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失败后巨额赔款让人目瞪口呆!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条约约定,清政府除了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外,还要被迫给白银两亿两。如果再加上三国干涉还辽的“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日本一共从清政府手里得到战争“赔款”合计2.3亿两白银。当然,这些款项清政府是无法一次性付清的,后来清政府不得不靠举借外债应付,分四次付清。如果我们再加上利益,合计有2.6亿两之巨。这是概念呢?折算成当时的日元,大概有3亿6000万日元,比日本年度国家预算的四倍还要多。
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如此“横财”,日本是怎么花的呢?现在普遍的说法是,明治政府将这笔钱用在了教育事业上,巨额资金的注入加速了日本教育事业和国民素质的提升。事实远非如此。
马关条约的巨额赔偿金,只有2.7%(1000万日元)用在了教育上,所占比重简直微乎其微。而这笔款项的最大开销是用作军事费用,占84.6%左右。其中,临时军事费,也即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费用约占21.9%。换言之,日军将这笔巨额赔款的大部分用在了军事扩张上。
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日本维新后的第26年。当时的日本已摆脱了半封建的阴影,基本上算是资本主义国家了。但日本缺少资本主义必须的因素,于是日本高层深感有必要深化军国主义道路来促成这种转变,军事扩张便成为日本兴国的第一手段。甲午海战后,日本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迅速增长,日本海军也一跃成为当时世界四大海军之一。
从此以后,中日军事力量日益悬殊,及至1915年,日本逼袁世凯签下《二十一条》时,考虑到中日军事力量悬殊,袁世凯也打消了硬碰的念头。这大概就是甲午赔款所埋下的一个伏笔。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中国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远东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