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写晋朝历史比较客观全面的书 西晋历史笔记初一下册

历史网 2024-03-06用户投稿

目录导航:

  1. 有哪些写晋朝历史比较客观全面的书
  2. 历史关怀的史实
  3. 世说新语初中常识考点归纳
  4.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意思
  5. 三国演义101到110回读书笔记
有哪些写晋朝历史比较客观全面的书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万绳楠,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为陈寅恪的关门弟子。毕业后即弃笔从戎,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任教于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系安徽大学历史系创办者之一。

关于本书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文明史中极为混乱的时期。如果从董卓入京算起,到隋朝统一共有391年,除了西晋有过短暂的和平之外,几乎全是战乱时期,期间建立的政权和王朝加起来有数十个之多,一般人看这段历史很难弄清其中的脉络。但是这段历史又是不可忽略的,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存在,才催生出一个包容各种民族、各种信仰、各种阶级的全新的中华民族。本书从三国时期写起,一直到隋文帝统一天下结束,将这期间的各个关键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本质都一一做了解答。

核心内容

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从表面上看是一部战乱史,本质上其实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在这近四百年间,士族由盛而衰,寒族登上历史舞台;汉人与胡人文化融合,互取精华;王朝仍以儒学为正统,却可以释、道兼容。正因为有了这近四百年的积累,中华民族才能够以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重新矗立于世,才会有隋唐盛世。

在晋朝整个过程中,八王之乱后就是五胡乱华,这一系列事件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黑暗的一面,其血腥残暴,政权割据之多,有谁愿意提起?这样一个王朝在历史上也算是相当烂了。你小时候被欺负了,差点被打死了,长大后成为老大,你还愿意提这些事吗?

晋朝,即西晋和东晋

五胡就有匈奴、羯、鲜卑、氐、羌

政权割据有①成汉、②前赵(汉赵)、③后赵、④前燕、⑤前秦、⑥前凉、⑦后燕、⑧后秦、⑨西秦、⑩后凉、⑾南凉、⑿南燕、⒀西凉、⒁北凉、⒂大夏、⒃北燕。

这样一个杂乱无章的晋王朝怎么上历史书,两句话就概括了“少数民族南下,五代十六国”。

主观原因其一:三国可谓是丰富多彩,重要事件多,尔虞我诈,符合现在人的追求。再看看历史上哪个大一统的国家没有比较出名的人和事,反观晋朝个人感觉只有淝水之战可以拿出来谈一下,你跟别人谈五胡乱华大部分人还不知道。

其二:社会化影响成主流,秦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说实话这些个朝代哪个朝代的书,电视电影不是多如牛毛,特别是影视,晋朝就显得尴尬了。这也是造成人们很少提起晋朝的很大原因,谁会拿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拿出来跟人谈论?

其三:很多人都说晋朝文献贡献不多,依我看来,不是不多,而是在战乱后被毁的居多,胡人本就野蛮,不识字,后世文人更是不愿提及,其实晋朝在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有很多新的发展的,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恰恰这样的一个时代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扩展资料:

《晋书》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唐代以前,有关晋代的史料,没有一家令人满意的。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对各家史著逐一进行了批评。

撰写一部系统、完整、旨趣较高的晋史,是唐太宗的一大心愿。贞观二十年他下诏让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担任监修,组织编写《晋书》。

众人撰写《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

成书时间之所以较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晋书》由于有政府做后盾,人力、物力、财力和图书档案资料都有保证,这些条件,是私人修史无法比拟的。二是有多种晋史著述可供参考。由于有蓝本作为依据,成书自然较为容易。

《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

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

历史关怀的史实

历史关怀说白就是史家风骨,为谁写史,关心谁。

史家风骨首推董狐直笔。不管上位者这么强势,弑君必须记录在案。

为谁写史这个推司马光,用笔做剑训诫君王不随意发动战争,不胡作非为。王安石变法固然重要,但资治通鉴就是中国的大宪章确立君王和士大夫权力划分,

关心谁,这个推纪晓岚。但他的作品我推阅微草堂笔记,用笔关心民众,记录医者,记录那些市井的人味。

鲁迅说二十四史二十四家家史,但除了帝王金戈铁马阴谋诡计,还有百姓活着,有滋味活着,活不去三部曲。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卧冰求鲤 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

其 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 进。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这件事,深深地感 动了继母。继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处称作“孝悌里”。临沂“孝悌里”至今犹存。2、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世说新语初中常识考点归纳

世说新语的考点有以下几个重点知识。

1. 世说新语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所撰的一部笔记体散文集,收录了各种各样的典故、轶事和谈论,涵盖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2. 考生需要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解读作者的观点。

3. 需要熟悉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和引用,这些典故和引用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学和语言的考题中,比如考察对典故的理解、引用的用法等。

4. 考生还需要关注世说新语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包括各个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社会制度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5. 此外,还需要对世说新语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表达。

世说新语是一本古代中国文学名著,它记录了晋朝时期的社会风貌、人物情感和文化背景。在初中常识考试中,与世说新语相关的考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

1. 作者和背景: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他是晋朝末年的文学家、史学家。他以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记录了世事变迁、人物故事等。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刘义庆创作背景和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2. 内容与人物:世说新语包含许多短小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他们的言行举止。初中考试中常常会考察一些重要人物的名字、历史地位和有关故事。

3. 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世说新语是记录了晋朝时期的社会风貌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宫廷政治、文化习俗、士人风度等方面的描写。考试中可能会问及一些与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有关的问题,如宫廷制度、文人雅士等。

4. 考察文学与历史联系:世说新语是一部文学作品,但也与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分析文本时,考试中可能会要求同学们探讨作品对于理解晋朝历史的意义,或者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等。

以上就是我对世说新语初中常识考点的初步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意思

《齐太史简》和《晋董狐笔》都是古代文献,这两部作品中所涉及的故事和人物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其中,“齐太史”指的是齐国的史官,而“简”则是简牍的意思,即短小的文献。而“晋董狐笔”则是指晋朝时期董狐所写的笔记。两者都是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记录,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思想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认真研究《齐太史简》和《晋董狐笔》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

三国演义101到110回读书笔记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合中计

孔明回成都追杀散布流言之宦官,孔明复回汉中,从杨仪计,分两路军兵,轮流荼魏。

孔明至祁山,粮米不到,孔明使人尽割陇上之麦,送赴卤城打晒。

郭淮献计攻卤城,被孔明伏兵四面杀败;淮又献计调雍、凉诸郡人马业,自己奇袭剑阁,截蜀兵归路,亦被蜀兵击败。

永安李严书至,言东吴连魏伐蜀,孔明退兵,于剑阁木门道理伏,射杀追来的张合。

孔明与后主谪妄言东吴连魏蜀李严为庶人。

孔明养军三年,不顾劝阴,又要伐魏。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