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寻找传奇英雄杨子荣的身世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杨子荣在剿匪中牺牲
1945年日本投降的那一天,29岁的杨宗贵瞒着老娘和妻子,以自己的字“子荣”去报名参军。此前,他曾闯关东在东北漂泊了十几年。关外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他了如指掌;在城镇里帮工学徒时,他对行会帮派、三教九流,甚至土匪、地痞的黑话都略知一二。这种广泛接触社会、熟悉社会的生活履历,为杨子荣日后成为侦察英雄做了极为重要的铺垫和生活积累。尽管他参军时因为年龄偏大,起初被分配当了炊事员,但是他超常的智力和敏捷的思维,还是被首长发现了。他被挑到侦察排不久,就出色地完成了首长交办的侦察任务,很快就被提拔为班长,转年就升任为侦察排长。
这时,牡丹江二团的曲波等团首长分别率领小分队,向潜伏在林海雪原里的土匪汉奸残余势力发起进攻。杨子荣是曲波小分队成员。 1947年的除夕夜,杨子荣带孙大德、魏成友等5名战友到夹皮沟侦察座山雕的行踪,半路上遇到了下山的土匪,杨子荣用黑话表示:“我们是奶头山的人,想投靠三爷。 ”这样,他们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进了匪巢,把座山雕骗下山来,一网打尽。
1947年2月19日,《东北日报》在头版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报道说:“牡丹江军分区某团战斗英雄杨子荣等六名同志本月二日奉命赴蛤蟆塘一带便装侦察匪情,以机智巧妙方法,日夜搜索侦察,当布置周密后,于二月七日,勇敢深入匪巢,一举将蒋记东北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座山雕张乐山以下25名全部活捉。创造了以少胜多歼灭股敌的战斗范例。战斗中摧毁敌匪窝棚,并缴获步枪6枝、子弹640发、粮食千余斤。 ”
在智擒座山雕16天之后,杨子荣随曲波带领小分队20余人追击土匪郑三炮。早春2月的牡丹江寒夜,还是异常的寒冷。战士们走了一夜,半夜烤火取暖时,枪管出了霜,再走时,枪栓就冻住了。谁也没料到,疲惫造成的这百密一疏,酿成了英雄的悲剧。
天亮之后,小分队发现了土匪的窝棚,郑三炮就隐藏在里面。杨子荣抢先一步,堵住了棚口。郑三炮是个枪法很准的惯匪,他发现被包围之后,躲在窝棚里的死角处不动弹。杨子荣举枪一勾,没有打响,孙大德接着开火,也没打响。这时,郑三炮等人朝外开枪,杨子荣不幸中弹牺牲。曲波立即指挥战士们扔手榴弹,炸开了窝棚,消灭了郑三炮。
杨子荣的遗体被小火车运回了海林县,停放在县中学,前来瞻仰的民众络绎不绝。几天之后,团部为杨子荣举行了葬礼,首长和战友们无不为杨子荣的死而扼腕痛惜。
为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杨子荣所在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 “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2009年9月14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杨宗贵就是杨子荣
曲波参加了杨子荣生前的最后一场战斗,目睹了杨子荣不幸牺牲的全过程。为了让这位传奇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他在小说《林海雪原》中,让杨子荣也和战友们胜利地随同部队南下,参加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斗。
但杨子荣的身世却一直是个谜。海林县委决定寻找英雄的身世,以海林县民政局烈士陵园管理站站长关会元为首的4人调查小组开始了漫长的调查访问。半年后,终于在山东牟平县宁海镇一个叫圩峡河的村庄里找到了线索。谁也未曾想到,就是这个很不显眼、又不富裕的小村庄,出了一位名扬天下的传奇英雄。
关会元终于查找到重要线索,一个叫杨宗福的老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
杨宗福对杨子荣的长相、性格、参军时间的述说,与曲波、孙大德、魏成友等诸多战友的回忆吻合。再加上多个线索反映:杨子荣有个媳妇叫许万亮,1952年病逝了。杨宗福老人也肯定了这一点。
综合以上情况,调查组认为:杨宗贵和杨子荣为同一个人。但他们未能搜集到杨子荣的生前照片。
6年之后的1974年春天,一张已经泛黄的旧照片辗转寄到了关会元手中。这是当年一位战友保存的杨子荣生前在庆功会上披红戴花的照片。关会元激动万分,当即请人将这张唯一存世、弥足珍贵的老照片翻拍放大,然后专程到北京找了曲波和姜国政等人。老战友们一看照片,惊呼道:“是从哪儿找出来的呀?这就是杨排长呀? ”
照片又被关会元送到圩峡河。杨宗福老人见到照片时,老泪纵横,泣而无语。村上的老人异口同声地指着照片说:“这是宗贵呀! ”
1983年,东北烈士纪念馆举办了“杨子荣事迹展”,并且派人拿着杨子荣的照片来到圩峡河村。此时杨宗福已经是70高龄了,接过照片,看到自己的弟弟杨宗贵,老人忍不住再次泪水滂沱而下。
其实,杨宗贵在东北时,已经把名字改为“杨子荣”,但在老家,却没人知道他这个名字。 1966年,正当《智取威虎山》唱得如火如荼时,杨子荣的母亲宋学芝老人离开了人世。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老人也不知道,她亲手贴在炕头上的宣传画里的传奇英雄,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牵肠挂肚的亲生儿子杨宗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