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盔甲有哪几种 战国时候没有金缕玉衣吧

历史网 2024-02-04用户投稿

目录导航:

  1. 古代盔甲有哪几种
  2. 战国时候没有金缕玉衣吧
  3. 汉朝头盔种类
  4. 汉代金缕玉衣的特征
  5. 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为啥
古代盔甲有哪几种

1、锁子甲。锁子甲也被称作为“环锁铠”,使用铁丝或铁环套环环相扣制作而成,形如网锁,唐代极为盛行。

2、秦将军铠甲。这种铠甲为将官所穿。胸前、背后都绘有花纹,由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整体编织用料十分豪华。

3、明光铠,“明光铠”比较有名,圆护以铜铁等金属制成,抛光度很高。

古代盔甲有哪几种 战国时候没有金缕玉衣吧古代盔甲有哪几种 战国时候没有金缕玉衣吧

1.山文甲

山文甲是中国古代防御最好的盔甲之一,因其甲片形状如汉字的“山”字而得名,其札法十分独特,为“错札法”,即通过甲片与甲片互相枝杈咬错成甲。据说如果甲片制造精巧划一的话,制成全甲甚至不需一个甲钉,不需一缕丝线。山文甲自唐代逐渐被广泛应用,成为宋明时期常见的甲式,堪称中式甲的典范,西方人称为“中国之星”。

2.棉甲

在中国战场上火器出现后,传统的重型铠甲变得不堪一击,对早期火器有很强防护力的棉甲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在棉布之间装有铁片的布面甲,最早出现在元代,盛行于明清,尤其以清朝八旗棉甲为代表。棉甲制作容易,不像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产,而且重量轻,有较好的防寒保暖效果,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堪称早期火器的克星。

3.步人甲

步人甲是宋朝步兵用的重型铠甲,堪称中国古代铠甲中的巅峰之作,其防御力非常出色,可硬刚骑兵的存在,是在辽金铁骑下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的重要装备。此甲的特点就是将一个士兵从头到脚全身都用盔甲包裹起来,全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一般重量达58宋斤(1宋斤等于1.2市斤)以上,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

4.明光铠

明光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种铠甲,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三国时期曹植所做《先帝赐臣铠表》,到唐朝时真正开始大规模使用,是唐朝十三甲之首。此铠甲拥有超强的防护性能,前后都有以铜铁等金属制成的圆护,这种圆护被打磨的非常光滑,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因而得名“明光铠”。不过明光铠太重,一套36公斤,只适合精锐骑兵穿戴。

5.甲骑具装

甲骑具装即人甲和马甲的合称,是古代重装骑兵的防护装具,历史上有名的铁浮屠就属于甲骑具装,具有出色的防护性和震慑力。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甲骑具装最辉煌的时代;唐以后,甲具重骑兵因机动性问题,逐渐被马不披甲的轻骑兵所取代;直到金人的铁浮图被岳飞的长刀大斧杀破之后,具装甲骑便从中国历史中逐渐消失了。

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甲又名铠,《释名·释兵》:“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国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出现用铁制造的铠,皮质的仍称甲;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

铠甲的原身原为铁甲,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各代铁铠甲往往因材因体而制,形制繁多。汉代称铁甲为玄甲,以别于金甲、铜甲。汉代军队已普遍装备铁甲。据测定,当时铁甲片由块炼铁锻成甲片后,再退火脱炭,具有韧性。

穿用者躯干及屑至肘部均用铁甲围护,铃形如半袖短衣。唐代的铠甲形制多样,据《唐六典》记载有十三种:即明光甲、缀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予甲、马甲,主要供步骑兵使用。宋代以后,虽然火器出现,但铠甲仍然是重要的防护装备。

宋代镜甲有钢铁锁子甲、黑漆濒水山泉甲、明光细网甲、明举甲、步人甲等数种。

明代着眼减轻镜甲遵量,每付减至40斤至25斤,多为铁阀甲、锁子甲。

清朝前期装备的铠甲承袭明代工艺传统。又吸收了各族制甲工艺的优点,铁甲防护能力和外规装饰都有进步。故富博物院存清高宗弘历御用铠甲,由铜盔、护项。护膊、战袍、护胸、铜镜、战裙、战靴八部分组成。

甲衣内衬钢片,明哈片、哦疆边、饯袍上密缀铜星,一般武士的铠甲,制成坎肩、马蹄袖袍型式。战袍外绣花,密缀钢星。清末操练新军,改着西式军装,铁铠甲废止。

1 古代盔甲主要有铁制、青铜制、锡制和木制等几种。
2 铁制盔甲因其坚硬耐用而被广泛使用,而青铜制盔甲在早期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在较晚的时期则逐渐被铁所取代。
锡制和木制盔甲虽然较为轻便,但抗压强度不够,仅被用于较为特殊的场合。
3 盔甲的种类与制作材料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也会有所变化。
例如,早期中国的盔甲多为铁制,到了汉朝时期则开始以青铜为主要材料,而日本古代的武士则发展出了以铁砂为原料制作的“铁砂盔甲”等特色盔甲种类。

战国时候没有金缕玉衣吧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战国时期没有金缕玉衣。

战国时期,虽然没有金缕玉衣,但却有着类似于金缕玉衣的随葬品。

比如,会在逝者的面部盖一块布,在盖脸的布上,缝有制做的代表眉毛,眼睛鼻子式样的玉片。

身体上也会有玉做的玉片,类似于玉片被子和床单。

而到了汉朝,才是金缕玉衣正式登场的时候。而且,最早的金缕玉衣是汉惠帝时期。再早了就没有金缕玉衣的记载了。连汉高祖刘邦都没有金缕玉衣。

由于金缕玉衣的制作非常耗时耗材料。所以金缕玉衣从兴起到截止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金缕玉衣,用金丝穿起玉片,对过世的尸体穿戴起来,表示永享富贵荣华。

金缕玉衣始于战国时代,三国时魏主曹丕禁止再用金缕玉女。现在仅存世一套金缕玉衣,绝对孤品。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古代人认为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朝头盔种类

▲汉代鲜卑盔甲从甲上说,汉代的铁甲比较单调,都是锻打甲片缀连而成的铁札甲,无非是有的甲片大点,有的甲片小点,然后结构上有些许区别罢了,但是要说头盔的话,两汉的盔型还算是比较丰富的,值得来说一说。

先说第一种,汉朝之前是秦朝,秦朝之前是战国,那众所周知,盔甲这东西有传承,汉代的盔甲,多多少少都有秦代以及战国时期的特征留存,这第一种头盔便是典型,由于没有准确命名,我姑且称其为“头颈全包式方片札盔”好了,这名字我就随便一起,您就随便一听,要是哪天专家给它起名字了,我再改过来就是。

“头颈全包式方片札盔”的特点有这么两个,一是用方形或者接近于方形的铁甲片编成;二是防护全面,除了脸露在外面,头颈都防护到了。这种盔最早的雏形是燕下都出土的铁盔,到了秦朝时期,这种盔应该就发展的很成熟了,为啥这么说呢?

这证据就是秦陵出土了大量类似形制的石质明器盔甲,明器这个东西有个说法叫事死如生,大量类似形制的明器陪葬,那说明在秦始皇生前的时候,这种盔已经很常见了。

▲徐州博物馆楚王墓头盔全包式盔的甲片都比较大,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众所周知那人的脑袋是圆的,因此头盔也得是圆的,就算不能是圆的,起码也得尽量是圆的,那么,如果你用较大的甲片来拼头盔,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拼出来的头盔比较支楞,不够圆,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也不难,那就是你把甲片本身敲出弧度,不过这可就又费工时了。

汉代金缕玉衣的特征

形如铠甲,在用玉制成的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而成。

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可独立拆卸。

金缕玉衣是汉代厚葬风俗的产物。一方面是儒家思想“君子贵玉”的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长生不死,羽化成仙的美好祈愿造成了厚葬之风盛行,这恰好又与儒家教义中的孝子悌弟思想相吻合。汉代人认为葬玉可以尸身不腐,所以不遗余力的用各种玉作为陪葬品。玉衣便是当时葬制中规格最高的一种。金缕玉衣也成为汉代君王们希望完成羽化登仙梦的重要载体。

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为啥

1、这句话可以稽考的最早出处,来自汉代名将周亚夫之口。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绛侯周勃的次子,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汉景帝时,周亚夫被封为车骑将军,后因平叛有功,官至宰相。

2、汉刘邦建立政权后,儒生叔孙通帮他建立了汉朝的宫廷典章礼仪,之后文武臣子见君王必须下跪叩头行君臣大礼。当时武将身上的征战甲胄很厚重坚硬,弯腰下跪都不行,且穿脱不便,所以周亚夫身披甲胄见君王时口称“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意思指臣下身上穿着铠甲,请原谅我不能行君臣跪拜之礼,以作揖代替。

3、【字词解释】

甲胄:指盔甲,以牛皮、兽皮、金属片等制作而成。

恕:原谅。

君臣之礼:即跪拜之礼。

4、出处:

根据西汉史书的记载,文帝时期,北匈奴经常侵入边境,烧杀抢掠。汉文帝于是任命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人为将军,分别领兵出京,在边境布防。有一次,文帝亲自到各营抚劳将士。待汉文帝来到中军营,周亚夫出迎,手执着兵器,只是鞠躬作揖说道:“末将有甲胄在身,不敢跪拜,请陛下允许臣以军礼相见。”汉文帝闻言,悚然改容,派人传旨给周亚夫说:“皇帝敬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