚持“德、法”共治。在“德”治上,以人为本,重视民意,推行礼法并重,对国民进行道德教化,同时在“法”治上,严格执法,公开执法,以法治国;在治国方略上,又实行平衡调节政策,讲究平衡,均权利益。
即宏观上摒弃重本轻末、重农轻商观念,倡导经济多元化发展,相互补充,彼此促进,以求平衡,微观上调节各方利益分配(采取“夺富予贫”方法,向富者征收消费税,限制富人进入某些行业,以免与民争利,同时,对贫者要采取扶贫政策,“厚其生”、“输之以财”、“振其穷”等)。
通过全面的改革,齐国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实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原本衰微的国势亦迅速上升,从而初步实现了民富国强之目标,为齐桓公的春秋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