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的历史演变

历史网 2024-09-07用户投稿

风伯作为传说中的神明,起源很早,可追溯到黄帝时期,他的形象也一直在变化。风伯一开始是星宿或者飞廉,后来演化成人型,甚至在不同地区风伯都是不同的形象。

风神亦称风伯风师,其信仰起源甚早。《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周礼大宗伯》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春秋战国以后,风神信仰逐渐统一,中原一带信仰的风神为星宿,南方一带信仰的风神则为鸟形或带有羽翼的飞廉。应昭《风俗通义祀典》谨按《周礼》云:以楠燎祀风师。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易巽》为长女也,长者伯,故日风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养成万物,有功于人,王者祀以报功也。戌之神为风伯,故以丙戌日祀于西北,火胜金为木相也。又蔡邕《独断》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

飞廉有时也称作蜚廉,其形象非常古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曰:飞廉,风伯也。洪兴祖注日:应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晋灼曰,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淮南子·真》曰:真人骑蜚廉,驰于外方,休于宇内,烛十日而使风雨。高诱注曰:蜚廉,兽名,长毛有翼。但在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神秘怪兽飞廉为风伯,《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

秦汉以后,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列风神入神系,将二者信仰进行统一,并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箑,若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如《云笈七羲》称风神名吒,号长育。吒是说明风的特征。长育是指风吹拂大地,化生生物。《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称风伯神为飞廉,正如应昭所说的能致风气,身似鹿,头似爵,有角,尾似蛇,大如豹。

《历代神仙通鉴》卷二亦云:蜚廉生得鹿形蛇尾,爵头羊角,与蚩尤同师一真道人,迸居南祁,见寸山之石,每遇风雨则飞起似燕,天晴安状如故。怪而觇之,夜半见一物大如囊,豹文而无足,向地吸气二口喷出,狂风骤发,石燕纷飞。廉步如飞禽,乃追而擒之,是为风母,能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至今在永州祁阳还有座风伯山,相传即是当年之山。

后来人们将风神进一步人格化,从而出现了几位比较著名的风神。

方天君《集说诠真》引《事物异名录》曰:风神名巽二,又名风姨,又名方天道彰。今惜塑风伯像,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扇,若扇轮状。称曰风伯方天君。

孟婆为南方风神,大约在北齐时信仰盛行。明人艺蘅《留青日札》卷九中称北齐李陶酴(音涂)问陆秀士,江南的孟婆是何神。秀士答道,据《山海经》中记载,帝之女游于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这帝女,就是孟婆。

杨慎《丹船总录》江南七月间,有大风甚于舶棹,野人相传为孟婆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