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花的历史渊源
历史网 2024-08-04用户投稿
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它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建了雍仲本教后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变了杀生祭神等等,而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减少了杀戮。这就是朵玛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
酥油花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藏语觉安钦巴,意为“十五供品”,亦称“酥油花”。它是以酥油为原料,以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树木等人和事物为主题的一种高超的手工油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产生于西藏的雍仲本教。
酥油花的历史渊源
公元641年,唐朝同吐蕃联姻,文成公主被迎送到拉萨时,带去了一尊释迎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将佛像供奉于大昭寺,藏族人民为了表示敬意,在佛像前献了贡品。按印度传统的佛教习俗。供奉佛和菩萨的贡品有六色,即花、涂香、圣水、瓦香、果品和佛灯。可当时已是草枯花逝之际无法采撷鲜花,只好甩酥油塑造了一束花献于佛前。酥油花是一种油塑工艺品,以酥油为主要制作原料。
酥油是青藏高原藏族等牧民的奶油类食物,是用牛奶经过反复搅拌后提炼出的黄白色油脂。这种油脂呈凝固状,柔软细腻色泽纯洁清香扑鼻,可塑性极强。其塑造的工艺品,具有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精巧玲珑等特点。相传,宗喀巴大师有天晚上做一奇梦,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无数奇珍异宝,五光十色,灿烂夺目。醒后为了再现美妙梦境,立即组织艺僧用酥油塑造各种花卉树木、奇珍异宝。连同无数的酥油灯供奉佛前。
油酥艺术和十五花灯节传到格鲁派发祥地塔尔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酥油花初期以莲花为主,题材较为单一,制作粗糙,后来相继建立了上下两个酥油花院,专门培养油酥艺僧。上下两花院的艺僧凭着对佛的虚诚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在油塑技艺诸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花样年年翻新,内容题材不断变化。技艺越加精湛.甚至超过了酥油花发源地西藏的一些寺庙而被社会公认为一绝。
藏历第八个绕迥水年即公元1463年,堆龙人簇顿朗卡巴瓦主持强巴林寺堪布时,开始兴起塑造酥油花供奉神变法会进行祈愿。至1640年,每年塑供37尊祈愿酥油花。1640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每年塑供的祈愿酥油花减少到了23尊。1982年,强巴林寺得以修葺和扩建。翌年藏历正月十五日塑供了3尊祈愿酥油花,从此正式恢复了神变法会的传统。
此后,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三都要举行为期21天的神变大法会。其间,以法会大殿为主的各经堂供奉齐备的供品,集聚千余名僧众齐声诵读《十六尊者经》。在藏历正月十五日,5尊色彩侍日、形神兼备的祈愿酥油花就供展在大殿正前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