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服饰的面料选择
历史网 2024-10-23用户投稿
生产力水平是纳西族服饰面料选择中的制约性因素。
唐宋时期,纳西族“男女皆披羊皮”,但此时的羊皮已经有较好的加工工艺,因为当时纳西族制造的“摩梭盔刀”、“铎矟”、“革鞋”、鞍具等颇有名气。
这种“军工技术”肯定影响到服装的特作水平,而且军事活动和对外交往也影响了服装的改进,比如传统服饰多有条带捆绑的特点,脚上则“缠以毡片、挟短刀”,头发从早期的“编发”到后来的“束发”,依稀可见军事装束的影响。
元明时期,内地轻纺工业较为发达,纳西族进入稳定的农耕定居时期,随着贸易的活跃,内地移民的增多,一大批工匠艺人进入纳西族地区,加上民族上层多次到中原参观访问,引进内地文明,使纳西族地区出现了“富冠诸土郡”的经济文化繁荣时期。
当时“男子头绾二髻,旁剃其发,名云三塔头,卫附绿珠,腰挟短刀,膝下缠以毡片,四时羊裘。妇人结高髻于顶前,戴尖帽,耳坠大环,服短衣,拖长裙,覆羊皮,缀饰锦绣金珠相夸耀”。显然巳有明朝服饰的影子。
从“四时羊裘”到“短衣长裙”,表面看是服装风格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服装面料的生产水平和制作工艺的变化,正是因为明代发达的纺织业和加工业,才有可能使纳西族服饰过渡到“短衣长裙”时代。
联想到兴盛于明代的丽江古城,其中就以发达的工商业作为其经济基础,那里生产的皮革制品,铜器、铁器、毛、麻织品,曾行销滇西北地区和藏族地区,充分显示了生产力水平对服饰面料和制作工艺的决定性影响。
据记载,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9年),齐相“晏婴”亲手赠给郑相“子产”10匹齐国产的白经赤纬的丝织彩绸,而子产则把郑国产的雪白苎衣(麻衣)作为礼物,回赠给晏婴。
很多人都认为,古时候麻布很粗糙,远比不上丝绸的细腻、珍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古代麻布的粗细程度是用“升”也叫“稷〔宗〕”来说明的,即用经纱的根数来表示的,80根经纱为一升,依此类推,升数越高,布越细密,最细的麻布升数往往可以达到30升,其精细程度可敌现今的府绸,这也是麻布与丝绸一样珍贵的原因了。
不仅如此,麻布还有很多布料所不具有的优点:
1、凉爽:麻的散热性能是羊毛的5倍,丝绸的19倍,在炎热的夏天,穿着麻布衣服,可以使皮肤表面温度比穿着丝绸和棉面料服装低3-4摄氏度。
2、干爽:麻布可以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20%的水分,同时还可以迅速释放所吸收的水分,出再多的汗也能保持干爽。
2、减少排汗:麻布有助于保持人体电解质平衡,穿着亚麻服装可以使人体排汗量比穿着棉类服装减少1.5倍。
4、防辐射:麻布可以大大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损伤。
5、防静电:麻布能够有效的防止静电,可以减轻在静电环境中,人体产生的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等问题。
6、抑制细菌:麻具有很好的抑制细菌和真菌的效果,麻床单可以有效防止长期卧床病人滋生褥疮,麻服装有助于防治皮肤疾病,如皮疹和慢性湿疹等。
7、防过敏:对于皮肤过敏的人,亚麻服饰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麻织物不但不会引起过敏反应,还有助于治疗一些过敏疾病,可以减轻炎症,预防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