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何能够延续四百年呢(汉朝为什么能持续四百多年)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历史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共计407年,显然,汉朝比历史上其它王朝的寿命都要长,为何汉朝能延续四百多年呢?个人认为汉朝能长寿,是因为西汉灭亡后东汉进行成功继命,汉朝明君辈出,汉朝中央集权以及汉朝军势强盛。
一.西汉灭亡之后,东汉成功继命
历史上,王莽篡位后,西汉灭亡,建立新朝。但是,随后汉室子孙刘秀又成功推翻新朝并建立了强盛的东汉,刘秀的成功继命又给汉朝增加了195年的寿命,延长了汉朝近一半的寿命。历史上,除了晋朝和宋朝外,其它王朝基本上没办法自已续命,更不用说汉朝能成功继命了近两百年,也可算得上是一个历史奇迹!
二.汉朝明君辈出,国家社会稳定
古代王朝好坏与皇帝才能及执政风格息息相关,汉朝许多皇帝都算得上是明君,这也是汉朝长寿的原因。汉高祖建立西汉励精图治,以及后继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之治等诸多明君盛世;到了东汉,刘秀息兵养民的光武中兴、还有汉明帝和汉章帝休养生息的明章之治、汉和帝的永元之隆等明君盛世。汉朝可谓明君辈出,国家社会稳定。
三.汉朝中央集权,政令通达各方
汉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一直掌握着国家的所有大权,政令可有效通达地方。从刘邦建立西汉开始,一直到汉未的汉灵帝为止,汉朝的各个皇帝基本上都掌握着国家的大权,皇帝的政令要求都能够畅通无阻地到达各个地方政府。历史上许多王朝动乱,很多是因为政令不通,地方割据,诸候叛乱等,其根本原因是各王朝无法做到中央集权。
四.汉朝军势强盛,确保长治久安
汉朝军势强盛,与当时欧洲的罗马一起被称为强大帝国,从“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魄到打到匈奴西遁欧洲,汉军可谓打遍当时天下无敌手。汉朝强大的军队对外可以开彊扩土,保持汉朝安全;对内可以维护汉朝统一,及其中央统治,强大的汉朝军队是汉朝长寿的保证。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帮忙点个赞,或关注一下!
汉朝之所以能延续四百年,是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具备长期存续的基因。刘邦从反抗秦朝开始就顶着爱民的光辉,与项羽相比,刘邦的形象更加能让老百姓拥护。项羽的名号是西楚霸王,刘邦是汉王,就这一个霸字让百姓增添的是对项羽的畏惧而不是敬仰。刘邦建国后,采用黄老学说作为国家的治理根本,与民休息,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战乱,当匈奴进犯时,刘邦采取怀柔和亲政策,用和亲来换取天下太平,百姓得以休息耕作。尽管这时候有彭越等诸侯作乱,但是统一大势已不可阻挡,人心归于和平,因而诸侯王作乱不得人心,不可能成功,后来随着推恩令的实行,诸侯王的威胁逐渐平息。直到文景二帝时期,汉朝的人口,经济,综合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开始具备强国的资本。于是汉武帝为了边境永久的和平,开启了征讨匈奴的行动,历时多年终于一举荡平了匈奴,为汉朝迎来了数百年的和平,另外汉武帝通西域为汉朝的对外贸易和交流开辟了道路,汉朝的国力日盛。汉武帝另外一个基因式的爱民做法就是在晚年颁布了罪己诏,数落自己一生穷兵黩武的罪过,承诺天下百姓要繁衍休息,为后世帝王罪己反思开了先河。至后来汉宣帝时期,汉朝的综合国力发展到了顶峰,人们享来了太平昌盛。后因王莽篡权,汉朝出现了动乱,直至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后又历时百余年。汉朝实际上是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大一统王朝,夏商时期部落制,并且疆域小,算不上大一统王朝,周朝时期闹分封,差点把中国变成四分五裂的多个国家,秦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六国积怨太深,百姓对秦朝不认同,直到汉代,汉武帝为汉朝百姓打来了上百年的相对和平稳定,并且打出了民族自信,百姓这才认同汉朝为正统,以至于后世都以汉为正朔,都认同自己为汉人,因而汉朝才是真正意义上老百姓认同的大一统王朝。汉朝一直存在官僚集团与外戚集团的斗争,但是人心归汉,这些斗争都不敢触及推翻汉朝的底线,即使有王莽篡汉,但其不得人心终至覆灭。连后世的魏武帝曹操的名头都是其儿子追封的,生前未敢称帝,曹魏的政权也是汉朝禅让而来,可见汉朝在天下百姓的心中仍然是天下统一和民族认同的象征。汉朝历代爱民的基因使得汉朝总体上是个和平安稳的朝代,强大的综合国力又为其提供了保障,因而汉朝统治四百年是历史的必然
秦始皇:嬴政
一方面自然是昏君胡亥、奸臣赵高等人紊乱朝纲,杀害忠良,自毁柱石,如大将蒙恬、上卿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左丞相李斯相继被杀,大将章邯被逼率二十万大军倒戈降敌,而另一个关键要素,便在于秦始皇施政的过于超前与急于求成。
关东六国,齐楚燕赵魏韩,他们不是王世充窦建德,不是五代十国、不是张士诚陈友谅那种军阀政权,而是有几百年历史、有自己统治精英集团,形成了自己独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真正“国家”。
所以战国七雄才能动辄动员超过十分之一人口,出兵数十万鏖战,类似于近代国家的总体战,远非后世那种一战即亡的割据政权所能比。因此,要吞并与消化这样的国家,也是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秦始皇承六世先君之余烈,择能者而委之以责,遣大军历时十年攻灭六国,令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单位,整顿交通,在全国修建驰道,将天下混同为一。同时在天下广立郡县,县下设乡,乡下设里,每十里设亭,各有官员管理治安、监察民众,使中枢命令可迅速传达到帝国每个角落。
秦始皇这种种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终于将原来彼此隔阂的列国民众,重新捏合成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雏形,建立起中国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之后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固然是彪炳千秋、功冠万古的伟大业绩,远远超过后世王朝那种平定乱世、削平割据的统一。
秦始皇嬴政: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image.png
然而,秦朝统一后的仅仅十余年时间,绝不足以真正泯灭原来六国精英和百姓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
比如赵国贵族集团在秦末汉初时的表现,就证明了他们其实并不十分在乎,坐在赵王位置上的,究竟是赵歇这样的故赵国王室,还是乱世豪强如武臣、陈余、张耳张敖父子,甚至是刘邦的儿子刘如意。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统一王朝之下,赵国作为半独立王国的国家体系依然存在,他们作为赵国统治精英的地位依然存在。
秦始皇不行分封制,不分封自己子孙为王去统治六国旧地,等于是让本可以通过效忠于被分封各地的秦朝皇族,从而间接效忠于大秦天子的六国精英集团,都彻底被砸了饭碗。砸人饭碗如杀人全家,他们怎能不潜藏反心?
反过来说,如果有一个秦国皇子做韩王,另有一个秦国皇子做楚王,那么韩国旧臣张良也好,楚国隐士范增也罢,未必就不会是他们的得力臣属,因此间接效忠于大秦王朝,又怎会决然投入到九死一生的造反事业中去?
秦朝短暂统一即灭亡,便证明了没有同姓宗王分封来过渡,想在广大的关东大地,一步到位到郡县制,是不可能的。
后来统一天下的汉高祖刘邦,他比秦始皇更高明的地方,恰恰就在于他的妥协与顺应时势,“开历史倒车”,一边以继续郡县制治理秦国故地,一边通过战争和谋算双管齐下,削平了彭越、英布这样的异姓诸侯王,同时昭告天下,“白马之盟“,非刘不王,分封自己的刘氏子弟为王,君临六国故地。
汉高祖:刘邦
这种郡县和封国并行的“郡国制“,就有效地将原来六国的精英集团,容纳进新王朝的统治中枢,通过近百年时间,消化各国的精英人才。等到汉武帝时,各诸侯国的国家意识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齐赵楚国的民众们,都有了身为新的大汉王朝国民的身份共识了,自然就有推恩令来削弱诸侯国,实现真正大一统了。
汉初分封图:土黄色为各诸侯国
两汉王朝故得四百年天下,这正体现了当年开国皇帝刘邦的远见卓识,是“上善如水”的大智慧。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做法。汉初的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郡国制”,很好适应了当时形势,稳定了王朝政局。汉武帝的推恩令,也只有当关东各地的民心与民族意识都消化干净了,才能实现。若放在汉初,就是无根之萍。
汉武帝:刘彻
image.png
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宗王联合起兵作乱的事发生了两起。一次是吕太后死后,齐王系刘襄、刘章等诸王起兵,与中枢的功臣集团里应外合,直接宣布刘邦的嫡系子孙:惠帝一支是“非刘氏子”而灭绝之,然后功臣集团又选代王刘恒为新天子即汉文帝,并联合其他担忧齐王系势大的诸侯,把齐王系诸王分而制之了。
另一次当然就是吴王刘濞发动的“七国之乱”。然而,别说“七国之乱”失败了,便是成功了又能如何?吴王刘濞兵精良足,麾下二十万兵士为诸侯之冠,且已自命为东帝,能力、号召力皆为叛乱诸侯之首、诸侯军主力,若淮阳之战他能击破汉朝中央军,号令天下顺理成章,无非换了个刘氏子孙做皇帝,绝不会导致春秋战国的乱世重临,远强过秦朝二世而亡。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之所以不顾文臣反对,坚决大行分封制,把自己那些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学的也正是刘邦故智,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篡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难道不还是朱家子孙坐龙椅?肉烂在锅里,大明朝照样延续,相反之下,秦始皇就只能作为后世开国之君的反面教材了。
明太祖:朱元璋
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不止是一个王朝如此,小到一个家族,甚至一个人的人生,也是同样这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