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建立的时间和人物分为哪两个阶段 历史上真实的东周王朝
历史网 2024-07-04用户投稿
目录导航:
- 东周建立的时间和人物分为哪两个阶段
- 东周是分裂王朝还是统一王朝
- 商朝周朝是真实存在吗
- 东周春秋战国历史
- 东周是谁建立的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代表人物一个是周平王东迁,另一个是韩赵魏分晋。周幽王被杀后,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因洛邑在镐京的东方,因此历史学家把周平王在洛邑建立的王朝称为东周,标志着周王室的衰落,春秋的开始。而韩赵魏三家分晋则代表春秋的结束,战国的开始。
东周是分裂王朝还是统一王朝西周覆灭后,参与勤王的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即为周平王。周平王继位时,关中地区依然有犬戎作乱,平王就把关中扔给了秦襄公。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武公、晋文侯、秦襄公的护送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从平王东迁,到至周赧王五十九年,秦灭西周国,周赧王病死,秦夺九鼎,东周王朝灭亡,历时515年。
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前半段被称为春秋时代,历时317年。后半段被称为战国时代,历时233年。那么东周为什么被分为两个阶段呢?
从时间上来说,东周作为分裂王朝,时间太久了
首先来说,东周王朝只是名义上的一个王朝,周王室的衰落让他无法压服各强大诸侯国。其结果就是强大的诸侯周王室干不过,弱小的诸侯寻求庇护,他又保护不了,小国家自然要找有奶的娘了。
从郑庄公开始,强大的诸侯国纷纷开始加入争霸的行列,周王室的权威彻底扫地。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东周只能是一个分裂的王朝。
从后世王朝的角度来说,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原王朝的寿命,就无法迈过300年的坎。你比我还衰,你比我还长久,这多尴尬啊!
而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其实是比较模糊的,而为什么在晋国的三家灭智这个节点上,用心是比较险恶的。
真正意义上的战国定义,应该是在魏文侯的“李悝变法”,从此之后,中原各国的社会形态和战争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才进入了真正战国时代。
后世史家把春秋时期,定义到公元前453年的三家分智,经历了317年时间。这个时间段,与大一统王朝历时时间大致相当,比唐朝的289年,多了28年,战国232年,也还可以接受。
另外战国的结束时间是秦灭六国的公元前221年,而东周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56年。如果用东周命名的话,还得为这35年找个名字,太麻烦了,也与现实不符。
春秋和战国,就是古代两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春秋、战国这两个时代的命名,也不是随便出现的。“春秋”据说是鲁国史官根据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按照年、月、日记录下来,又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来记录,简要概括就把这部编年体史书命名为“春秋”。
后来孔子在鲁国为官,就根据鲁国史官的记录,把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大事件,编纂成为儒家的经典《春秋》。
后世就根据这部史书,以“春秋”来命名这段历史。很多人疑问,为什么叫“春秋”而不是冬夏呢?
这跟人类的活动规律有关系,农业社会中,一年最忙碌的季节就是春季和秋季,春耕秋收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所以叫“春秋”,更能体现社会的生产活动嘛!
如果说春秋是文化人的命名方式,那战国就是草根的命名,因为春秋以后,战国七雄连年征战,人们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动不动就打仗了,所以当时的人们就称呼各国为战国。
《战国策·燕策》中记载纵横家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称呼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汉刘向整理编辑《战国策》一书记载这一时期的历史,“战国”就成为了这一时期的名称。
其实近年来关于《战国策》成书的时间争论很激烈,出土的文物将《战国策》成书的时间提前。
《战国纵横策》一书的出土,很有可能让刘向成为最早的抄袭者,代表汉初“战国”这一时代的命名就已经存在了。
两部巨著命名了两个时代,但同样代表的是两种思想,如果说“战国”的命名是人民的众望所归。那么“春秋”的命名完全就是儒家学说的政治需求了。
春秋时代,虽然被孔老夫子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各国也基本遵照《周礼》来进行治国。
春秋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形成的时期,孔子参照周王朝的治国理念,整理了一套儒家的思想,《春秋》就是儒家的代表。
战国是一个破而重立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百家争鸣”的思想大碰撞时代。在各家学说中,法家脱颖而出,获得了各国的认可,成为了最重要的治国思想,同时法家又顺应时代提出“大一统”思想。奠定了我国未来的格局,“战国”就是法家的时代。
这两个时代就是未来两千多年的写照,“王霸杂之”是我国古代君主的治国理念,融合儒家和法家思想,开创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时代。
可以说,相比于春秋和战国代表的思想高度,东周完全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就跟它代表的周王室一样,只是一个象征物。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拥有着不同的社会形态,必然要分开来研究命名
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始了相互争霸的局面,这是春秋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春秋时代,各国虽然为了争霸的需求,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但是其社会形态,都基本遵照周王朝的贵族分封制度。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城邑联合制度,各国的城邑贵族,联合组成一个大的诸侯国。
这种社会形态在“三家分晋”以后被彻底打破,随着魏文侯进行“李悝变法”后,提升了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打破贵族对土地的所有权,发展出现大量的地主阶层,以郡县制加强国君的集权。
魏国国力迅速提升,从晋国的二流世族,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国,给其他诸侯国上了深刻的一课,各国纷纷效仿。
到战国中期,七雄纷纷完成变法,君主集权成为社会的主流。贵族权力被大幅度削弱,贵族基本无法威胁到国君的权力了。
战国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变革”,随着各国先后完成变法,战国七雄对自己的认识也出现了改变,“尊王攘夷”被扔进了垃圾桶。
公元前334年,魏国霸业衰退,为了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举行会盟。
魏惠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从此以后,秦国、韩国、燕国、赵国的国君先后称王。
这样的话,周王室是王,各诸侯国也成了王,要说谁的王值钱,恐怕就是周王室的最不值钱了,时代不同了,让大家再像臣子一样侍奉周王室已经成为妄想了。
所以说,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形态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用两个不同的名称来称呼,才能更好的分辨和研究,这可能就是历代史学家都认同的原因吧!
商朝周朝是真实存在吗存在。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从大约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周朝也有,而且不止一个,西周、东周、北周、武周、后周、吴周,都称周朝。
商朝周朝是真实存在。
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
商代与周代绝对是真真正正真实存在过的朝代,周代不用讲了,有大量的历史典籍记录作证,中国史学界认定中国可考历史的起点就是共和执政。
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商代的存在也被证实了,甲骨文上历代商王的名表与史记中记录基本符合,而且随着殷墟的发掘,商王的大墓都找到了。更是证明商代是真真正正确实存在过的朝代,而不是神话传说。
东周春秋战国历史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但是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
东周是谁建立的
东周的建立者就是周平王,因为犬戎攻破了镐京,导致了这座城市已经毁了,不得已他选择迁都到了洛阳,建立了新的东周,
公元前749年,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的。公元前770年周幽王被犬戎杀害,公子宜臼在申侯的支持下自立为王,东面诸侯推举周携王,成了二王并列时期。一直到21年后周平王才正式成为周王。
东周是周平王建立的。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共传25王,前后经历了515年。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以周平王元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春秋时期,周元王元年到东周灭亡35年后的秦始皇元年为战国时期。
周平王姬宜臼。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是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
东周是由周武王建立的。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领导诸侯联盟的战争中,成功推翻了暴虐的商朝王朝,建立了东周王朝。东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技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东周王朝也是中国分封制度的典型代表,分封制度使得国家得以分治,促进了地方政治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