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辞出自哪里
历史网 2024-09-15用户投稿
本文出处《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自东汉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原文
魏武①尝过②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③”八字。魏武谓④修曰:“卿解不⑤?”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⑥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⑦记所之。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⑧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⑨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⑩之,与修同,乃⑪叹曰:“我才不及⑫卿,乃⑬觉⑭三十里。”
原文翻译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卿相先别说,让我先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
杨修写:“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是盛纳五辛的器具,写成字是‘辤(辞)’;这说的是‘绝妙好辞(辤)’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杨修简介
杨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 上一篇:2002年中秋节邮票介绍
- 下一篇:分香卖履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