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的7个事实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时间指的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具有不可逆转等特性。在测定时间时,首先在一个参考系中取定一个物理过程,并将其设定为时间单位,然后用这个过程和其他过程比较,进而测出时间。
  
  以下是关于时间的7个事实:
  
  1、人总会觉得未来的时间更充裕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你最好在数周前就向他提出请求。研究发现,人们总是习惯于过度承诺,因为他们总是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未来会比现在的时间更充裕,因此同意别人帮忙请求的可能性也就会大大增加。
  
  2、戒烟会让人感觉时间变慢50%?
  
  许多吸烟者和戒烟者均表示,不吸烟时的时间仿佛变慢了,这一结论是美国研究人员做出的。研究人员指出,正在戒烟的人具有特别敏锐的时间感觉,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嗜好时时间感觉会“变慢”50%。正如负责这项研究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拉乌尔-柯季诺-克莱因博士所指出的,“这就像你在驾车路上遇到红灯不得不停下车来,这时你也会有红灯时间特别长的感觉。”心理学家同时指出,戒烟者时间变慢的感觉也与他对环境的厌恶心理和不能忍受的心情有关。克莱因博士及其同事调查了20名吸烟者和22名不吸烟者,调查这样进行:科学家每次等上45秒钟才询问参试者,然后问参试者过去了多少时间。吸烟者回答的等待时间平均比实际时间长50%,而不吸烟者回答的等待时间误差一般只有几秒钟。
  
  3、什么使得宇宙在滴答中前行?
  
  如果你希望真正了解什么时间,你必须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你也许需要精通未来的测量方法,或是观测宇宙边缘的大爆炸,或是深入研究由亚原子粒子的不规则运动所引起的异常现象。对于某些人来说,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完全理解时间的概念。
  
  西班牙科学家最近提出一种新理论认为,宇宙的终结不是爆炸,而是停止,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慢慢耗尽,宇宙终有一天会停下来。提出这一理论的是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巴斯克地区大学的琼斯-瑟诺维拉教授,他向“暗能量”理论提出挑战。暗能量是一种奇怪的抗引力,暗能量理论的出现解释了长期困扰科学家的一个宇宙现象。几十年前科学家注意到,遥远的恒星(位于宇宙边缘的恒星)似乎比那些更靠近宇宙中心的恒星运行得更快,这暗示它们在被喷射到太空时,正在不断增加速度。因此科学家提出暗能量可能是提供加速度的一种方法。但是这个理论面临的问题是,没有人知道暗能量是什么,以及它来自哪里。
  
  瑟诺维拉教授的理论排除了暗能量的作用。他表示,加速度产生的原因是时间本身逐渐变慢,就像钟表需要发条一样。虽然从人类的观点来看,这个变化非常非常慢,但是从宇宙学庞大的规模来看,这种变化将非常容易测量。天文学家能利用所谓的“红移”方法解释宇宙扩张加速现象。朝地球方向移动的恒星发出的光比朝地球相反方向移动的同类恒星发出的光的频率更高。这与救护车发出的汽笛声的原理相同,当它向接听者方向驶来时,汽笛声更大,当它开走时,汽笛声变得更低。与此类似,远离地球的恒星看起来颜色似乎更红。科学家在寻找正在爆炸的恒星,又称超新星,一种可提供反对意见的特定星体类型。
  
  瑟诺维拉教授表示,这些测量方法的精确度主要依赖于宇宙剩余的时间。如果时间确实已经放慢了,宇宙学家现在看到的很久以前的遥远恒星可能来自时间运转较快的时期。因此从我们的观点来看,它们看起来好像在不断加速。瑟诺维拉说:“我们的预测显示,我们将认为宇宙膨胀正在加速。”他从超弦理论中获得他的理论基础,超弦理论显示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可以来回移动,并能改变地点。他的意见是,我们的时间维度不断变慢,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空间维度。
  
  4、增加闰秒是否真有必要?
  
  由于地球的自转正逐渐变慢,计时组织决定给2008年12月31日多加一秒,以使时针和宇宙时间保持同步。在2009年新年前夕的午夜,时间在那一刻停止前进。全球的原子钟守护者同步为2008年额外增加一个“闰秒”,以保证时间与地球自转同步。但是,唯一值得疑问的是,这种做法真的有必要吗?
  
  最近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提议,人类不应该每隔数年就闰一次秒,而应改成每隔600年多加一小时。科学家们认为,在数百年时间里,“通用协调时”的时区一直会逐步向东移动。直到它移动到巴黎之后,人们将再通过增加“闰时”的方式把它向西移回原地。这一变革将会造成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丧失其作为“通用协调时”的地位,而这一提议也必将会引起英国人的反对和法律方面的争议,因为自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作为国家计算时间的标准被写入法律起,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地位从未有过动摇。截至目前,英国和中国坚决反对这项变革,但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均表态支持这一提议。国际电讯联盟(ITU)也对取消闰秒而改采600年多加一小时表示支持。
  
  2008年12月31日时间增加一秒的决定是美国海军天文台做出的,该机构负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原子钟的时间校正。据报道,增加的一秒将在2008年12月31日美国东岸标准时区下午6点59分59秒至下午7点之间加入,也就是说,2008年的12月31日将比以往正常的一天长一秒。该天文台的发言人切斯特表示,天文台工作人员会在当天18点59分60秒的时候举行一个宴会,“我们会对时钟进行监控,确保不出现什么变故,也算是提前庆祝新年了”。世界商业和数码技术的精确度都将取决于这一秒。大部分手机供应商和电脑系统是通过世界原子钟进行系统检查,它们会自动更正时间,增加一闰秒。
  
  1970年,一项国际协议确定了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协调世界时”是一种折中的时间尺度。它本质上是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规定和原子时秒长相等,但在时刻上则要通过人工干预,尽量逼近天文时。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在逐渐减慢,这就使“世界时”和“原子时”经常出现不同步的情况,所以有时需要调整原子钟。地球围绕太阳一周需要大约365.2422天,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算一年为365天。但为了修正日历,每四年就将0.2422×4天加到二月底,因此2008年就是366天。同样,闰秒也要添加才能保持和宇宙时间同步。因此,世界计时主管机构决定将给今年的最后一天增加1闰秒。
  
  5、时间是虚幻的吗?
  
  一个由物理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近期发现了一种不通过调用时间来研究量子物理学的方法。如果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由此说明时间实际上只是一个幻想而已。我们也许需要重新思考宇宙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有宗教的理论认为,时间本身就是从人的理念中萌发出来,语言和概念中的时间是人类后天思维的产物。他们称,时间是整体的绝对的能量运动,一切局部相对的现象都是它的变幻。每个生命都对应着一种不共的时间能量状态,可以说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种时间。但这一切在本体和本质上实际又是一个。作为绝对的能量运动状态,时间就是创造。绝对的能量运动本身是后天时空(宇宙大爆炸以来)的起源,人类肉体的生命存在就限定在此种能量形态的时空框架内。许多宗教界的人士相信在实在更大的维度中存在着一个上帝,它创造了宇宙而其自己置身其外,无论其起源于何时,宇宙总有一天会耗尽能量。已确立的科学相当肯定现在没有能量能够被创造和毁灭,而只是被转型。科学将能量和物质看作基本上是一回事,在不同的情况下显现得不同罢了。
  
  6、时间之外:量子重力计算机
  
  量子重力计算机将是计算机的终极目标,它与我们所认识的任何计算机有着本质的区别。量子重力计算机不仅仅超级强大,可以违背了因果关系的逻辑常理瞬间给出即时答案,而且它还可以准备地告诉人们宇宙究竟是如何运行的。
  
  量子理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不连续的,有最小的时间和空间单位,称为普朗克时间和普朗克距离。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克拉格-霍甘宣称他能够“看”到时间的不连续性,这体现为引力波探测器当前还无法解释的干扰噪音。他说,“这可能是我所从事过的最具革新性的工作,我们有可能通过实验观测到之前我们认为由于尺度太小而无法探测的时间的最小量子。”如果克拉格-霍甘的理论正确,位于德国汉诺威、由英、德合建的引力波探测器将会受到显著干扰。一般认为黑洞和中子星的大型粒子碰撞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引力波。如果未来两年能够证实这一现象,将是把量子物理和广义相对论合为一个统一理论的重大进展。
  
  7、强子对撞机将开启时间旅行?
  
  俄罗斯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两位数学家伊琳娜-阿列费娃和伊格尔-沃罗维奇认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时间机器。如果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启动相对于另一真正超级事件而言将显得暗然失色。
  
  对于普通人来说,时间旅行和空间旅行是多么值得向往的美好梦想,在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下,这个梦想未来也许会变成现实。日本科学家道雄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打破平行宇宙理论的瓶颈,人类就可以实现时间旅行和空间旅行。最新的宇宙观测表明,平行宇宙的概念并非一种理论。宇宙空间是无限的,时间也是无限的。在我们无法观测的宇宙深处,有和我们一模一样的宇宙和时间。空间并不只限制在四维,我们处在一个与我们意志相对静止的空间,但是时间不同,在我们眼里时间是相对运动的空间,但是在平行宇宙的空间里,时间是可以突破和创造的。
  
  平行宇宙理论的重要之处,在于指出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不断分化着的平行宇宙。你犹豫着是该进A门还是B门?在一个宇宙中,你会走进A门,而在另一个宇宙中你会走进B门。在我们身边,存在着无穷多的我们看不到的平行世界。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像收音机,假如我们能找到改变频率的按钮,我们就能像科幻故事中所描绘的那样,从一个宇宙穿行到另一个宇宙,从现在回到过去,从现在到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