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虚》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网 2024-10-11用户投稿
中国北宋司马光的哲学著作。仿汉代扬雄的《太玄》而作,共1卷,元祐元年(1086)书将成而先卒。
司马光自己的文集中无一字提及《潜虚》,苏轼所作《司马温公行状》罗列了司马光一生的著述,也未提到此书。
只是到了南宋,此书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晁公武(1105-1180)指出,“其辞有阙者,盖未成也。其手写草稿一通,今在子健侄房。”
朱熹(1130-1200)也转述洛人范忠彪之语云“温公晚著此书,未竟而薨”。今本《潜虚》末所附陈应行跋亦云:“右司马文正公《潜虚》,应行尝恨建阳书肆所刊脱略至多,几不可读。及得邵武本,虽校正无差,而繇辞多阙。”这就指明了其书乃司马光未完之作,而且未完本已经刊印流传。
但是,今所见《潜虚》看起来是首尾完整的。
朱熹和楼钥(1137-1213)都说,补《潜虚》的人是蜀人张行成(绍兴二年[1132]进士)。
至于从宋代以来就附在《潜虚》后流传的张敦实《潜虚发微论》,则是张敦实剽窃自张汉的《辨虚》。以上这些问题,经余嘉锡先生的揭示,已经非常清楚了。
既然如此,今本首尾完整的《潜虚》究竟哪些部分出自司马光之手,在见到原本《潜虚》之前,是无法完全解决的。
不过,根据南宋一些学者的记录、摘抄,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深入的余地。
关于《潜虚》的完成度,基本的结论如下。《气图》、《体图》、《性图》、《名图》,没有人提及它们是阙的,可视为完帙。与之相应的文辞也当出自司马光之手。
这样就可以推断今本《潜虚》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司马光的思想。即《潜虚》的基本结构在司马光生前就已经确定了,将《气图》、《体图》、《性图》、《名图》视为司马光思想的反映是没有问题的。
《潜虚》主要由图与文辞两部分组成。
其中的图又分为三种:一为数与几何图形结合而成的《气图》、《体图》、《性图》、《名图》;二为由文辞所构成的《行图》,内附《变图》、《解图》;三为《命图》,其实是占卜的手册。
他以“虚”为万物的本原,取名《潜虚》,有探索隐秘本原之意。他说:“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体以受性,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
这与张载“太虚即气”说相对立。全书内容分为义理、图式、术数3部分,相互贯通,合为一体。
《潜虚》之文辞,除了解释图的构成方式外,主要是讲义理。
义理以五行为基础,吸取了阴阳、易卦、筮占的观念,构造了天地万物生成的秩序,借以论证封建社会“一以治万,少以制众”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图式是按照气、体、性、名、行、命之序,制作了6个图,其中《行图》又包含了《变图》、《解图》,共为8式,并有文辞作解。
术数以1~5为生数,五行相乘得25为天数,6~10为成数,生数与成数即1~10的自然数之和为55,是天地之数;人分为10等依次相迭形成一个塔形,正符合天地之数55,喻人事由天命所定之理;天数25乘以3才成75,为命数;虚其5而用70,为筮数。他创造了一套筮占的新法,依诸数按其筮法加以推衍,以印证其义理,实属象数学的新派。
此书在司马光死后,有阙本与全本两种版本流传,后逐渐合为今本,后人有所增益。书后附有张敦实著《潜虚发微论》一卷,为主要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