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哪个早 隋朝大运河和京杭运河时间
历史网 2024-03-05用户投稿
目录导航:
- 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哪个早
- 京杭大运河哪个年代修的
-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时间和人物
- 隋朝大运河起止点和终止点
- 大运河各段通航时间
京杭大运河早
大运河是中国古人在平原地区开凿的人工河道,用以发展漕运,沟通南北物流。大运河是泛称,分为三大部分,即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大运河。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被称为“隋唐大运河”,其实大运河并不是隋朝最早开凿的,早在春秋末年,吴国人就开凿了三条人工运河,即胥溪、邗沟、黄沟。
其中的胥溪运河开通后,吴国人可以从太湖出发,沿着胥溪向西,直达芜湖后转入长江,再经过长江,沿着栅水、巢湖一带进入北方的淮水。
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下令开凿邗沟运河,希冀称霸天下,把势力范围扩展至黄河流域,后世史家因此称夫差为“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
战国时期,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四月,魏惠王魏罃[yīng]把国都安邑(今属山西夏县)迁至大梁(河南开封),开凿鸿沟,将黄河、济水、淮河、长江相连通,贯通南北,使得魏国经济逐渐发达,大梁成为富甲天下的国际大都市,后被誉为“北方水城”。
秦始皇为征伐百越,开凿了灵渠,连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自此,黄河流域可以直达岭南地区。
新朝时期,鸿沟水系因黄河决口遭到严重损毁,东汉明帝在位时期,派治河官员王景,对鸿沟运河进行了修复,为五百多年后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奠定了基石。
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正月,曹操为扩展势力,在河北开凿运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淇水是黄河的支流,可以通过黄河向北开通航道。
曹操在淇水口(河南淇县东),以“大枋木”作堰,把淇水引入白沟,向东与清河等水系连通,后期,北方运河时而开通,时而淤堵。
《隋书》记载:为征讨高丽,解决北方漕运难题,大业四年(608年)春天,隋炀帝下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征发河北诸州郡男女一百余万人,开通永济渠,将山西沁源的沁水和黄河连通,北达今天的河北涿州、北京一带。
这条运河全长约两千华里,水面宽达十余丈,可通过大型的龙舟。
大业六年(610年),南起杭州,北达涿郡的是隋唐大运河全线贯通。
唐朝时期,隋唐大运河一直畅通无阻。
《元和郡县志》记载:“永齐渠在县西郭,内阔一百七十尺,深两丈四尺。南自汲郡引清、淇水,东北入白沟,穿此县入临清……隋氏修之,因名‘永济渠’”
唐朝人又在永济渠两侧开凿了长丰渠、无棣沟等运河,使得黄河北部平原的水系异常发达。
宋朝时期,永济渠被改称御河,为皇家御用河道,保持一年四季不断流,
京杭大运河早于隋唐大运河。
中国运河有两个系统:一个叫京杭大运河,另一个叫隋唐大运河。它们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河,时间不同,地理不同。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到南宋后期,河道淤塞,运营了500多年的该河道彻底废弃。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京杭大运河哪个年代修的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京杭大运河是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挖成的,最早开凿于隋朝,隋炀帝于公元605年开凿,元朝时期改道,缩短了京杭之间的距离。隋唐大运河与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是有所区别的,因为隋唐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而今天的大运河已经离洛阳很远了,今天的大运河是元朝的时候的原来的基础上,把大运河改直了,原来是不经过山东省的,现在就经过了,再由于历史上黄河几次改道,使得原来的运河已经大部分被掩埋了,今天的大运河主要是清朝的时候修建的,而且今天的大运河比隋唐大运河要短很多,它在山东济宁以北的河段现在已经不能通航,只有以南的这段还能通航。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时期始凿,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时间和人物答: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
1.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
2.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605年到隋朝灭亡)
3.元朝时,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时期,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到隋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杨广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广又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大业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这条全长全长1700多公里的大运河如同一条将物产丰富的南方通过经济上的手段与北方连系在一起,南方不再独立于帝国之外的飞地,而北方边境军队的粮食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隋炀帝杨广不顾实际,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从而直接导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隋朝隋炀帝杨广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隋朝大运河起止点和终止点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北到涿郡,今北京一带,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中心为洛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2020年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4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以洛阳为中心,全长一千七百余公里,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
隋朝大运河于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分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南粮北运,一是为了满足长安、洛阳地区的粮食需要,二是为征伐高丽做准备。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进一步便利了南北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隋朝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由于工程浩大,征发频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激化了隋朝的阶级矛盾。再加上大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多次利用大运河到江南巡游,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又进一步促使国内矛盾激化和爆发,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短命而亡。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从洛阳为中心,往南直到杭州,往北直到北京,而隋唐大运河的开通全程将近2700公里,跨越了将近10个维度。如果按照现在地理图来看的话,横跨天津,河北,北京,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8个省市。
隋朝大运河的整个拓宽和修建过程,所耗费的人力是极其巨大的,在河南、淮北诸多郡县当中,征调将近百万人只为了去修一个通济渠,而除却通济渠之外还有诸多渠道需要贯通,需要南北进行大贯通,在这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隋朝大运河,一共有四段分别为江南河段、坎沟河段、通济渠段和永济渠道。除去这四大段之外,还有其余的连接点,将钱塘江,黄河,长江,海河,淮河5大水系进行连接。
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其中,与黄河交汇于开封(今河南开封),与淮河交汇于山阳(今江苏淮安),与长江交汇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各段通航时间目前,京杭大运河在黄河以北正分段实现通航。2019年10月3日,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旅游通航仪式举行,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正式通航。2020年5月,《天津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提出分时、分段、分区域旅游通航的目标。
天津市明确提出实施三个旅游通航区,总长约31.4km,其中涉及武清南蔡村镇—筐儿港水利枢纽旅游通航段长约8km,通航时间与北京、河北保持一致,为每年4至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