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数学家都有谁都有哪些贡献(我国古代有哪些数学家,物理学家?他们的贡献是什么意思)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名人故事精选: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

墨翟 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著)、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沈括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 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郭守敬 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

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于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监。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并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间,制成一些精良的计时器。

宋应星 我国古代物理知识大部分分散体现在各种技术过程的书籍中,《天工开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此外,在《论气》中,宋应星深刻阐述了发声原因及波,他还指出太阳也在不断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谈天》)。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著《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

张衡 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赵友钦(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学家。著有科学著作《革象新书》。这本书有一篇名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狭缝。赵友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现象。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成就,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前更是如此,李思孟等的《科学简史》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得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属于世界第一的共有200多项,其中数学占15项、物理占20项。中国古代算术的研究成果,早已孕育了后来西方数学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领先世界的数学成果、许多都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是持续的,与西方物理学时而沉寂时而兴盛的发展过程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后劲不足,与历史时期中的知识阶层对从事科学活动的选择有关,与传统教育中不重视“格物致知”、而只愿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确定了大方向。

一、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1、刘徽:(生于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是我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算术书中的标志性著作,意味着中国古代以算筹为工具的数学体系已经形成,他选择246个问题,并根据解题方法和应用范围的不同而分九类,每一类编成一章,并据此取名。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一元二次方程和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早于欧洲1500多年。在几何方面,他提出了“割圆术”,并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贡献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2、祖冲之:字文远(公元429年一公元500年),南北朝时期、汉族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之监算术课本、已失传。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反复演算求出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这是古代数学史上的一种奇迹。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得出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因此一些外国数学史专家把兀二叫做”祖率”。

祖冲之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了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他在三十三岁时成功地编制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一原理在西方文献中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的1千多年才由卡氏所发现。为纪念祖氏父子对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3、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人,《张丘建算经》约成书于公元466一485年间,有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主要成就。”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4、赵爽:东汉约(182一250年)我国历史上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著有《周髀算径》、该书在内容上分两部分,一是讲勾股定理和在地面上的勾股测量。二是讲学数学的方法,用勾股定理测量天体的计算,该书用勾股定理测算地面上的高、深、远、近相当精确。

5、朱世杰:字汉卿(1300前后)寓居燕山,著有《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其中《算术启蒙》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

6、贾宪:北宋人,中国古典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的创立。

贾宪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了《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在杨辉《详解九章算法》中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β.帕斯卡重新发现。

7、杨辉: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所著数学书共5种21卷,他在”纂类”中并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进行分序。

8、秦九韶:(约1202一1261年)、四川安岳人,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1247年他写成著名的《数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其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与正负开方术”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9、李冶:号敬斋(1192一1297年)于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

10、徐光启:我国明代科学家,他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初等几何学,在20世纪初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几何”这一数学专业名词也是他首先使用的。

二、中国古代著名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1、墨翟:早在二千多年前,墨翟便对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等成像光学现象进行了论述。其中他对光线通过针孔能成倒像的理论、曾被收入现代初级物理课本。另外、他还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

2、沈括:(1031一1195年)期间著有《梦溪笔谈》;沈括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特别是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方法,他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他还阐述了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并对共振等规律加以了研究,他在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等方面均有成就。

3、郭守敬:其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等十四种、共105卷,他为修历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食仪等12种,在大都,郭守敬通过三年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圣元十四年至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资料归算出一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的世界通用公历值一样。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4、宋应星:在《论气》篇中,他深刻阐述了发声原因及波,并通过对各具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

5、赵友钦:(1279一1368)宋元物理学家,著有科学著作《革象新书》,这本书有一篇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狭缝”,赵友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理现象。

6、张衡:东汉中期浑天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原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他发明的”地动仪”也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他还创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为了记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总之、科学技术史构架了一座沟通科技与人文的桥梁,科学传统的演变与世界历史紧密相连,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战争、宗教、制度、经济、哲学、艺术等人文因素无一不鲜活地存在于科学变革的每一个环节,全球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史、不但是人类探求真理的历史,还是人类探求正义与和平的历史。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

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 。

墨子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首先,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说:“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这和牛顿经典力学的概念惊人的一致。其次关于杠杆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再次,在光学上,墨子是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世界第一人。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墨子还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甚至在声学的研究也开历史先河。