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柳送给小夭的弓箭很厉害吗 唐朝拿弓的人物有哪些名字

历史网 2024-06-30用户投稿

目录导航:

  1. 相柳送给小夭的弓箭很厉害吗
  2. 大唐中兴三杰
  3. 世界上拉力最重的弓
  4. 历史上姓弓的名人有谁
  5. 安禄山战绩
  6. 飞将李广用什么兵器
  7. 古代武将能开多少担的弓
相柳送给小夭的弓箭很厉害吗

是的很厉害。

动用了他和鬼方氏的交情,这才请到了金方氏最好的铸造师星沉造弓。

这副弓箭耗费了35年的时间,需要的材料都极其稀有。包括鲛人骨,海妖丹,玳瑁血,海底竹,星星砂。最珍贵的材料,无疑是可以凝聚月华的极品月光石。

&"相柳送给小夭的弓箭&"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讲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相柳是唐玄宗手下的一名勇将,小夭则是杨贵妃的侍女。在故事中,相柳曾经送给小夭一副弓箭,但并没有详细描述弓箭的品质和威力。因此,无法确定这副弓箭是否很厉害。

1. 很厉害。
2. 相柳作为一个神仙,他的弓箭技术必然非常高超,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他的弓箭不仅威力强大,射程远,而且精准度也非常高,几乎不会错过目标。
3. 相柳的弓箭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战斗而存在,还有很多其他用途。
比如,他可以利用弓箭来打猎,捕捉飞禽走兽,为自己和小夭提供食物。
此外,他的弓箭也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和小夭,抵御外敌的侵袭。
总之,相柳的弓箭技术非常厉害,对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唐中兴三杰

唐朝中兴是指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现的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代,所以,我们说的唐时中兴名将,就是指在“安史之乱”中拯救了唐朝,其中最为著名的将领。关于这个说法很多,但在看了《旧唐书》之后,我认为要首推三人:再造大唐的郭子仪、被称为“来嚼铁”的来瑱、号称“万人敌”的李晟。

他们三人的早期经历其实都并有不多:都有深远的家庭背景,都是很早就有过军旅生活,同时还都是武举出身。只是后来的境遇不同,郭子仪混得最清楚而已。

郭子仪相对大家比较熟悉一些,他无论是在舞台还是电视剧中出现的较多,而且民间传说也不少,所以其知名度非常高。

郭子仪的老爸是著名的郭敬之,也是武举出身,所以郭子仪可谓是武举世家了。郭子仪受家庭影响,从小就立志从武,喜欢看兵书。他擅长使长枪,枪法是非常厉害的。而且还很有谋略,头脑冷静,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郭子仪早年在山西从军,那时因为自恃武艺高强,谋略过人,是军营中出了名的刺儿头。犯军规、顶撞上司,这都成了家常便饭了。有一次他得罪了主将,这主将为了立威、杀鸡儆猴,要将郭子仪绑赴刑场,军法从事。郭子仪面无惧色,口中大喊“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引颈等戮。这时他遇到了一个生命中的贵人,谁呀?李白。

李白此时正好路过,他看到郭子仪的这副不畏死的神态,心中称奇。于是他就问旁边小校此人是谁。小校告诉他;郭子仪呗,没事惹主将玩儿,这不找死吗。

李白一听是郭子仪,哦这人的爸爸我知道,这是个人才呀!于是去找主将求情,说这人不怕死,有英雄气概,将来肯定能成为将才。李白还表示愿意交钱担保,请求释放郭子仪。人家李白也是名人啊,主将也就来了个借坡下驴,放了郭子仪。当然,后来郭子仪也救过李白一命,这是后话,在此不表。

后来郭子仪被推荐参加武举考试,在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肃宗李享逃出长安后,在李辅国的劝说下,去灵武投奔郭子仪,正是在郭子仪的拥戴下当上了皇上。这样郭子仪一下子就成了皇上的红人,在仕途上也占据了制高点,便宜占大了。

之后,郭子仪的朔方军成了抵抗安史叛军的主力,他联合李光弼在河北打败了史思明,后来又在回鹘兵的帮助下,顺利收复两京(洛阳和长安),将肃宗迎回了长安,成了再造大唐的英雄。

来瑱恐怕是三人中最为霸气的了,他的来头也不小,他的爸爸叫来曜,也是军人出身,镇守西部边关,而且曾经立下大功,官至大将军,威震西部边陲。

来瑱中武举之后,正值“安史之乱”爆发,朝廷任命来镇为颖川太守。来瑱到任后亲自率兵和敌人作战。叛军来到城下,来瑱亲自登上城楼,开弓引箭,是箭无虚发,敌人纷纷应声落马。

贼继至城下,瑱亲射之,无不应弦而毙,——《旧唐书.来瑱传》

后来叛军无法破城,就派了一降将来劝降来瑱。这个降将原来是来瑱他爸爸的手下。来瑱不但不听,反而领兵杀出了城,大败敌军。后来两京收复之后,由于来瑱屡立战功,被肃宗皇帝封为颍国公。

李晟就更不得了,从他爷爷这一辈开始就一直镇守边陲,到他这儿是第三代。李晟受他爷爷他老爸的影响,性格雄烈,擅长骑射,箭法一流,是一个神射手。他18岁就参军了,跟着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干。

一次,吐蕃来犯边,突厥大兵来到城下,一个大将领着兵攻打城池。王忠嗣看到情势危急,指着突厥大将大喊:谁能把他给射死?这时李晟提着弓过来了,他抽出一支箭,拉开弓对着敌将“啪”一箭就射过去了,敌将应声落马。王忠嗣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简直就是我的万人敌啊!”

晟引弓,一发而毙。——《旧唐书.李晟传》

大历初年,吐蕃军围攻灵州,凤翔节度使李抱玉派李晟率5000兵进攻,而李晟却只要1000兵。李晟以谋智取,他直接绕到了敌后,直捣定秦堡,火烧了敌人的粮草,活捉敌主帅慕容谷钟,大胜而归。

屠定秦堡,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钟而还。——《旧唐书.李晟传》

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三人的成名、成功都是与“安史之乱”有很大的关系。不知大家怎么看?

世界上拉力最重的弓

1、英国长弓,这种体积庞大的弓箭来自14世纪的英国,在当时是英军的主力冷兵器;因其射程远(最远可达300米,在当代这个数据是非常可怕的了)、杀伤威力巨大、穿透力强而备受英军的喜爱。该弓箭采用坚硬、不易弯曲且韧度适宜的紫衫木、榆木制作,长弓长度约在1.5-2米之间,配备的是锐利的锥形箭,可在射程内射穿敌军的厚重的铠甲,因其拉力太大,故而一般士兵射上二十多支箭就得休息了。

2、震天弓:说到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了,我国唐朝著名将领薛仁贵就是因为此弓箭而扬名天下的;据史料记载,在唐睿宗时期,突厥人屡屡侵犯大唐国土,为此唐睿宗派遣了薛仁贵带兵去教训这帮好战的野蛮之族;众所周知,突厥人善于骑射,当时两军交战之前,为了灭我军威风,突厥人派了他们军中最牛的三大射手前来和我军比拼,没曾料想,薛仁贵用震天弓,连发三箭,穿透三位突厥射手的铠甲,瞬间魂归西天,也因此薛仁贵威名远播。

3、神臂弓:此前笔者已经专门介绍过这支弓箭,它诞生于北宋时期,因其穿透力极大、射击距离远(约400米)、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后来成为了宋军的制式冷兵器,其全长约1.07米,弓弦长83.3厘米。因该冷兵器拉力极大(90-150斤),必须是力气较大的士兵才能很好的驾驭它,故而得其名。

4、霸王弓:相信很多熟悉楚霸王故事的人,对此弓也颇有印象;它是项羽最喜爱的一把冷兵器,常随身携带在身上。据史料记载,该弓箭只有天生具有神力的项羽能拉动,该冷兵器弓身采用罕见的玄铁精心制作而成,其弓弦材质更是稀有罕见,是项羽杀了作恶多端的黑蛟龙,采用其龙筋制作,最后制作成的该冷兵器全重达到了127斤。因该弓箭拉力太大,就连项羽使用它时都要使出洪荒之力才能操作,故而此弓也常被称为“霸王硬上弓”。

历史上姓弓的名人有谁

弓元

明代孝义乡人。自幼聪明过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中举,明弘治九年(1496)为进士,名声传遍都城,知名之士争相与其结交。

弓元在任湖广岳州推官时,平反多宗冤案,被朝廷提拔为山东道监察御史。

1.弓翊:三国时人,官博陵太守,后裔繁衍甚多,其中很多人步入仕途。

2.弓元:明代人,进士第,官至御史,廉政清洁,有操守,政绩显着。

3.弓祖:汉代的光禄大夫。

4.弓蚝:十六国时前秦虎贲中郎将,积功至侍中,封上党郡公,人称&"万人敌&"。

5.弓嗣初:唐代有咸二年进士第一,诗人。

6.弓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7.相传黄帝时子挥造弓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

安禄山战绩

主要成就(战绩)

镇抚奚人契丹

安禄山多次诱骗奚人和契丹人,设宴款待时在酒里放入麻醉草药莨菪,预先挖好土坑,等到契丹人昏迷了,砍下头来就埋掉,动辄杀数千人,前后做了四次这样的事。

天宝十一载(752年)八月,安禄山一共统率河东等镇兵马五六万,号称十五万人,讨伐契丹。队伍离开平卢一千多里,开到了土护真河,就是北黄河。又加快速度日行三百里,猛然间开到了契丹统帅的军帐跟前。一连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弓箭都被浸湿,部队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契丹人又夹攻他们,安禄山的部队伤亡数千人。安禄山本人被射中一箭,射断了他头上的玉簪,他带着手下奚族杂役二十多人跑上山头,掉进了坑洞。他的儿子安庆绪等人搀扶着他。恰巧到了夜晚,他们就分散逃跑,奔向平卢城。之后安禄山再次出兵攻打奚、契丹,击破奚、契丹,俘获奚王李日越,将俘获的勇猛强壮的人派去云南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九蕃语言。开元初年,逃离突厥,成为幽州(范阳)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安禄山经义父张守珪举荐,受唐朝当局信任,从此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载(755年),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伪燕政权,年号圣武。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

至德二年(757年),为嫡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谥号为剌。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成为大燕皇帝,追谥光烈皇帝。

飞将李广用什么兵器

飞将军李广主兵器用弓箭,这在古代名将中还是非常独特的。而且射技之高,敌将见者胆寒。只有传说中的养由基才能与李广对战。

汉武帝时,匈奴侵入汉朝边境,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后来,李广被封为右北平郡太守,匈奴人由于惧怕李广,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郡,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据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李广用此弓一箭射入石中。原文:“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唐代诗人卢纶还专门为此事写了一首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相传灵宝弓轻巧,拉满弓射出的羽箭却可在百步内裂石。

李广使用的有大黄弓三百多斤的力。但据说,这个所谓的“大黄弓”并不是弓,它的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大黄弩”。又称黄肩弩,是中国著名冷兵器,是汉代制作的弩 。

大黄弩,又称黄肩弩,是中国著名冷兵器,是汉代制作的弩。弩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步兵有效克制骑兵的一种武器

汉代的弩强度按石来计算,分一石至十石,大约引满一石弩需27-30公斤的力量,其中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黄肩弩,大黄力弩。

使用大黄弩的将士兵要十分强壮,这样的人才能使用大黄弩,史记中“李广列传”中就有李广持大黄弩射敌将的记载。据后世的考证估算,它的射程能达到约207米左右。

古代武将能开多少担的弓

古代猛将力气有多大?使120斤刀不是传说,一位能开2400斤弓

古代猛将力气有多大,这个问题大概一直困扰着某些人。有人认为,古代猛将和现代人没啥区别,史书中所说的“力举千钧”、“力能扛鼎”、“手格猛兽”等等都是浮夸之语,至于史书记载的猛将手使几十斤,甚至一百多斤兵器,更是不相信,认为古代猛将根本没那么大力气,就算猛将有那么大力气,使得动那么重的兵器,猛将的战马也受不了。真实的情况是像某些人想象的这样吗?从历史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尊重正史,凡是正史明确记载的,我们还是应该采信的,古代猛将力气和战马的驮载能力,不是某些人想象得那么弱。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猛将到底有多大力气?

南宋猛将岳云手使八十斤铁椎。《宋史·岳飞传》:“云,飞养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飞征伐,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这里的八十斤,指的是宋斤。岳云拿八十斤铁椎,不是骑马,而是“先诸军登城”,跟战马没有关系。

明末猛将刘綎手使120斤大刀。《明史·刘綎传》:“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綎死,举朝大悚,边事日难为矣。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明代的一斤比现在还要重,刘綎能在马上“轮转如飞”,说明人和马都有一定耐力。

五代猛将王彦章手使一百斤铁枪。《资治通鉴》:“王彦章骁勇绝伦,每战用二铁枪,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王彦章的两杆铁枪,一杆手里拿着,一杆挂在马鞍上,都是一百斤,如果马驮不到这两杆铁枪,写《资治通鉴》的人能这么写?古人的智商就那么低,连马能驮多少斤东西都不知道?

明清武状元考试大刀最重三百斤。《乾隆大清会典则例》记载:“三场马步射后,再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试其技勇。弓必开满,刀必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三项内能一二者为合式,全不及者亦不准入三场。”这是乾隆年间,到了光绪年间,考试刀又加180斤、300斤档次,光绪十八年武状元卞赓舞动的就是300斤大刀。

古时弓力以斤为单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

考古证实明朝一斤约合今591克。军中标配弓箭合当今60千克,体弱者也用合今30千克弓,强健者能开七十多公斤的强弓,更有高者统称“虎力

一把弓的弓力,计算方法是:把一把弓固定在墙上,然后往弓弦上挂重物,等弓完全被拉开时,弓弦所悬挂的重物的重量,就是这把弓的弓力。

注:古代的一石弓(各朝代一石重量不同,30-60千克不等)已经是强弓。唐武举射长垛用一石弓,骑射用七斗以上弓。宋府军弓手标配为一石弓。

历史记载:

三国武将黄忠能开2石弓;

三国武将吕布能开3石弓;

唐朝武将薛仁贵能开5石弓;

宋朝武将岳飞能开8石弓。

宋朝名将岳飞力能挽三百斤硬弓(约相当于现在525斤),还可以左右开弓;清初名将费英东能挽十余石弓(约400多斤),北魏孝文帝少年时也是个指力极其强悍的好手,据《魏书》卷7《孝文帝纪》载:“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膊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