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能吹牛的武将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

历史网 2023-12-25用户投稿

目录导航:

  1. 三国最能吹牛的武将
  2.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
  3. 三国中曹真真的无能吗
  4. 为什么说三国无正史
三国最能吹牛的武将

一提起三国最搞笑的“名将”人们肯定会想起那位“大斧饥渴难耐”的上将潘凤:牛皮上天人头落地,在十八路诸侯面前丢了大脸。

但是我们细看《三国演义》原著,潘凤还真没吹这大话,这话是某位导演替他说的,当时潘凤一声不吭提着斧子出去,转瞬之间就被华雄斩于马下。早早就领了盒饭的上将潘凤,确实不是三国最能吹的武将——作为原著中的路人甲乙,潘凤根本没机会吹牛。

当然,同样使大斧的“零陵上将”邢道荣,也排不进三国三大“吹将”行列,“邢道荣可敌张飞赵云”,是零陵太守刘度之子刘贤说的。邢道荣是很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的,他是打不过就跑,跑不掉就投降:“道荣轮大斧来迎(张飞),战不数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前面一员大将(赵云)拦住去路,道荣料敌不过,又无处奔走,只得下马请降。”

真正见于三国正史的“三大吹将”,首先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马谡马幼常,在马谡嘴里,连诸葛亮也不如他:“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

马谡是有骆驼不吹马,如果诸葛亮听了这番话,可能早就大耳刮子扇过去了。

不管诸葛亮在不在身边,马谡就都敢放开来吹:“我在小孤山上安营扎寨,倘若魏军到来,定然杀他个片甲不回!”

王平怎么劝都没用,因为马谡这时候吹牛吹得连自己都相信了,什么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真张郃,统统不放在眼里:“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

这也难怪,诸葛亮诸事尚且问他,马谡简直可以算“三国第一智将”了。但就是这位认为自己强于诸葛亮的三国第一智将,在正史中被张郃轻松击溃,在演义小说中被司马父子饿得头昏眼花,最后只好把自己绑起来送到诸葛亮面前。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刘备是“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

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三国中曹真真的无能吗

绝对不是!

曹真在演义里是个白痴。既不会打仗,屡败于诸葛亮,受挫于司马懿;为人又小气,最后给司马懿气病,诸葛亮再写封信给他,把他气死了。而正史中的曹真,除了儿子生不好,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演义中曹真能当上大将军,是因为他姓曹。曹真确实姓曹,但“大司马蹈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曹真当上大将军,靠的不是“亲戚之宠”,而是自身的能力。如果有贡献很高的的谋士和将领,我想都有被三国演义大幅的度的提到,不过在三国经济发展上,有很多刚正不阿而且能力很强的文官是没有被记载,或者只是被略略提过!因为三国演义主要是讲军事,而不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靠文官而不是谋士和将领!

就算说说军事才能,曹真也不弱,当年刘备在汉中斩了夏侯渊,大有灭魏之势,在如此紧要的关头,是曹真督徐晃部,前去救火。之后曹丕三路大军攻吴,曹真先是击破吴将孙盛,又令夏侯尚击退了前来增援的诸葛瑾。彻底包围江陵城。曹真每次出征行军,都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军中赏赐不足时,往往以自己的家财分赐给将士,所以士卒都很愿意为其效力。

唯一可惜的是,曹真没有一个好儿子,曹爽一手葬送了曹魏的天下

为什么说三国无正史

《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真正三国的差异确实是存在,且不小的。毕竟作为一部通俗小说,它成书的目的并不是记录和阐发历史,所以其中的内容自然并非是完全符合史料的记载。

此外,罗贯中本非史学家,自然没法做到准确记下三国所有的历史事件、人物,出现纰漏在所难免。

再加上他为了宣扬仁治的思想而刻意美化了刘备,最终就导致了《三国演义》与史书相去甚远。

人们说《三国演义》偏离史实,自然是因为其中的内容确实存在许多小说凭空创作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