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宪会议:危机四起美利坚修改宪法,悲伤满怀华盛顿隐居田园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在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以后,由于在战争期间仓促建立的邦联体制无法适应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导致了美国国内一片混乱。各州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普通民众和为了独立而致伤致残的底层士兵因为要承担比大英帝国殖民统治时期还要多的赋税而贫困不已。但这一切,作为国家权力象征的邦联国会却因为在邦联体制下没有任何实际权力而一筹莫展,新生的美国刚刚独立就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如果就这样下去,那么现在也就没有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了,在北美的版图上可能有无数个小国家像非洲一样混乱不堪,当然也就不会存在所谓的“民主灯塔”了。
现在的美国行政图
但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一些受《独立宣言》精神洗礼的美国的建国功臣们站了出来,他们向邦联国会提出了修改《邦联条例》要求。而这些人当中,以弗吉尼亚州参议院麦迪逊和前大陆军高级将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外交国务秘书约翰·杰伊为首。
1787年2月,在退伍老兵谢斯发动的农民起义威胁下,邦联国会接受了修改《邦联条例》的要求,决定于当年夏天在费城召开一次全国性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修改《邦联条例》,以适应美国作为统一国家的需要。
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农民大起义
但对于麦迪逊等人来说,他们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修改《邦联条例》,如果可能他们打算全面推翻这部独立战争时期制定的临时性约法,重新制定一部让美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共和制国家需要的新宪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麦迪逊写信给远在欧洲的驻法大使、他在法治思想上的导师杰裴逊,向他表达了打算制定新宪法、建立一个拥有实际权力的中央政府的打算,并请杰裴逊在这个问题上提出重要的建议。
而作为立法专家、弗吉尼亚宪法的制定者杰裴逊,他虽然支持麦迪逊等人的想法,但也在回信中提醒麦迪逊中央集权是共和制的极大隐患,要时刻防止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民众权利的侵害。
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
事实上杰裴逊的担忧并不是凭空想象,对民主和专制有着深刻研究的杰裴逊深知民主与专制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差。虽然他和麦迪逊、汉密尔顿等人都支持建立一个有实际权力的中央政府,但对于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还是权力有限的中央政府上分歧很大,以至于到后来分裂成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这也是美国延续至今的两党制的由来。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提。
对于麦迪逊来说,虽然联邦国会和各州政府都同意了制宪会议的召开,但如何主持和召开这个大会却又成了一个难题。他预见到了在大会上各州代表肯定会互不相让,一系列的矛盾和分歧将会集中爆发,在利益面前没有谁会大公无私地让利于他人,因此必须要有一位有着极高威望的人物坐镇才能确保大会的顺利进行,而这个人只有一个。
托马斯·杰裴逊
这个人就是华盛顿,虽然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等人在独立战争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华盛顿,但他们在威望方面比之华盛顿都要差一点。比如富兰克林在战争爆发前因为亲英思想曾被殖民地称为“叛徒”、“卖国贼”等;而亚当斯也因为太过激进的思想被部分人所攻击,因此他们两人都无法承担这个重任,唯有华盛顿因为在战争期间的无私奉献和战后主动解甲归田的高尚品德被几乎所有人所赞扬。
其实早在1786年底的时候,麦迪逊就写信给华盛顿,告诉他即将有大事发生:“我们无法再怀疑危机是否已经到来,美国人必须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决择,是否将获得真正独立以及用鲜血巩固起来的联盟所孕育的果实?是否将向嫉妒和偏见或暂时的利益屈服?是否将拒绝革命对我们的保护,或者帮助我们的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华盛顿一家在弗农山庄的家中
相比之华盛顿来说,麦迪逊在独立战争中的贡献和名声并不算什么。虽然同是来自于弗吉尼亚,但麦迪逊在1780年才代表弗吉尼亚州进入大陆会议,之前只是一名弗吉尼亚州众议院的议员,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协助杰裴逊制定了弗吉亚宪法。而那个时候华盛顿已经作为大陆军总司令率领士兵们与大英帝国的军队鏖战于疆场之上。所以他们两个人虽然互相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并不相识,当然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麦迪逊对华盛顿的敬仰和崇拜。
他们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785年的弗农山庄,那个时候弗吉尼亚在华盛顿的庄园召开了一次关于改善波托马克河航行路线的会议,其时的麦迪逊作为州参议院议员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华盛顿对个头矮小的麦迪逊并没有太深的影响,对于一个一心归隐田园的独立战争领袖来说,虽然麦迪逊有非常引人注目的地方,个子矮小却前途无限,但对于华盛顿来说这又算什么呢?
麦迪逊铜像
自从归隐弗农山庄以后,华盛顿便将精力放在了经营自己的农场上,测量田地、改良品种、修建水利等等。同时已经五十多岁的他对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充满了悲伤的心情,因为在他的家族中很少有男子能够活到60岁,华盛顿不认为自己能够打破家族惯例。
在1784年8月法国拉法耶特侯爵访问美国的时候,华盛顿就曾对这位他视如子侄的援美英雄动情地说过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再相见了:
“虽然我身体强壮,但我的家族没有人是长寿的,不久以后我就会被埋葬在我的先辈们那阴暗的庄园里,但我已经死而无憾了。”
华盛顿的告别辞
而当他的好友、战争中最得力的部下纳森尼尔·格林将军在1786年于萨凡纳城因中暑而去世时,华盛顿更是感觉到自己只是这个时代中一个渐渐老去的幸存者。在他看来,上帝随时都有可能带走他,因此他对麦迪逊建议他重新出山、主持制宪会议的邀请不置可否,只是强调自己已经习惯于田园生活,不愿意再介入政治活动。
麦迪逊理解华盛顿的决定,但他仍然请求华盛顿不要拒绝弗吉尼亚州议会的任命,因为此时弗吉尼亚议会已经决定任命一个由七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制宪会议,而团长正是华盛顿。麦迪逊认为只要华盛顿决定参会,那么这次会议就不会像安纳波利斯会议那样无人重视,另外如果此次参会代表们决定大会内容不仅仅是修改《邦联条例》而是制定新宪法的话——这将违背此前邦联国会的决议,但华盛顿的存在将会给这次大会提供一个合法性的外衣。
是的,只要华盛顿待在那儿,哪怕就是一言不发,也没有人敢轻视他的存在。
华盛顿
而约翰·杰伊在1787年1月也写信给华盛顿,并在信中直接地主张对邦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他认为依据《邦联条例》所建立的政府存在先天性不足,根本无法使美国成为一个共和制国家,因此“现在是领袖们站出来的时候了”,他在给华盛顿的信中这样写道。
爱德蒙·伦道夫也发表意见说:“只有那些开启、执行并完成革命的人才可以拯救美国于水火之中。”
并且在未经华盛顿同意的情况下,麦迪逊四处散播华盛顿即将参与制宪大会的消息,同时却又在私下里打算如果华盛顿坚决拒绝出席,那么就希望能够选举富兰克林为大会主席。
弗农山庄
在麦迪逊看来,虽然富兰克林的威望要次于华盛顿,但如果华盛顿坚决地拒绝参会,那么也只有富兰克林坐镇,才能确保制宪会议的顺利召开,也才能将美国从危机之中解救出来。
可是华盛顿一直不同意出席大会,他对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就将自己名字列入弗吉尼亚代表团名单表示不满,多次声称永远不会再涉足政治。
(本文为美国历史连载文章,欲知制宪会议如何修改《邦联条例》,救美国于水火之中?敬请关注本账号,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