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怎么到赵国的

历史网 2024-07-18用户投稿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

关于和氏璧的来历,在《韩非子》和《新序》中都有记载,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他是一个琢玉的巧匠。有一次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经过雕琢后卞和就捧着璞玉去见了楚厉王,希望得到奖赏,但楚厉王的玉工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背上欺君之罪被砍掉左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再次捧着这块璞玉去见楚武王,然而楚武王的玉工查看后又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又因此背上欺君之罪被砍掉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接着流血,血泪浸湿宝玉,因此和氏璧其实是一块血玉。楚文王知道此事后,派人询查,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并命名为和氏璧,这便是和氏璧的由来。

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阴差阳错到了赵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想得到这块玉,就派使者到到赵国说秦愿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明知道秦王想占便宜,但又不想得罪秦国,就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秦王看到和氏璧甚是喜欢,但只字不提15座城池的事,蔺相如借口说和氏璧上有瑕疵,拿过和氏璧当面指责秦王出尔反尔,秦王想命武士去抢和氏璧,蔺相如靠近柱子说敢靠近就摔碎它。并要求秦王斋戒3日并将原本交换的15座城池划归赵国,蔺相如在此期间趁机托人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的典故。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命工匠将和氏璧雕琢成皇帝印章,这便是后来的传国玉玺,秦末年子婴持和氏璧向刘邦请降,玉玺归汉。东汉末年董卓乱汉,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等人手里,后来又归魏。南北朝时又辗转后赵、宋、齐、梁、陈等,之后隋统一全国传国玺遂入隋宫。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后来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唐灭后朱温得到玉玺,后朱温后梁被灭,传国玉玺又落到后唐李存勖手中。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便不知所终。之后宋、元、明、清都相传传国玉玺重现,但均不能证明其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